“草圣”张芝成就的“一笔书”

琴棋养人,书画养生。艺术生活,内心真诚

张芝,字伯英,瓜州县渊泉镇(今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四道沟老城一带)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其书法被誉为“一笔书”。

有关张芝生平的史料很少,这与他情操高洁,不慕功名有关。

“草圣”张芝成就的“一笔书”

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小篆,成熟于秦,促使隶书应运而生。至西汉隶书盛行,同时也产生了草书,可谓“篆、隶、草、行、真”各体具备,但行笔较为迟缓且有波磔的隶书和字字独立、仍有隶意的章草,已不能满足人们快速书写需要,而使书写快捷、流利的“今草”勃然兴起,社会上形成“草书热”。张芝从民间和杜度、崔瑗、崔实那里汲取草书艺术精华,独创“一笔书”,亦即所谓“大草”,使草书得以从章草的窠臼中脱身而出,从此使中国书法进入了一个无拘无束,汪洋恣肆的阔大空间,从而使书法家的艺术个性得到彻底的解放。

张芝所创的“一笔书”,“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张芝的草书给中国书法艺术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一时名噪天下,学者如云。王羲之对张芝推崇备至,师法多年,始终认为自己的草书不及张芝。

“草圣”张芝成就的“一笔书”

狂草大师怀素也自承从二张(张芝、张旭)得益最多。唐朝草书大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也多次提到他把张芝草书作为蓝本而终生临习。

张芝出身显宦名门,但自幼不念功名,多次谢绝朝廷的征召,潜心习书。他“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刻苦磨砺精神,成为中国书法界尽人皆知的一大掌故,王羲之曾钦敬地说:“张芝靠近砚池学习书法,砚池水都成墨色了,好到世上独一无二,我不如他。”

张芝正是这样淡泊荣利,苦苦求索,方才攀上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座高峰。

“草圣”张芝成就的“一笔书”

他的墨迹近两千年来为世人所宝,寸纸不遗,他的墨迹在《淳化阁帖》里收有五帖三十八行,为历代书家珍视并临习,故张芝的书法艺术精神至今仍鲜活在中国书法的血脉中。张芝同时也是书法理论的开先河者,曾著《笔心论》五篇,可惜早已失传。

更多内容,记得关注 ,不会错过消息哦!

“草圣”张芝成就的“一笔书”

(承明书画院微信公众号:chengmingshuhuayu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