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人在低谷时,做好这三件事,就能迅速东山再起

《易经》中的“否卦”暗合人生的低谷。

首先我们结合卦象先来说说陷入低谷的原因。

《易经》智慧:人在低谷时,做好这三件事,就能迅速东山再起

否卦卦象

我们从“否卦”的卦象中可以看出:上面是“乾”,也就是天;下面是“坤”,也就是地。

从表面上看天在上,地在下,很合理呀,为什么是“否”,为什么会陷入谷底呢?

原因在于:阳刚的天向上,阴柔的地向下,这样以来天与地之间就不沟通了,不沟通就出现堵塞,有了堵塞就有了黑暗,有了黑暗小人就开始横行作乱,所以才会“否”,才会陷入谷底。所以《易经》才说:天地不交,否。

明白了陷入低谷的原因,接着我们结合《易经》来说说,如何走出低谷然后东山再起。

从心理上——接受现实

《易经》云:包承

包承,就是接受。人在突然遭遇挫折,陷入谷底时在心理上有一个强烈的挣扎的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上符合下面的线路图:

  • 第一阶段:怀疑否定,不可能,一定是搞错了,不是我,绝对不是我。
  • 第二阶段:讨价还价,能不能不这么惨啊,有没有其他解救的办法啊?
  • 第三阶段:理智冷静,也就是接受事实的阶段。

事情的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不接受事实的挣扎。于是《易经》告诉我们,发生了,到了这个阶段了,就勇敢果断的接受它。

话说有一位走街串巷卖瓷器的老爷爷,挑着一担子瓷器走在坑坑洼洼的乡村小道上。突然,一件瓷器从框子里掉下来,碎了。老人挑着担子继续前行,连看都没看一眼,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这件事被旁边的小年轻看见了,于是气喘吁吁的追上老人说,您的一件瓷器掉下来打碎了,您不知道吗?老人说,我知道呀。年轻人说,那您怎么看都不看一眼。老人说,碎都碎了,看它作甚?

对么洒脱的老人,生活中已经发生的糟糕如同已经打碎的瓷器,我们要做的只是接受。从心理上接受了,反而洒脱了。

《易经》智慧:人在低谷时,做好这三件事,就能迅速东山再起

从态度上——包容羞辱

《易经》云:包羞。

包羞,就是接受别人的羞辱。俗语说,人敬富,狗咬穷。所以人在低谷,还要从态度上准备好包容他人的羞辱。小人最会趁人之危,小人最善于落井下石。提前做好态度上的准备,就不会被人走茶凉的现状搞得懵逼。也不会因忍受不住被羞辱而与小人见个高低。低谷之时,学会潜伏,学会忍辱,少一点摩擦和麻烦,就早一天站起来。

佛陀的十大弟子富楼那某一天向佛陀辞行,打算到偏远的北方输卢那国去传法布道。

佛陀说:那里的百姓蛮蒙未被教化,行事言语粗鲁,你最好不要去。

富楼那说:正因为那里百姓野蛮缺少教化,所以弟子才要前去啊。

佛陀说:你去了那里,万一有人骂你辱你,怎么办呢。

富楼那说:没关系,让他们骂好了,只要不打我就好。

佛陀说:万一有人打你,怎么办呢。

富楼那说:没关系,只要他们别打死我就好。

佛陀说:万一你被他们打死了怎么办呢。

富楼那说:死了就死了,为了弘扬佛法而死,死得其所。

佛陀见弟子信念如此坚定,只能默许他前往。

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人能忍辱,一个人能包容他人的刁难和羞辱,关键是要给自己的忍找到一个支点,你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忍。找到了这个支点,忍就具备了快乐的因素,而不是漫无边际的苦役。

从行为上——自强不息

《易经》云:有命。

有命,就是奉行天命。天命在《易经》中有多重意思,但在“否卦”中的天命,主要是指要自强不息。为什么要自强不息?我们需要结合“泰卦”的卦象来说明。

《易经》智慧:人在低谷时,做好这三件事,就能迅速东山再起

泰卦卦象

从“泰卦”的卦象可以看出,“泰卦”的卦象和“否卦”的卦象刚好相反。

地在上,地的阴柔下沉;天在下,天的阳刚上升。阴阳在天地间交汇沟通了。所以《易经》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这么说来,要想“否极泰来”,就要“天翻地覆”,就要自强不息。就像一个人到了低谷,掉坑里了,你躺在谷底哭,你在坑里骂娘,都没有用。你需要自强不息,你得一点点往上爬。

我们的名族中间,从来不缺乏自强不息者。我们有“头悬梁,锥刺股”发疯读书,后来六国封相的苏秦,我们有忍受宫刑之痛而写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司马迁,就连我们正在讨论的《易经》,也是周文王在被囚禁的时候写成的。

人在低谷时,心理上接受糟糕的发生,态度上包容小人的侮辱,行为上自强不息,我们就能迅速的东山再起,走向否极泰来,脱离低谷,进入自由飞翔的美好状态。

《易经》智慧:人在低谷时,做好这三件事,就能迅速东山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