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普洱教父白水清:静心品茶,禅茶相通,好茶都有这个特征

“吃茶去,从心来。茶和禅一样,喝茶也要静心。身心都静下来,才能品尝到一杯茶的滋味。

我们在烦躁的时候,也可以静下心冲杯茶,将茶汤含在嘴里细细品味它的变化,这样能使我们抑制内心的冲动情绪,感到心平气和,这也是和禅相通的一个境界”。白水清在茶会上这样说!

专访普洱教父白水清:静心品茶,禅茶相通,好茶都有这个特征

▲白水清先生

普洱藏家创始人、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鲁文锋先生,曾专访师父“普洱教父”白水清先生,请教关于如何品鉴普洱茶。

白水清为香港普洱茶王、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永久荣誉会长,历年来收藏了清末向质卿、宋聘、红印、88青饼等众多普洱老茶,对普洱茶的研究非常有经验。如今,还携手弟子鲁文锋,把历年研究老茶心得,分享在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与茶友分享。

专访普洱教父白水清:静心品茶,禅茶相通,好茶都有这个特征

▲普洱藏家总店

以下为白水清先生对品鉴普洱茶的经验分享。

一、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

品茶,先要学会闻香,如果只是品尝茶汤,不会闻香味的话,那未免也太可惜了。一杯好茶,必定是色香味俱全的,学会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才不算辜负了一杯好茶。

闻茶的多糖含量,可以闻茶底,可以闻出茶叶里面的味道,甚至可以闻出来是否是在一天之内晒菁的。

专访普洱教父白水清:静心品茶,禅茶相通,好茶都有这个特征

▲鲁文锋在和师父白水清探讨学习

闻新茶叶底有香气时,如果像绿茶一样有轻微的花香,就代表温度偏高,如果叶底有红片、发酵不足,就说明采摘时间过长,或者是回来之后堆在一起时间长,发酵不够。

好的茶应该是香气纯正,不会有腥味、臭菁味等不好的味道。

看叶底是否肥硕、匀称,颜色是否统一,这是判断鲜叶之后的加工工艺是否到位的标准。普洱茶鲜叶的晒菁应该是摊在竹片上面晒菁,而不能为了省事直接放在水泥地上晒菁,这样温度也会过高。

专访普洱教父白水清:静心品茶,禅茶相通,好茶都有这个特征

▲普洱茶晒青

二、“喝”茶与“品”茶不一样

中华汉字文化里,“喝”就一个口,而“品”有三个口。

喝茶和品茶不一样,喝茶是用来解渴,用来助消化,大口喝下茶汤没有在口腔里停留,品茶是要少量的茶汤含在嘴里来体会。

我们的舌头分五种部位,离舌尖半寸的地方有两个穴位对咸淡最敏感。舌头中部有三个穴位是对苦、涩、酸敏感,品一小口茶含在嘴里,能够体会到这个茶的稠度、强度以及它的穿透力。

专访普洱教父白水清:静心品茶,禅茶相通,好茶都有这个特征

▲白水清在茶会现场分享

然后从吞下茶汤那一吋开始,如果最短时间以五秒为基点,苦涩感能化开,苦能回甜、涩能散开,那么就能说明这个茶的价值是不错的。

三、“苦回甜”是好茶的象征

在品茶时很多茶友会有一个误区,在衡量涩感时,留在舌面上能散得开的不叫涩,茶汤吞下之后留在上颚半分钟都化不开的刺激感才叫涩。

专访普洱教父白水清:静心品茶,禅茶相通,好茶都有这个特征

▲15年宋聘号·白水清亲制

而苦是在舌面上,吞下茶汤之后短时间化开转而回甜的,那是一款好茶的一个象征。

在评判茶的价值时,喝起来口感很饱满、厚重,有苦味、涩味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这个苦味在最短时间内能回甜的,那就是好茶,同年份的茶,从苦味化开到回甜的时间越长,这个茶的价值就相对越低。

专访普洱教父白水清:静心品茶,禅茶相通,好茶都有这个特征

▲15年宋聘号茶汤·白水清亲制

我们在品茶时,入口后默数五秒…发现刚刚入口的苦味随着茶汤咽下去之后,慢慢的散开了,转而觉得舌底和两颊不断地在冒口水,口腔里都是茶的回味。

这个口腔里不断生津的感觉就是“茶圣”陆羽所说的“舌底鸣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