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蒲松龄《聊斋志异》,如何蘸“鬼狐”之墨,去描绘“人”

文|鼎公

一提到“鬼”,你能想到什么?是恶,是凶,是怕,是在暗处,是见不得光。

一提到“狐”,你能想到什么?是媚,是骚,是猾,是在背后,是见不得人。

那么,反过来,让人感到恶,让人感到凶,让人感到怕的就一定是鬼吗?让人感到媚,让人感到骚,让人感到猾的就一定是狐吗?蒲松龄用《聊斋志异》这部鬼狐小说来告诉我们,不一定,在我们现实生活的种种经历告诉我们,不一定。

看蒲松龄《聊斋志异》,如何蘸“鬼狐”之墨,去描绘“人”

蒲松龄呕心沥血40余年却只写下40余万汉字,总共不到491个篇章。喜欢看网络小说的读者心里都有数,一个普通的网络小说作者每天最少要更新两章,每一章最少要5000字,网络作者每天要更新10000字。

也就是说,对于《聊斋志异》这样的小说,网络小说作者用40天就可以写完了。笔者想要问的是,是什么样的小说需要蒲松龄琢磨这么久?真的就像小说简介那样,是鬼狐之类的小说?

看蒲松龄《聊斋志异》,如何蘸“鬼狐”之墨,去描绘“人”

如果真是鬼狐之类的小说,那就更好写了,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小说是最容易写的,就像现在的玄幻小说在网上已成泛滥之势,一个知名的玄幻小说作家两三年就可以完成一部,就像天蚕土豆写《斗破苍穹》的时候用了三年之久写下500多万字。

尤其是唐家三少,几乎每一年都要出版两三百万的玄幻小说巨著,像《光之子》、《酒神》、《冰火魔厨》、《绝世唐门》、《善良的死神》、《琴帝》都是作者在是三四年出版完结的,不可谓产量之丰富,但是反观蒲松龄呢?

看蒲松龄《聊斋志异》,如何蘸“鬼狐”之墨,去描绘“人”

要知道蒲松龄在当时连中三甲的才子啊,并且是县、府、道会试三个第一,在当时他只有十九岁。就这样的才子构思一部精彩奇异的志怪小说真的需要四十年之久吗?在小说作家的世界里,只有一种题材最难写,那就是现实题材,距离三少成为一名作家也有十几年了,却从来没写过现实题材,也就是最近几天,唐家三少才开始在网上宣称自己开始触碰现实题材的小说。

看蒲松龄《聊斋志异》,如何蘸“鬼狐”之墨,去描绘“人”

所以说蒲松龄呕心沥血写的小说,在笔者看来实际上是现实题材小说,是借助鬼狐的外壳去反映他那个时代。所以我们在看《聊斋志异》这部著作时或者改编的影视剧时,感到毛骨悚然,后脊发凉,一阵后怕,大部分的原因不是因为鬼狐志怪,而是因为“人”。在蒲松龄眼里,他那个时代有些“人”形同鬼狐,甚至比鬼狐还要可怕。

看蒲松龄《聊斋志异》,如何蘸“鬼狐”之墨,去描绘“人”

那么有人会问了,人有什么怕的?人当然不可怕,还能比得过豺狼虎豹?有句话笔者相当认同,那就是人性本善,这句话可以说是一点毛病都没有,对于一个无欲无求的人来说,那自然是善良的。我们在电视剧里时常见过一只每一天都吃饱喝足在和羊群嬉戏的牧羊犬。

看蒲松龄《聊斋志异》,如何蘸“鬼狐”之墨,去描绘“人”

但是人遇见金钱财富呢?遇见名誉声望呢?遇见娇羞美色呢?遇见权利欲望呢?你敢想象吗?我想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没被这几样“喂饱”过吧。甚至可以说有些人一直保持着饥不择食,饥肠辘辘的状态。在这里我想问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那就是

狼为什么可怕?

看蒲松龄《聊斋志异》,如何蘸“鬼狐”之墨,去描绘“人”

你说为什么?因为他“饿”,写到这里笔者真的感慨我国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饿和“恶”是同音,真的一点都没错。遇见一只饱餐丰足的老虎并不可怕,可怕的遇见一只饥肠辘辘的狼。

看蒲松龄《聊斋志异》,如何蘸“鬼狐”之墨,去描绘“人”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奇幻漂流瓶》吧,整部电影,老虎和少年派传达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吗?这也就说明为什么有些人在富足成名后开始做善事,做好事,以致成为当地的“大善人”,因为他饱了啊,可以说在某些方面饱了啊。在我国还有一句民间谚语说的也很有道理,叫做“阎王意见,小鬼难缠”,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看蒲松龄《聊斋志异》,如何蘸“鬼狐”之墨,去描绘“人”

我国古人在表达上始终保持着含蓄和隐晦,蒲松龄更是如此,在《聊斋志异》这部小说,着墨最多的就是鬼、狐、青楼女子,但是这里的鬼狐和青楼女子大多数比常人还要善良,对待爱情比常人还要坚贞。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进一步富足,鬼狐之事,鬼狐之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现在互联网建设的不断加快,让鬼狐之人无所遁形,鬼狐之心见光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