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地逼近“天花板”,上海不缺地皮的底氣從何而來?

工業用地逼近“天花板”,上海不缺地皮的底氣從何而來?

在互聯網時代,一大批第三產業新貴成為很多城市追捧的對象。在很多城市急著“去製造業”的時候,上海在嘗試走一條不同的路徑。

先進製造業不缺“地皮”

近日,上海接連發布了《上海市低效工業用地標準指南(2019版)》和《上海產業用地指南(2019版)》。

按照官方的表述,前者的出臺意在推動存量低效用地“騰籠換鳥”,助力產業優產增效;後者的出臺意在鼓勵發展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友好型的優質產業項目,限制和淘汰高消耗低產出的粗放型產業項目,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業用地逼近“天花板”,上海不缺地皮的底氣從何而來?

可見上海這個老牌一線城市,對於製造業發展相當重視,且思路清晰。

討論上海的產業發展,首先要回顧一下往昔。進入21世紀以來,很多地區將發展製造業看做不思進取、保守和落後的代名詞。上海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其全新定位是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在這個國際化夢想的催化下,以“去製造業”為代表的聲音曾經甚囂塵上。甚至,對於上海到底要不要製造業,也曾經引起很大的爭議。

上海汽車、鋼鐵、化工、船舶產業在全國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然而,從本世紀初開始,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上海製造業的比重持續下滑。但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讓“去製造業”的論調迅速冷卻——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以金融和服務為主導的全球性大都市都遭遇嚴重的經濟衰退,從某種意義上也推動了很多國家和城市重新審視製造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上海當然也意識到這一點。

事實表明,對上海來說,不論是雄心勃勃的“四個中心”建設還是高調打造全球科創中心,都需要製造業作為支撐。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著重強調,

上海不能不要製造業,而是要發展先進製造業、高端製造業,先進製造業的比重不能低於25%。

這在上海近年來密集出臺的政策中體現明顯。

據園區薈(ID:chuangyi-icity)統計,近年來上海關於鼓勵高端製造業的相關規劃政策有十幾項之多。其中,在《上海市制造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中,將改造提升傳統優勢製造業作為重點。在產業佈局上,形成郊區集聚發展先進製造業,中心城區優先發展高附加值都市型工業和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形成“創新引領、帶狀分佈、集群集聚”的產業空間佈局。

工業用地逼近“天花板”,上海不缺地皮的底氣從何而來?

在上海2018年初發布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提出2020年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總規模將控制在3185平方公里以內、2035年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內。而到2015年末,上海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已達3071平方公里,這意味著未來十幾年,上海城市建設用地增量指標僅有100多平方公里。但根據《規劃》,上海計劃到2035年將工業倉儲用地比例大幅壓縮10%~15%。這意味著未來要至少釋放400平方公里的建設用地指標。

城市的發展寸土寸金,對於企業最為關心的土地問題,上海曾明確表示“不會讓一家先進製造業企業因為土地問題無法落地”。因此,在新增建設用地極為緊張的狀況下,提高工業用地利用績效成為必然。

園區薈(ID:chuangyi-icity)梳理發現,上海在這方面的措施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通過在土地出讓時實行全生命週期管理方式,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另一方面則通過城市更新等方式,調整土地結構,盤活存量用地特別是工業倉儲用地,釋放建設用地指標。

針對土地集約利用,早在5年前,上海就出臺全國首份最嚴的“產業負面清單”,用落後產能的“減”,實現高端製造的“加”。與2011年相比,2018年上海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34.9%,單位能源消費的經濟產出提升53.6%。

在負面清單加持下,近幾年上海騰出低效用地4萬餘畝。僅在2018年,上海完成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5.2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單位土地產值提高至74.5億元/平方公里左右。

近日出臺的2019版指南提出了四類低效工業用地類型:“淘汰類”產業和“關停並轉”範圍的工業用地、閒置工業用地、開發效率低下的工業用地、土地綜合產出效率低下的工業用地。在管理機制方面,涵蓋了差別化綜合施策、土地用途管制、信用管理、多途徑處置等內容。

針對通過城市更新的方式盤活存量用地,近年來,上海對老舊廠房的更新改造案例很多,如位於靜安區的綜合性創意產業園“800秀”、位於黃浦區的時尚創意園“8號橋”,在改造後都煥發了新的活力和生機,土地價值也得到了體現。

事實上,上海的“先進製造業不缺地皮”承諾,在近三年的地塊出讓上已經體現出來。

統計顯示,上海市有約27%的建設用地為工業用地,在近三年新出讓的地塊中,工業用地面積約佔30%,在主要的土地類別中佔比最高。比較典型的案例是,2018年10月17日,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9.73億元拿下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Q01-05地塊864885平方米(合計1297.32畝)工業用地。此外,上汽大眾 MEB工廠、積塔半導體生產線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也陸續開工建設。

工業用地逼近“天花板”,上海不缺地皮的底氣從何而來?

2018年上海土地出讓面積(按類型分佈)

據瞭解,為了實現工業用地的高效利用,上海市在土地出讓年限上做了嚴格區分:除特斯拉、百事、上汽等行業龍頭享有50年產權以外,多數土地出讓年限都僅為20年,並按企業經營狀況確定後續續期,以此提升工業用地產出效益。

產業園區對上海的重要性

上海市高端製造業主要包括電子產品造、汽車生產、石油加工、精品鋼材以及生物醫藥等行業。早在2016 年,上述產業已經佔據上海工業總產值的七成。

可以說,產業園區是上海高端製造業的主要載體。

目前,上海市高端製造業已具備一定的規模,上海已經有300多個工業園區,比如上海松江工業區、新浜工業區、上海電氣自動化工業科技園以及上海寶山科技園等,這些工業園區已成為我國主要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基地。

據統計,2016年上海產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約2.7萬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0%,其中工業總產值超千億的開發區有7個,億元以上規模企業超過2400家。

2017年上海工業區單位土地工業總產值達到67.4億元/平方公里(2010年為56億元/平方公里),單位土地利稅達到17.5億元/平方公里(2010年為6.2億元/平方公里)。

隨著上海產業發展觀唸的更新,產業園的發展也在突破。最典型的案例是,隨著張江及金橋工業園區定位提升至與五角場、花木同級的城市副中心,傳統的工業園區概念或將逐步淡化。在初步規劃中,兩大區域均將出現高度達250米的地標性寫字樓,極大突破了市場對工業園區的傳統認知。

再來看上海的產業佈局。2018年底,上海市政府發佈了《上海市產業地圖》,對各區的重點發展產業有詳細的規劃。

工業用地逼近“天花板”,上海不缺地皮的底氣從何而來?

其中,以機器人、集成電路、航空、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端製造產業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在上海各區產業規劃中分佈最廣,在上海的分佈密度和廣度也最高。

工業用地逼近“天花板”,上海不缺地皮的底氣從何而來?

《上海市產業地圖》很好地體現了上海在產業用地和產業佈局上對高端製造業和相關園區發展的力度之大。但園區薈(ID:chuangyi-icity)認為,上海高端製造業的發展也面臨以下幾個發展瓶頸:

1. 高端裝備供給能力不足,高端製造企業核心技術缺乏,核心部件依賴外部。

如芯片80%依靠進口,製造業技術空心化和自主品牌缺失問題凸顯。

2.高端製造業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嚴重不足。

一方面出現高端技術研發人オ向周邊的江浙一帶流失的現象,其原因在於近年來上海房價上升帶來生活成本增加,以及政府債務、土地總量、單位能耗、人口控制“四個剛性”約束致使上海製造業出現“空心化”的風險。

另一方面,上海的高級技術工人短缺現象較為嚴重。表象是經濟高速發展帶來了高技能人才供不應求,深層原因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滯後於經濟發展、社會價值評價體系中傳統人才觀念嚴重偏差等多種因素導致的。

3.工業用地總量受限。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上海規建設用地為3185平方公里,可供開發的增量土地僅61平方公里,不少項目難以獲得用地指標。因此,上海工業用地總量已逼近“天花板”。此外,對於土地集約化運用,也存在土地二次開發的成本很高、難度大的困難。因此,儘管上海對產業工地出臺了密集政策予以支持,但在極為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做文章,依然是一件極為考驗功力的事情。

來源 | 園區薈(ID:chuangyi-icity)

作者 | 陳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