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

老王閒話2018


日本位於亞洲大陸的最東邊,作為一個東亞島國,日本四面環海,南北狹長3000多公里,其形狀猶如一隻海馬。在古代航運極不發達的時候,日本基本上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即使日本那個時候想跟中原王朝交流,通過海運基本上也是九死一生。



唐朝時期鑑真和尚東渡六次才最終到達日本,可見當時的航海條件很差。“躲進小樓成一統”成為日本古代統治者的天然心態。那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歷來眾說紛紜,畢竟“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現如今很多的日本人都相信徐福的傳說,都認為自己是古代中國人的後裔。

一種說法是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想要自己親手建立的帝國可以延續千秋萬世,夢想著自己可以成為一個長生不老的帝王。於是他下令派方士徐福到東海的蓬萊仙島上為他求取長生不老藥。不久,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兵勇、工匠數百人以及各種穀物、藥品等生活用品前往東海,結果到達了日本。


徐福自知自己沒有找到長生不老藥,如果回去始皇帝必將問罪。於是徐福決定留在日本。而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有可能就是徐福。不管徐福是不是日本第一代天皇,但日本人民仍然把徐福奉為“農耕之神”“醫藥之神”“紡織之神”。在日本至今還有很多關於徐福的傳說以及徐福墓地。前幾年日本前任首相羽田孜公開表示:“自己是秦始皇的後人。”這也表明在秦漢時期因為戰亂等原因,曾有少部分中國人東渡日本,最後定居在那裡。

其實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根據科學研究和考古發掘等表明,其實距今三、四萬年前的冰河時期,中國部分大陸和朝鮮半島實際上與日本列島是相連的,一些原始居民在狩獵追逐獵物的過程中通過“路橋”到達日本列島。


距今一萬年前左右,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了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的“路橋”。這些人便成為了日本的原始土著居民。這些日本的土著居民又在舊石期時代的漫長歲月裡和來自外來民族不斷地相互融合,形成了日本的大和民族。

距離今年一萬年前左右,日本進入了新石器時代,日本的新石器時代又稱為繩紋時代。公元前4世紀左右,一些來自中國、朝鮮、西伯利亞等地的居民進入日本列島。他們給日本列島帶來了水稻種植技術和冶鐵技術,提高了的當時日本的生產力,日本社會由此進入農耕時代。今天的科學家們通過人類體質學證明了這次移民。根據人類走出非洲大陸說,其實也證明了日本人是中國、朝鮮等地的移民。因為人類起源於非洲大陸,非洲的古人類通過幾百萬年的不斷遷移,足跡早已遍佈了初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


帝國的餘暉


日本人是從哪裡來的?連日本人自己都說不清楚,他們研究了很久,有的說是從雲南去的,有的說是從貴州去的,還有的說是從東北去的。總之,都認為自己是從中國去的。

至於日本人是如何從中國到的日本?有一種說法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和越國打仗,先是是吳國打敗越國,越國國王勾踐做了吳國的俘虜,勾踐睡在柴草上,經常舔豬苦膽提醒自己一定要報仇,滅了吳國。後來勾踐被放回越國後,重整旗鼓,捲土重來把吳國滅了。這就是成語臥薪嚐膽的故事。吳國滅亡後,吳國的國民四散逃離,有一部分東渡日本,便成了日本人的祖先。據說日本天皇家族就自稱是吳國人。

第二種說法是秦始皇想找長生不老藥,派去幾批人士都沒找到,始皇帝一怒之下,把找藥的人都殺了。然後就派徐福去給他找藥,徐福知道,世上根本就沒什麼長生不老藥,但又不敢違抗聖旨,就只能授命了。但徐福心想,找不到長生不老藥回來是要被殺頭的,於是,徐福編造一套謊言說,“長生不老藥生長在大海中央的仙山上,那裡居住著神仙,要想求得仙藥,必須沐浴齋戒,並派三千童男童女和雜技百工一同前往,才能請到仙藥。秦始皇尋藥心切,便同意了徐福的請求,在雲南招收了三千童男童女以及雜技百工,帶著五穀籽種前去求藥。徐福帶著所有人員,乘船入海,就如脫韁野馬,任由馳騁。直至看到日本列島,登島上岸,將童男童女各自婚配成家,傳下的後代,就是後來的日本人了。

以上兩則故事,極富傳奇色彩。雖然不知道日本人從何而來,但日本文化卻來源於中國。就日本天皇的年號,都是唐朝傳到日本的。今年日本年號“令和”雖說不像以前出自中國典籍,而是出自日本典籍,但日本使用的漢字卻是千真萬確的中國字啊!他要想在文化上去中國化,除非徹底廢除漢字。其實,日本人保留的中國元素還真不少,他們穿的和服就源自唐朝,屬於中國唐裝的日本版。

據說,明朝滅亡時,日本人就說“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日本還自稱為“小中華”,認為他們才保留了華夏文化。以至於在甲午戰爭時期,日本還向中國發出了一份名為《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的“討清檄文”,說中國漢人與日本人是同文同種,而滿清屬於遊牧野蠻民族,日本派兵進入中國是為了解放漢人。實際上,日本人就是為了在中國製造滿漢矛盾,以便在侵華戰爭中更能得心應手。

好多同胞特別喜歡認親戚,說日本人是從中國去的也就罷了,還說美洲印第安人也是從中國去的。說到動情處,就如見到失散多年的親人一樣眼含熱淚。實際上,就算日本人和印第安人在人種上與我們接近甚至相同,那也不是我們的同胞。他們只是很古以前各自不同的部落分散而成的群體,我們何必見到他們的膚色就那麼動情呢?你認他,他認你嗎?想想甲午戰爭,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等事件,你就會反問,要日本人真是中國人的後裔,他們會如此沒有人性嗎?


若愚趣談


關於日本人的起源,歷來是眾說紛紜。而且,日本對外宣稱自己是單一民族所構成國家,事實上其國內還有琉球族、阿伊努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不過,日本唯一承認的少數民族就只有2萬多人的阿伊努族,把其他民族都划進了和族的範疇裡。那麼,日本人的祖先究竟來自哪裡呢?

在1萬年前左右,日本本土就已經有了土著居民,並形成了他們的“繩文文化”,這是日本自己記載的最早的文明時代。不過,繩文時代的日本人身材比和族人還要矮小,而且面部寬大。中國古代稱日本的和族為倭人就是因為他們很矮,但繩文時代的日本土著居民其實更矮。



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後,日本文明才進入歷史上的“彌生時代”,這時期的日本列島上已經出現了上百個小國,而同一時期的中國大約處於從戰國後期到西晉時期(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這段時間,中間經歷了、秦、兩漢、三國。

日本的史學家認為,彌生時代的日本島上已經出現了新的人種,他們不同於繩文時代的土著矮人,身高更高。據日本專家考證,彌生時代的新人種是來自於古代貝加爾湖附近、古代朝鮮(箕子朝鮮、衛氏朝鮮、三韓部)、古代中國(燕國、秦、漢、三國等時期)的跨海移民,他們與日本土著居民混和,並給日本列島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為後來和族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而且也是從彌生時代開始,日本人才學會了水稻種植,人口開始大量增加,各國的戰爭也變得頻繁了起來(真正的村民械鬥)。



在公元3世紀左右,日本列島上的邪馬臺國曾經向三國之一的魏國進貢美女(《三國志·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有記載)。後來,這個邪馬臺國被新興的大和國消滅,從而產生了和族這個民族,這就是日本人的祖先。和族這個民族在日本歷史上逐漸發展壯大,用了1千多年時間才統一了日本列島,而現在認為最早統一日本的人是豐臣秀吉。
(日本古代耕種水稻)


歷史的荒野


傳說武大郎怨死後,到陰界狀告潘金閻王判武大帶五百美女回山東陽穀,結果武大聽成東陽,就帶五百美女去了東洋,武大一身狠透美女,不繪美女任何權利,只能低頭服侍男人,所以日本女人的社會地位很低,見男人.就低頭,為了發展人口,武大規定女人不穿衣服,常年用被子裹著,背後揹著枕頭,隨時隨地滿足男人的需求,在那裡有的孩子就姓什麼,田野,井邊,竹下,田角等等,武大鼓勵男人們向武松一樣習武,看日本國旗不像武大的燒餅招旗嗎,軍旗上不寫著武運長久嗎?孩子的乳名有叫一郎,次郎的有叫大郎的嗎?看日本的身高都是矮子,女人都是美女。這就是日本人的來利。


北方的狼____


原住民是約7萬年前從非洲大陸來的矮黑人,這批矮黑人佔有了亞洲大陸很多地方。

後來咱們的先人又從非洲大陸走出來,在亞洲他們遇到了矮黑人,因為咱們先人翻山越嶺戰鬥力爆表,所以毫無懸念的把矮黑人殺的一塵不染,僅僅在一些偏遠的島嶼上留下了一些矮黑人後嗣。零散分佈於菲律賓、馬來半島、泰國和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以及日本。

日本的這些矮黑人又名阿伊努人

現代主體日本人來自東亞大陸的彌生人產生的,彌生人又名渡來人,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日本主體民族是從東亞大陸遷移到日本島的。他們的先人包含朝鮮人,居住在朝鮮的漢人。他們給日本帶去了鐵器文明。

現代日本人的首要先人不是漢人,他們跟朝鮮人血緣更近,也和東北亞古代遊牧民族關係密切,比方扶余人。

謝謝大家的閱讀


溪風332


日本人從哪裡來的?反正不是從富士山上蹦出來的。叫老人們講,當年秦始皇手下的方士徐福,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去了日本。因為徐福決意不回中國了,便將中國的“中”字兩頭去掉,再豎立起來自立門戶,就變成了日本的“日”字。


另據日本一些學者的考證,日本的開國君主神武天皇就是中國的徐福。也有一些考古學者認為認日本的傳國重寶有3個,一把劍一個鏡子,還有一個玉璽。不過全都是我們大秦的遺物,而徐福也剛好是秦朝時候東渡過去的。時間上吻合了,再說說政治建制。日本天皇曾說過“君曰尊,臣曰命,曰大夫,曰將軍”。什麼大夫,什麼將軍之類的專業術語,也是我們都是周秦時代的用語。

也有一些學者考證,日本出土的人類頭蓋骨來自我國浙江一帶。


雪中風車



日本人的來歷,在《史記•秦本紀》中有記載:

秦始皇為求不死之藥,自謂“真人”,不稱“朕”。行為詭秘,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賬鐘鼓美人衝之。有言其處者,罪死。有中人告丞相,始皇怒:詔捕中人及在旁者,皆殺之。自是之後,莫知其行所在。

始皇二十八年,嬴政遣徐福發童難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徐福東渡尋仙,一去不返。他帶領士兵和幾千童男童女東渡至日本後,也沒有尋到不死之藥。

回去肯定要被贏真人砍頭。索性就自立為帝。徐福就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


楊朱學派


民國政治家、思想家戴季陶先生曾說過:“日本在手術檯上已經解剖中國成百上千次了,而我們中國人對日本卻往往一無所知。”(更多文章請關注)

徐福東渡

我先說下有關日本的幾個問題,讓大家對日本歷史有個基本概念。第一個問題,日本人從那裡來?一種說法日本人是秦始皇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渡海,留下的後代。另一種說法日本人是韓國人的後代,日本有天照大神,韓國有天孫大神。還有一種說法是中國東北人從朝鮮半島渡海過去的,也就是滿人和蒙古人的後代。不過日本人傾向認為自己是中國東北人。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叫日本?在隋煬帝楊廣,也就是公元569年的時候,日本還是中國的藩屬國,要向中國稱臣進貢,中國人稱日本為倭國,稱日本人為倭人,倭的意思,一是指國家小,二是指人個子矮小的意思。一開始日本人並不在意,但後來總覺得倭國,倭人有點貶低的意思,自尊心受到傷害,所以就自稱為日本,就是日岀之國的意思。日本人說,太陽從日本海上升起,從中國大陸落下,本是原本的意思,隋煬帝也就認可了,按現在的說法,就是中國不能搞種族歧視。

富士山

第三問題,日本人為什麼叫大和民族?日本早期受中華文化影響較深,和就是和諧、和睦的意思。這裡包括二重含義:一是日本是個重視集體主義,重視團結、和睦的民族;二是反對個人主義,強調對集體的忠誠。至於為什麼要叫大和,很簡單,就是個小國,為了撐面子長個臉,還是不自信嘛!

第四個問題,日本皇帝為什麼叫天皇?還是在隋朝,日本人到中國來朝拜,稱日本皇帝為天子,所謂“日出處天子”,就是太陽昇起的地方的天子。楊廣這個人比較霸道,發火了,天下怎麼能有兩個天子?中國人沒有國家的概念,只有天下的概念,天下可以有很多國,國可大可小,大的有現在一個省或幾個省,小的也就一個縣,甚至更小,國中可以有王或者皇帝。一看隋煬帝不同意,日本人就讓步了,那就叫天皇吧。

日本武士

第五個問題,什麼是武士?武士是日本特有階層和現象。武士的本意是侍者,隨從的意思。武士最早就是會舞刀弄槍的農民,武士的產生是在九世紀中期,日本稱為平安時代,當時社會動盪,盜賊四起,貴族們為了自身的安全就組織私人武裝,中國人稱之為家丁,就是為貴族看家護院的人。這些人就成為武士的雛形。到了十世紀,朝廷無力鎮壓地方勢力的叛亂,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進一步得到了朝廷的承認,成為日本的特權統治階級。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武士要遵守義、勇氣、仁、禮、誠信、名譽和忠義等道德和倫理規範,這就是武士道,或叫武士道精神。失去這些道德的武士,只能切腹自殺了,武士階層有點西方騎士和貴族的味道。

第六個問題,什麼是幕府?隨著武士階層的崛起和社會作用的增大,身份較高的沒落貴族、官僚和軍人也加入進來,形成武士團。武士團相互之間經過爭鬥、合併,就形成了武士集團。其中,當時最大的兩大集團都有天皇血統,也是貴族。分別是擁有桓武天皇血統的平氏集團和清和天皇血統的源氏集團。這樣日本原有的社會格局就改變了,形成了皇室、貴族和武士集團的三大統治階層。隨後,武士集團逐漸做大,形成朝廷不得不依靠的力量,武士集團取代原有的軍隊,又成為國家的武裝力量。

日本幕府

1156年,日本後白河天皇與其父親崇德上皇,爭權奪利,導致國家內亂,天皇依靠平清盛的武士集團戰勝了上皇,至此,平清盛成為太政大臣,相當於宰相,登上日本的政治舞臺,相當於軍人參政,軍人嘛,都比較霸道,所以天皇的權力就逐漸衰落。隨後,後白河天皇的兒子以仁王不甘心大權旁落,又聯合源氏集團打敗了平氏集團,這個亂的,那知道後果更糟,源氏集團的首領乾脆架空了天皇,建立了幕府,也就是軍政府,天皇則徹底成為擺設。這種事在中國歷史上真得很少,很像三國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日本進入了虛君制的幕府時期。武士集團雖然駕空了天皇,奪取了行政權,但天皇仍握有對武士集團首領“徵夷大將軍”的任命權,天皇和幕府又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的權力鬥爭,1338年,日本還岀現了“南北朝時代”,一個是在京都的光明天皇,叫南朝,一是在奈良的吉野天皇,叫北朝。(更多文章請關注)

一休

大家熟悉的日本動畫片《聰明的一休》裡的一休小和尚,其實是北朝後小松天皇的兒子,一個小王子,但他的母親的父親,也就是一休的外公卻是南朝的貴族,就是說一休又有南朝血統,那麼當時的北朝幕府“徵夷大將軍”,就不允許有一半南朝貴族血統的一休王子繼承王位,於是逼迫一休小小年紀就出家當和尚,這也是一場悲劇。後小松天皇,也就是一休的父親,這個血脈一直延續到今天,也就是現在日本明仁天皇的祖先。


老王閒話2018


日本人的祖先主要從朝鮮半島而來

日本是個島國,日本人肯定不是從土裡冒出來的,根據考古和遺傳基因的研究日本人主要是從朝鮮半島遷移而來的,也就是說日本人和朝鮮人有很大的血緣關係。

現發現最古老的日本人人骨,大約屬於2萬年前至3萬年前的冰河期時代。

一般認為日本最早的人類是從東南亞或西太平洋海島地區遷移到日本列島的。

(最早的一批日本人是從南部太平洋進入日本的)

根據一份由2013年由日本的遺傳學家神澤秀明的研究,在日本繩文時代出土的一些人類遺骸與大洋洲的巴布亞人與美拉尼西亞人在遺傳因子上最為接近。

不過今天的日本人的主體應該是來自東亞北部的通古斯民族,這些人趁著小冰河期對馬海峽封凍,從朝鮮半島遷移而來。

此後,從南邊來的海島人開始和從北邊來的大陸人不斷融合,日本民族開始形成。

(日本和朝鮮半島離得真的很近)

而到了公元前300年左右,又有部分已進入文明社會的人群從朝鮮半島跨海進入日本,為日本帶來了先進的科技,促進了日本社會飛躍性的進步。

至此,日本進入了所謂的“純血時代”,不再大規模的與外來民族融合,日本和族就此定型。

(左邊是海島人復原圖,右邊是大陸人復原圖)

今天的日本關西地區是大陸人血統占主導地位,而關東地區則有相當數量的海島基因,但也依然以大陸人的血統為主。

所以今天的日本人在血緣上與韓國人是十分接近的。

根據DNA檢測,日本人與韓國人的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像是高比例的單倍型類群O-M176及一定比例的單倍型類群C-M130都具有極高的一致性。

而單倍型類群O-M176在中國卻並不常見,因此中國和日本更多的是文化上的交流,而不是基因。


千佛山車神


關於日本人的起源問題其實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作為一個相對封閉的海島國家日本的民族成分是比較單一的,但不能簡單地將其稱作“單一民族國家”。日本的主體民族是佔其總人口98%以上的和族,除此之外在北海道地區生活著大約2萬多阿伊努族——他們的外貌與大和族人截然不同:眉突出,發稠密,眼圓而深陷,睫毛長而分歧,鼻垂直,臉和全身多毛,明顯具有歐羅巴人種的特徵。如今日本統治下的沖繩縣在古代曾是獨立的琉球王國,17世紀初日本薩摩藩開始侵略琉球,1879年明治維新後日益強大的日本正式吞併琉球,如今日本境內生活著大約120萬琉球族人口。琉球國曾長期向中國明、清兩朝稱臣納貢,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幫助當地人防備倭寇和發展當地經濟,這三十六戶閩人後裔定居於如今那霸市的久米村。身為漢人後裔的久米人在歷史上曾誕生過抗擊日本薩摩藩入侵的英雄人物鄭迥,甚至在琉球被日本吞併後這裡的人們仍拒絕穿和服、說日語並設法與當時的清政府取得聯繫,直到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佔據臺灣,從而切斷了久米人同中國的聯繫,此後日本對久米人實行強制同化政策。日本殖民朝鮮半島時期曾從朝鮮半島大量擄掠勞工以彌補國內勞動力的不足,以致於當1945年日本從朝鮮半島撤出時日本國內有200萬左右朝鮮人,之後在日朝鮮人紛紛返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或大韓民國,但仍有約四分之一的朝鮮人因種種原因留在了日本。20世紀初日本曾向巴西、秘魯等南美國家大規模移民,若干年後也有不少與當地人混血的日本僑民後裔又返回了日本——這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巴西裔足球運動員三都主。除了這些混血日本僑民後裔之外日本還有少部分白人後裔:東京都以南1000餘公里的小笠原群島曾長期是無人島,歷史上這裡曾被美、英等國佔據並進行了早期開發建設,至今島上仍生活著部分美、英後裔。日俄戰爭中日軍曾俘虜過沙俄部隊中的俄羅斯、烏克蘭等民族的士兵,十月革命後也有一部分沙俄貴族後裔流亡日本。目前日本官方並不承認琉球人、久米人、在日朝鮮人等民族的少數民族身份,而是將其統一劃入和族。


大約在1萬年前左右地殼運動海平面上升導致現在的日本島嶼從亞洲大陸分離出去,孤懸於海外。而這時候日本的第一個文明時期“繩文文化”出現,因為這個時期出土的陶罐上有繩紋而得名。所謂的繩文文化其實就是新石器時代原始人狩獵、採集的時期。繩文時代始於公元前12000年,於公元前300年正式結束,這一時期日本列島上的各部族由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繩文時代結束之後日本便進入了600年的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也正是在彌生時代日本的人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量身材較高、面部白淨修長的人種出現了,他們跟亞洲大陸的中國人和朝鮮人比較相似。而日本新石器繩文時代的人種卻身材粗壯矮小,長著一張大餅臉,這更像現在北海道非常稀少的阿伊努人。實際上日本最早的原住民就是那些大餅臉、身材矮小的阿伊努人,他們的祖先是新石器時期早期(約六、七千年以前)就從東南亞遷居到日本。最鼎盛時期這個民族廣泛分佈於日本群島各地以及周邊的庫頁島、千島群島、勘察加半島以及中國東北、俄國遠東等地,嚴格意義上他們才是日本群島最早的主人。但他們就像美洲印第安人面對白人移民一樣,被後來遷入日本群島的和族逐漸排擠。在十七至十八世紀阿伊努族大部分被消滅或同化,如今只剩兩萬多人,大部分移住在北海道島中部和北部的日高、旭川、釧路等地,少數遠移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一帶,也有一部分散居在本州的一些地方。目前僅有北海道少數幾個阿依努族村莊還保持著自己的民族傳統,散居本州的大多已被和族同化。那麼作為如今日本主體民族的和族又是從哪裡來的呢?他們是如何一步步排擠阿依努人,從而成為日本列島的新主人的呢?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日本民族最早的祖先必然是來自亞洲大陸,除非日本這個彈丸小島能支撐起一個獨立民族的起源。考古學界目前大致確定的是:目前日本主體民族大和族的祖先早在公元前的某個時間就開始了向日本的持續且不斷增長的移民遷徙。移民大抵是黃皮膚的蒙古人種,主要由在日本彌生代時期中國淮河下游及長江下游地區的漢族移民,融合先前來自西伯利亞及中國東北的通古斯人、南洋群島的馬來人、中南半島的印支人及古代朝鮮人而成。他們沿著朝鮮半島而下,渡過海峽,登上了這個位於東亞盡頭、曙光總是第一抹生起卻是火山密佈的列島。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學人類學名譽教授鳥越憲三郎最早發表新說“日本人的發源地在中國雲南省”。1984年2月23日致力於社會人類文化研究的鳥越憲教授對外宣佈:“對被認為是從雲南南下的泰國山嶽地帶(泰國北部)的少數民族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發現了所有嬰兒的臀部有胎斑”。鳥越憲教授就這一發現又強調:“日本人在體質上所具有的胎斑淵源是雲南,這是一個旁證,證實這個地區是日本人的發源地。”此後日本學者們的推論又由“倭人起源於雲南”進一步演繹為“倭人的祖先為雲南的少數民族”,其範圍與核心基本圈定為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種說法:持“彝族說”的理由是鳥越憲三郎、佐佐木高明和渡部忠世等專家到雲南考察後發現石林等地撒尼人(彝支系)的“火把節”,類似日本的“盂蘭盆節”——即在日本的紀伊半島同一天也舉行“火把節”,而在日本南部紀伊半島的神戶、京都、大阪、奈良、和歌山等地,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日本表現最為集中的地方。持“哈尼族說”的理由是有日本人驚奇地發現:中國雲南的哈尼族與日本和族的信仰都具有相似的“萬物有靈”觀念,特別是在諸神中和族最有權威的“天照大神”和哈尼族的“阿匹梅煙”都為女性,亦同是太陽神;日本崇拜“穀神”並奉櫻花為國花,哈尼族也崇拜“穀神”並視櫻桃樹、櫻桃花為神花。“傣族說”的看法仍出於鳥越憲、佐佐木和渡部等位學者——對於被認為是從雲南南下的泰國山嶽地帶的少數民族,他們曾經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發現在所有嬰兒的臀部都有胎斑,同時也在西雙版納傣族中發現了胎斑。所謂“胎斑”是指在嬰兒臀部及腰、背和肩等各部分皮膚出現的青色斑紋。原因是在皮膚真皮上有黑色素細胞,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日本人恰有這一人種胎斑的類似性,而且在西日本九州、本州有許多人的血型是A型,這一點也與雲南和泰國內地相同。不過主張倭人起源於雲南的觀念只是目前比較有權威的觀念之一,事實上絕大多數考古學家公認的觀點是:日本和族是一個各族混合的“雜種”民族——除了來自雲南的少數民族之外,來自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遊牧漁獵部族,來自馬來群島的馬來部族先後到達日本群島並逐漸繁衍融合。中原漢族也曾大量遷徙到日本——周朝文獻《海內北經》明確記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倭屬燕。”而《山海經》的其它篇章則記述著中國人多次向東海諸島嶼遷徙的事蹟。曾有現代學者根據《東山經》復原古代中原先民向東海島嶼遷徙的路線圖:大黑山島-濟州島-福江島-下甑島-鹿兒島-琉球群島。

目前學術界一般公認的觀點是:由來自雲南、中原、中國東北、朝鮮半島、馬來群島等地的移民逐漸融合成為今天日本的主體民族和族。漸漸這個民族開始出現早期文明並開始講述自己的歷史——在他們的創世神話中日本國是由天照大神的子孫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立的,這一年是中國的周惠王十七年:這一年赤狄攻破衛國,齊桓公出兵救衛,正式開啟了他尊王攘夷的霸業;同樣是在這一年春秋時代秦國最傑出的君主秦穆公繼位,秦國即將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在1889年頒佈的亞洲第一部憲法《大日本帝國憲法》第一條就寫著:”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治之“——這就是在中、韓等亞洲國家臭名昭著的皇國史觀。然而這所謂的”萬世一系“其實頗為值得懷疑——事實上在日本史籍中關於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生於何時、葬於何地根本沒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其生平事蹟更類似於神話:神武天皇在統一日本的關鍵戰役中突然天色大變,一隻金色的鳥停落在神武天皇的弓上,這隻鳥渾身散發著刺眼的光芒,以致於敵人睜不開眼,神武天皇因此取得了戰役的勝利。這樣的記載不是神話是什麼?況且日本史籍中聲稱神武天皇在位76年,以當時人類的壽命而言:能活76年就算高壽,何況在位76年?實際上在於公元592年登基的推古女皇之前的33代天皇的事蹟基本都等同於神話傳說,也就是說直到公元592年日本歷史才有了真正較為清晰明確的文字記載。日本早期歷史之所以如此混沌不明其實不難理解:古代日本在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只有口頭語言而無書面文字,因此早期歷史都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失真的現象。正因為如此一部分學者提出:神武天皇的歷史原型可能是來自中國的徐福。據我國史籍記載:公元前219年徐福上書正在東巡的秦始皇稱:願往東海仙山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於是命徐福率童男童女各五百名攜帶稻種、藥物、隨從和技藝百工渡海東去,然而接連兩次行動均無功而返。公元前210年徐福第三次出海求不死之藥,然而這次再也沒回來。關於徐福的下落有日本說、琉球群島說、臺灣說、濟州島說、菲律賓說等諸多不同的說法,甚至也有說法認為徐福最終葬身大海了,這其中日本說流傳最廣——這是因為在日本的確發現了一些關於徐福到來的蛛絲馬跡:家住山梨縣富士吉田市的宮下義孝家中藏有一部《宮下富士古文書》(又名《徐福古問場》)。據宮下義孝聲稱:《宮下富士古文書》是800年前完成的。原來的文章沒有了,現存的為宮下祖先重寫的。”該書20餘萬字,全以漢字用毛筆書寫在宣紙上。根據該書的記載:日本第七代孝靈天皇之時徐福渡來到日本列島,先後抵達筑紫(九州)、南島(四國)、不二山(富士山)。徐福把7個兒子改為日本姓氏:長子姓福岡,次子姓福島,三子姓福山,四子姓福田,五子姓福畑,六子姓福海,七子姓福住,然後把他們分別派往7個地方。從此徐福的子孫遍及日本各地,逐漸繁衍起來。據說如今姓氏中帶有福、羽田、波田、波多、畑、畠等字的人均極有可能與徐福的子孫或與徐福一起東渡的秦人子孫有關。根據日本方面對徐福世家的記載:徐福的確到達了日本並且他所帶來的千名童男童女的確是當代相當一部分日本人的祖先,但並不是說徐福就是全體日本人的祖先,因為徐福抵達日本時已是日本第七代天皇孝靈天皇在位時期,這種說法並不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的開國始祖神武天皇。問題在於:日本的早期歷史本就是混沌不明的,那麼也沒有可能是日本方面記載錯誤,甚至是有意否認呢?徐福究竟有沒有可能就是神武天皇呢?

事實上這是一個如今誰也說不清楚的問題,我們現在所能肯定的是:日本人當然不是從土裡冒出來的,他們的祖先應該是來自亞洲大陸,但這並不等於說日本人的祖先就是中國人。且不說日本人的祖先中有來自朝鮮半島和東南亞的成分,即使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早期移民也難以稱其為中國人,因為遠古時代是沒國家這一概念,中華文明迄今為止的歷史被形容為上下五千年,然而大約在1萬年前日本就已有人類活動的遺蹟。很顯然徐福及其所帶來的秦人子孫並非全體日本人的祖先,徐福究竟是不是神武天皇也無法得到確認,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中國移民的到來對日本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日本皇室的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三神器無論形制或是製造年代都介於中國秦漢之間,而在日本古代傳說中的神武天皇東征路線上陸續出土了很多中國秦代時期風格的器具,可以確定的是在日本的早期歷史上就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生活在日本列島之上了。儘管在徐福東渡前日本列島早已有人類繁衍,但正是在中華文明的刺激下日本才有一個個四分五裂的原始部族進化為一個統一成熟的國家。當時的日本稱從中國和朝鮮半島遷徙來的人為渡來人,這些人給日本帶來了語言文化傳統。日本相對比較優待這些人因為日本朝廷比較看重這些文化和知識。815年日本朝廷編寫了整個日本統治階層的姓氏:1182個統治階級姓氏宗族裡205個來自中國(包括高句麗姓氏41個),154個來自朝鮮半島(百濟104,新羅9)。與此同時水稻種植技術也開始在日本日益普及——西元前3世紀以後水稻迅速在日本列島傳播開來。日本是多山地,少平原的國家。在原始社會落後的交通條件下這種地緣環境成為限制各部族交流的天然屏障,整個日本列島被切割為幾乎大小差不多的地緣板塊,而每一板塊的生產力都差不多,這意味著生活在不同板塊上的不同部族所能生產的糧食以及這些糧食供養的士兵都是差不多的,誰也不具備統一日本的實力。然而中華文明的傳播打破了這一狀態:最早受到中華文明影響的九州地區由於掌握了水稻種植和新式農具,糧食產量出現了質的飛躍,儘管這一飛躍在雜交水稻都已誕生的今天看來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但在當時就使得九州地區的部族比起四國、關西、關東等地的部族具有極大的優勢。從中國大陸遷徙來的移民不僅帶來了新式農具,同樣帶來了新式兵器——秦漢時期的中國已開始大規模列裝鐵製兵器,而日本連青銅冶煉技術都尚未掌握,絕大多數部族使用的還是原始社會的木製、骨制等兵器,當他們面對率先掌握了中國技術的九州部族時劣勢是明顯的。由於九州地區率先掌握了更為先進的中國技術,其他地區如若不想被九州地區崛起的倭奴國、邪馬臺國吞併,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習掌握這種先進技術。於是日本列島開啟了第一輪效仿華夏文明的高潮,遺憾的是這次學習華夏文明的高潮沒能像大唐年間那次一樣被以明確的文字記載在歷史檔案中。在這一輪學習華夏文明的高潮中最終勝出的是本州中部的大和國——5世紀初實力強大的大和國家征服各部,建立起日本列島第一個統一國家政權。

在大和國統一日本列島的進程中早期原住民阿依努人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阿伊努人或翻譯成愛努人、愛奴人、阿衣奴人,曾廣泛居住在整個日本群島、庫頁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然而如今基本只分佈於北海道和庫頁島。阿伊努人的外貌與大和族人截然不同:他們眉突出,發稠密,眼圓而深陷,睫毛長而分歧,鼻垂直,臉和全身多毛,明顯具有歐羅巴人種的特徵。很多中文文獻直接用日本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一個民族“蝦夷人”來稱呼阿伊努人,認為這兩者是同一個民族,而這種觀點可能是有問題的:古代日本稱北海道地區為蝦夷地,所以日本大和朝廷稱當時居住在北海道和本州島東北部的不服大和朝廷管轄的部族為蝦夷族。實際上本州島東北部的蝦夷族在風俗和生活習慣上和今天阿伊努人差別不是很大,但在大和朝廷的持續打壓下這些人陸續加入大和民族的行列,只剩今天北海道的阿伊努人還較多保留著本民族的傳統。當日本大和朝廷派出遣唐使全民效法學習中華文化時也正是大和朝廷全力打壓蝦夷民族之時:公元658年4月阿倍比羅夫將軍率艦船一百八十餘艘向今天的秋田、能代一帶進攻,後又推進到渡島附近(北海道東南段)。次年3月阿倍比羅夫進攻檜山,佔領大片土地,同時設立地方政府、建立軍事基地,以備蝦夷人反擊。這場戰爭使大和朝廷一度將版圖擴張到北海道,蝦夷人的生存空間被大和族大量侵佔擠壓,逐漸由遍佈日本各地轉變成一個少數民族。到1593年在歷經持續數百年的征服活動後阿伊努族聚居的北海道島被豐臣秀吉正式吞併,同年豐臣秀吉派遣大將松前慶廣以北海道島為基地出征庫頁島南端。日本方面在出徵庫頁島的同時也將擴張的觸角伸到了鄰近的千島群島。1635年日本方面派村上掃部左衛門巡視庫頁島。1644年在松前藩的提議下日本方面繪製了《正保御國繪圖》,在這張地圖中首次把北海道、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等原本由當地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劃入日本版圖。日本一度將所有阿伊努族聚居的地區納入版圖,直到俄國人也開始向庫頁島和千島群島擴張之後日本又和俄國在阿依努人的土地上展開新的爭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