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谁人欢喜谁人忧?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放宽和升级,大家经常能够听到看到的一些词语就是“医改推进、政策放宽、社会办医、多点执业、医生创业、走出体制、医生集团等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军医疗产业,就目前这几年直到今天,已经越来越多的社会医疗机构出现,其中不乏中高端定位的,基本模式都是:

1.互联网+医疗;

2.线上+线下,相互引流;

3.全国跑马圈地,标准化连锁;

4.专业已经越来越细分,从专科诊所到综合门诊,到医院,搞得现在连社区都不能坐在家里等人来了,也都开始出门营销了;

5.向个人—社区—家庭—企业,形成闭环开进;

6.共享经济的盛行,包括第三方检查检测、手术室、门诊等都来共享;

毫无疑问,这些社会医疗机构确实是对公立医疗的很好的补充,基本上全部阶层都可以覆盖了,当然也对公立医疗产生了一些挑战和压力,市场化的结果不就是如此吗?不然去年怎么会消失了1000多家医院?不然怎么会有三甲医院出红头文件禁止医生外出多点执业?

但问题是:

1.医疗行为有一个天然属性,永远改变不了,所谓“看病”,一定要医生看到病人,不是互联网都可以取代的;

2.真的有这么多的优质医疗资源可以用吗?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大部分优质医生都在大型的三级医院,不排除一些二级医院里面也有一些好医生,但是又要有好的医疗水平,还要有好的互联网思维的医生,而又都聚集在各大主流一二线城市,有这么大的医疗供给吗?

医生本来就很忙了已经,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想当一名与时俱进的好医生,会变得更忙?不是吗?你越忙于业务,你的医术水平就更高,你的医术水平更高,你就会带来更多的流量,就会变的更忙,如此说来,医生就注定是一个操劳一辈子的职业,现在未来尤其是,可是付出和回报对等倒也还可以!

医疗,科技,社会的进步,包括现在很热的AI,确实可以帮助医生分担一些,只是对医生学习新的知识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前是专业,现在是流行跨界,对吧…..

毫无疑问,在医疗市场化的今天,归根结底拼的是信息化,再就是可以自带流量的好医生,所有的社会办医,在市场的竞争力无非就是两点:第一就是人,可以被大家信服;第二就是产品也就是医疗服务和内容,可以吸引人来,缺一不可!

好的医生品牌才是医疗机构的品牌和竞争力,抢人在未来两年是不可避免的?不知道在公立医院和社会私立医疗机构之间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有一点大家可以放心,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以后大家很少会碰到黑心骗子医院了,毕竟现在蒲系都在发展改正进步了,高大上才是最后市场化的结果。

现在的医疗市场还是蓝海态势,只见一轮又一轮的资本进入,数据着实好看,可背后一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啊!那些背后阵亡的互联网医疗你又知道多少?

对于一些能够做到线上到线下可以形成闭环的有特色,有全流程承接能力的互联网医疗结构,我是很看好的,比如和睦家,比如一些齿科连锁等等否则一旦有断点,或者连接不好,打破了患者的正常就医逻辑和习惯,那就会很尴尬。

因为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解决和缓解患者的就医痛点出发的,如果不是解决痛点,让患者的一次就医流程不能变的便捷,人性,高效的话,谁又愿意给我们付费呢?

我认为,政策是好的,医疗市场的补充也是好的,只是对于一个长周期的医疗行业来讲,从人力投入到软硬件来讲都是高成本的,想在血雨腥风中走出来,活下去,有很多的钱烧,是基本,否则撑不过三个月;而后面更关键的就是从哪里切入?在哪里定位?如何盈利保证不亏的太离谱并有转好的趋势?是最需要深思熟虑,拎清楚的!

毕竟在医疗上面,关乎大家的生命健康,大家会不会买账,是很理性的。

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的,但是在医疗这个特殊行业,如果完全不懂医疗的人来投资,扛不住3到5年的沉淀,耐不住寂寞的话,那干脆就不要玩了,因为品牌是需要积累和沉淀的,因为医疗确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玩的!

期待更多高水准的多样化的互联网+医疗人、医疗团队、医疗机构的出现。

互联网医疗+,谁人欢喜谁人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