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禅昏庸无能,丞相诸葛亮病逝后,为何没人争夺帝位?

马欣玉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刘禅昏庸无能?这就是一个笑话。一个亡国之君能够长命百岁终老一生这是一个奇迹。而且就凭着刘禅能够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就代表刘禅是个聪明人。他绝不像别人认为的那么无能。而且刘禅之所以表现的那么无能甚至昏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人的原因。他就是诸葛亮。


关于诸葛亮,大家都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成就了蜀汉政权,是一个忠贞的臣子。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实际上就是一个权臣。是类似于霍光的人物。因为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很明显已经在做安排防止诸葛亮专权了。刘备把政务和军权分开来托付给两人。他把政务托付给诸葛亮,一方面诸葛亮内政能力确实值得称道,另一方面防止诸葛亮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因为即使诸葛亮想要谋反,手里没有兵权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而刘备把军权托付给益州派的李严,很明显就是希望李严可以制约诸葛亮。而他们一文一武互相制约,刘禅居中调解这种模式是最好的。但很可惜,诸葛亮此人十分的专权。在刘备去世后不久就利用各种机会整垮了李严。之后诸葛亮更是军政大权一手抓。名以上刘禅是蜀汉之主,但实际上蜀汉的主人是诸葛亮。所以刘禅必须装作无能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而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之后那可是一点都不带客气的。整个蜀汉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而刘禅此时说白了也怕诸葛亮。所以就对诸葛亮说,你想干啥就干啥,国家大事就交给你了。祭祀祖宗的事我来。所以诸葛亮才对刘禅放松了警惕之心。诸葛亮死后刘禅掌权立马废除了丞相独裁制度。他把权利重新一分为二。政务和军权重新分开。使得文臣武将之间相互制约以此来达到平衡。从这一点来看刘禅十分具有政治智慧也是十分聪明的。他很明白大权独揽不利于他的统治,也容易诞生权臣。


而且蜀汉灭亡后刘禅在魏国生活。但是蜀汉的旧臣不甘心失败还想要造反。所以他们一直游说刘禅造反。而刘禅十分清楚蜀汉气数已尽。再反抗不过是多造杀孽罢了。但魏国对他还不是很放心。有一次司马昭特意在宴请刘禅和蜀汉旧臣是演奏蜀汉音乐。蜀汉旧臣顿时个个流泪。而刘禅依旧我行我素该吃吃该喝喝。司马昭不怀好意的问他,你难道不思念蜀国吗?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也。”而蜀汉旧臣郤正觉得这是一个回归蜀汉的好机会。所以他鼓动刘禅说,下次司马昭再这么问您,您一定要装的很悲伤,表示想要蜀地祭祀祖宗。这样我们就有机会逃回蜀地再行大事。刘禅很明白这么做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果然喝的差不多了司马昭又问刘禅真的不想回去蜀地看看吗?刘禅就好像背书一样机械的把郤正教他的话说了一遍。司马昭说,这是不是郤正教你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而刘禅也一直装疯卖傻善始善终。


至于刘备其他儿子夺位这个就不可能出现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一直在辅佐刘禅。因为刘禅是刘备指定的继承人。而且刘禅很聪明不和他争权。所以诸葛亮肯定不会废除刘禅。而诸葛亮死后刘禅重新掌握蜀汉大权。以刘禅的能力来看,他的弟弟刘永和刘理根本就没有丝毫的能力夺取刘禅的帝位。一方面刘禅大权独揽,另一方面又没有权臣作乱。那么刘禅的帝位肯定是稳如泰山的。而且刘理早逝,不满三十就死了。没有夺权的机会。而刘永则因为太监黄皓的关系。使得他十多年都没有机会去面见刘禅。一个远离中央的藩王根本没有夺权的可能。名不正言不顺嘛。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 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小小百科全书


很多人都说刘禅昏庸无能,是个付不起的阿斗,但是在这里我要为刘禅正一下名,阿斗虽无能,但是并不昏庸,甚至还深有自保之道!

乐不思蜀

在谈及蜀国在诸葛亮死后为何没有人篡位刘禅的问题前,我们先来谈一下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在诸葛亮死后,魏国一改守势,派兵返攻蜀国,最后魏国大军压境,蜀国君主被迫打开城门投降于魏,就这样刘禅来到了魏国做起了“安乐公”。一次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宴请阿斗,并且派人表演蜀国的杂技,想要羞辱蜀国的来人,蜀国旧臣们无不掩面而哭,只有阿斗开怀大笑,于是司马昭便问阿斗,你不思念蜀国吗?阿斗回答:“此间乐,不思蜀,”大概意思就是说这里有吃有喝也有好玩的,才不思念蜀国呢!司马昭一听果然是扶不起的阿斗,之后便再也不担心这个阿斗了,从此便有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正是这个乐不思蜀给了刘禅留下了千古负面影响,从此之后刘禅就是昏庸无能的形象,但是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身处刘禅的处境,时刻都有身首异处的可能,面对敌人明显的警惕与盘问,我们会说我很想蜀国,更想复国吗!这不是嫌自己死的慢吗,所以这也是刘禅的自保之道。

诸葛亮病逝后为何无人争夺帝位?

无论刘禅昏不昏庸,无能是肯定的了,就是这样一个无能之君为何还能坐稳皇位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一、忠义之士

自诸葛亮挑选之后,蜀国剩下的大臣们不管有没有才,却都是忠义之士,均是对刘氏忠心耿耿之人,有的是受先帝之恩,有的是对诸葛亮的佩服,总之都是报效国家之人,自然不会起谋反之心。


二、刘氏仍深得人心

蜀国的创立者刘备是以仁德谋取的天下,也是靠此治理的天下,刘备的很多的追随者也都是看中了这一点方才追随刘备的,所以即便是刘备死后,辅佐蜀国的这些大臣们仍不忘仁德之心,所以根很正,苗很红,自然不会轻易谋反。

三、蜀国帝位尴尬

三国后期的蜀国帝位十分的尴尬,内忧外患都是轻的,属于随时都有可能亡国的境地,相当于一个烫手的山芋,谁即便是篡夺了这个皇位,也很有可能第二天就被人又赶下台,还搭上了性命,岂不是得不偿失。



以上三点就是无人抢夺刘禅的皇位的主要原因,而除了这三点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刘禅很擅长自保,即便是在诸葛亮掌握大权时期,刘婵就显得很聪明,一天只知道玩乐,而不问政事,其实并不是刘禅不想问与参与,而是刘禅不敢,诸葛亮大权在握,万一哪天心情一不好,把自己弄下台可怎么办,毕竟自己的老爹都说过,“如若不行,彼可取而代之”,刘婵自己能不害怕吗,这从诸葛亮死后刘禅查看他的家产就可以看出,所以刘禅是无能,但是不昏庸,还有自保之道。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大飞熊认为,蜀汉后主刘禅不是无能,而昏庸,为何如此说?因为,刘禅跟著名的“傻皇帝”晋惠帝可不一样,司马衷是智商有问题,而刘禅不但不傻,诸葛亮还夸过他聪明。更关键的是刘备称帝时,派两个大臣教导太子刘禅,一个是费祎,一个是董允,都是后来蜀汉“四贤相”里的人物,所以刘禅的能力智商能差到哪里去?因此,刘禅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心态有问题,到了后期更加昏聩因贪图享乐而重用黄皓,还投降邓艾虽然也算顺应了形势,但是这种“顺应”,显得毫无气节,这是后话。既然刘禅当皇帝,还是有问题,那为何诸葛亮去世后,没人觊觎蜀汉的帝位呢?



话说蜀汉立国之初,诸葛亮,赖恭,黄柱等蜀汉重臣劝刘备登基时,说了几个条件。第一,曹丕篡汉,窃据神器,人心思刘。第二,刘备登基符合易卦。第三,关羽前围襄阳,有平民张嘉,王休献玉玺。这即是祥瑞,也是天命所归,当然也可能有造假成分。第四,刘备皇胄之后。第二条和第三条属于造势,这些都好办,关键是第一条和第四条息息相关,也是蜀汉的立国之本,不是顺便就能取代的。换句话说,蜀汉真正的叫法是继西汉,东汉后的“季汉”,没有皇室身份而夺帝位,名不正言不顺,不是你想夺就能夺的。

其次,蜀汉上下官员大部分由荆州,东州,益州三个集团组成,除了皇帝,也就诸葛亮有这资历,能力和实力让他们一并臣服。所以,要夺帝位,能力强,地位高还不行,还得有其他的过人之处以及客观形势支撑。所以,纵观诸葛亮留下来的蒋琬,费祎,董允,当然以“四贤相”的品质他们是不可能有“非分之想”的。即便有,他们的能力是强,地位是高,却还是缺乏对三大集团绝对的掌控力。因此这三位大臣在掌权时期,都是紧密合作,蒋琬因身体原因,老早就主动放权给费祎,费祎和董允更是相得益彰。“四贤相”之后的宗预,诸葛瞻,董阙,樊建等等更是没有这种条件和能力。因为,除了朝廷外,还有军事。



蜀汉有四个军区,分别是中央(朝廷),汉中,南中和江州,要夺帝位,军事力量绝对是最重要的因素。四个军区,南中军区的庲降都督大部分由本土士族出任,如李恢,马忠,张表(张松之子)等等。汉中军区承担着北伐和防守任务,属于重地,都是由军中的佼佼者如魏延(荆州),王平(降将)等人担任。江州军区先后是李严(东州),陈到(荆州),阎宇(荆州)等等。中央直属部队里,更是有姜维(降将),胡济(荆州),陈祗(东州),廖化(荆州)等人。由此可见,三大集团加上降将集团穿梭于四个军区之间,蜀汉很难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更谈不上夺取帝位。



陈寿评价刘禅为“循理之君”,是因为刘禅对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都加以任用,即便诸葛亮因为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自动降职,不久后刘禅还是给他官复原职了。而且刘禅对蜀汉四相,并不加以掣肘,这就是刘禅的聪明之处。但是这四位大臣相继去世后,就一度出现了宫中黄皓和朝中的陈祗互为表里的情况,这固然是刘禅的昏聩,只是由于姜维领兵在外,再加上上文所说蜀汉内部复杂的客观条件,也很难出现夺取刘禅帝位之事。


大飞熊骑士


1.不要再被三国演义所误导了。刘禅昏庸无能?!假的。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五虎大将只剩下一个赵云了,关

羽,张飞,黄忠,马超都死了。刘禅就在这样一个风雨飘

摇,强敌在外,强臣在内,主少国疑,人心不稳的情况

下,当上了这蜀国这个皇帝。

2.刘禅的两个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话没有美女了吗?关羽还有一个女

儿呢。原因是,张飞的老婆是魏国夏侯霸的侄女。这么一

说就大家就想明白了吧。刘禅和夏侯霸是有亲戚关系的。

而夏侯霸当时在曹魏政权里很大实权的。后来司马懿篡

魏,夏侯霸就带着他的兵跑到蜀国去投奔刘禅了。


3.刘禅在位40年,前12年是诸葛亮独揽朝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在这个时候做了三件事。第一,与孙权修好。第二,停止征战,并多次大赦天下,让百姓休养生息。第三,好好活着。别小看这三件事。这三件事包含了外交独立,内政修德。

诸葛亮死后,刘禅独立做了28年的皇帝。他在诸葛亮死后

的第1件事儿。就是任命吴壹为车骑将军,蒋琬为尚书

令,改变了诸葛亮是政治军事权力集于一身的情况。

对于刘禅昏聩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刘禅的不战而

降,刘禅是不怕死的,他在投降的时候是带着棺材去的,

要求邓艾杀了自己,以保全人民的。刘禅能够在诸葛亮死

后,刘备上一代势力全部灭亡的情况下,独立支撑28年,

已经很不错了。


少校柳下惠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并起,之后经过多年的相互混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在赤壁之战后,亦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后三分天下魏蜀吴。当时三国曹强而孙、刘势弱,吴蜀因为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孙刘联合而抗曹。

后来刘备因关羽之死,亲自率大军征讨东吴。结果却在夷陵之战中惨败。刘备败退后,没多久他就离开了人世。他在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他去世后其子刘禅继位,诸葛亮则处理蜀汉军政事务。

因为刘备对诸葛亮有托孤之重、三顾茅庐之情,所以诸葛亮对蜀汉忠心耿耿,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光复汉室,多次出兵伐魏,然而最终还是没能如愿,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叹息。

诸葛亮去世后,把军政之事交给蒋琬、费祎等人,后姜维又掌管军事。当时蜀汉虽然国力消耗颇大,但刘禅从诸葛亮去世到蜀汉灭亡,他还是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皇帝。不像魏国有司马氏专转、吴国有诸葛恪等专权威胁皇权。


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为什么没人争夺刘禅的地位呢?

刘备建立蜀汉,曹操、孙权得天时、地利。刘备则得人和。刘备的名声颇好,所以他的属下整体来讲也是重义忠君的。刘备这一代是如此,那大臣的后代亦是如此。刘禅不管能力如何,他终究是皇帝,是合法的蜀汉之君。

诸葛恪虽然掌握蜀汉军政大事,但他仍然对刘禅忠心,何况他人呢

后来诸葛亮虽然去世后,但诸葛亮所重用的人,多数是忠义之士,都是经过他长期的观察考验的。特别是他托付后世接掌政事的人,比如蒋琬、费祎等人,都是忠于国家之人。他们在诸葛亮去世后,掌握权利,他们对蜀汉忠心耿耿,对刘禅没有二心,如此也可保刘禅的帝位无忧。

之后姜维虽然掌握军权,多次出兵伐魏,但这也是他想完成诸葛亮光复汉室的愿望。虽然他多次用兵让蜀汉消耗颇大,但他对蜀汉的忠心却是不可否定的。


刘禅虽然能力不是特别突出,但诸葛亮去世后,在蜀汉执政的都是忠义之人,也就是说刘禅身边虽然有小人,但正直的大臣掌握权利。如此刘禅的帝位也没有人争夺。


中孚鉴


刘备建立蜀国,有自己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忠心耿耿的赵云等等;当然还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刘备能够放权给他们是其一,其二是同心同德;后来刘备讨伐东吴失败,由此一病不起,在白帝城托孤,让诸葛亮辅助刘禅。由此后主刘禅开始了主政蜀国。

虽然刘禅是继承人,但军政大事都是诸葛亮在处理,七出祁山失败的诸葛亮病逝后,刘禅失去了帮手,那么为何没有人来争夺帝位呢?

如果说争夺帝位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刘封,那是一点不假,因为他是刘备的养子,能力很强,作战勇猛,有勇有谋,刘备很是器重。

刘备一生中只有这两个儿子;对比一下,刘禅和刘封不难发现,刘封可比刘禅强多了。刘备也知道,刘封是刘禅以后的对手,如果刘封实力太强,那么以后很难说刘封甘愿居于刘禅之下,所以刘备对刘封也有所防备。

在关羽危机时,刘封居然袖手旁观,使关羽最后被擒杀。刘备由此问罪于刘封,最后被刘备赐死的结局。

刘禅是刘备亲子,继位无可厚非;诸葛亮病逝后,蜀国内忧外患,而刘禅在权力中心没有争夺的欲望,内部争斗他都是由着他们去。

再一个就是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感染了大部分当朝的大臣;他们敬佩诸葛亮,不愿某群篡位,留下骂名;加上蜀国已经日落西山,就算夺权做了皇帝,蜀国也好不到那里去了。

刘禅平庸,但名正言顺,而其他人夺权成功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不是更加柔弱不堪。如果失败了,千古骂名也就戴上了。

反正蜀国已经名存实亡,那个做皇帝也救不了。所以刘禅的皇位虽有人窥觊,但无人愿意篡夺。


历史戏语


刘禅,其实并不是真的昏庸无能,而是大智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