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在小時候,我們都聽過因為好心反而把自己搭進去的寓言故事,像是“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小紅帽”等等。故事講完,我們都會對好心人可惜,對這樣忘恩負義的人感到氣憤,好心沒有好下場,一定不能幫壞人。

長大了才知道,壞人能防嗎?我們能一眼分辨嗎?太難了!世界上有善有惡,最重要的是要有時刻保護自己的意識,警惕可能的危險。

自我保護意識應當是給孩子生命安全教育的第一課。善良是美德,底線是安全,因為在生活裡“狼”也是存在的。國際安徒生獎是世界兒童文學界的最高榮譽,2018年得主伊戈爾用畫筆展現了“引狼入室”的結尾不再像過去我們看到的只有惋惜和氣憤,更有著希望和成長。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俄羅斯插畫家伊戈爾·歐尼科夫,國際安徒生獎頒獎詞讚譽他是一位“創作才華沒有邊際”的藝術家。他曾為普希金、布羅茨基等俄羅斯詩歌大師和文學巨匠的經典作品繪製過插圖,一生致力於兒童文學事業,做出了重要而持久的的貢獻。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歐尼科夫的兩部全新長篇繪本《老鼠的房子》和《狐狸和兔子》,作為他的里程碑式的經典之作。

用故事告訴孩子:

1. 樂於分享和善良也要有原則底線

2. 如何交友識友

3. 樹立邊界和自我保護意識

4. 教孩子有勇氣面對並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繪本創作中他傾盡智慧,用心表達故事和思想深度。用強烈的批判、深刻的諷喻,讓孩子們經歷和感受故事裡的“傷害”,有所領悟和有所成長。同時也給作為家長的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儘早給孩子樹立一種自我保護的觀念,防“狼”不如先給自己“畫個圈”。對危險和傷害,要有自己的原則底線。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老鼠的房子》是關於善良也有底線,自己的“門”不能誰都進來。

小老鼠蓋了一所房子,好心收留無家可歸的動物們,由於自己的疏忽大意,缺少警覺性,不小心“引狼入室”,品性不好的狼破壞了在這裡居住所有動物原本的安寧生活,大熊來“主持正義”趕走狼,一掌下去小老鼠的家也不復存在了……在最後,他們重新燃起希望,決定大家一起再建一個家。

“只不過,它再也不會放狼進去了……”這是《老鼠的房子》結尾小老鼠對自己下的決心,也是和孩子說的。對傷害說不!吸取了經驗,警惕著“危害”,沒有下一次,這就是經歷之後的成長。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關於人的善與惡,我們又應該如何教孩子適度的善良和自我保護呢?

有了邊界感和安全意識,孩子會有意識地保護好屬於自己的東西(身體、心情、物品等等)。

人和人之間一樣有邊界,如果沒有經過仔細的判斷,像故事裡一樣,本來是溫馨和諧的小動物之家,和諧最後被打破了。孩子在保有一顆善良的心的同時,不能把所有的“門”都打開,不能對誰都是一樣,對“傷害”要有預見的能力。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不符合常理的事,教孩子說不!

對孩子來說,有時候不能判斷對方的意圖是好是壞。約定好可以做的、不能做的,不確定的及時告訴爸爸媽媽。從我們的角度告訴孩子一些危險的存在,提前埋下一個安全的小種子。

學會求助

在孩子自己不能解決的時候,作為父母如果孩子向我們傾訴,我們應該和他站在一起,面對問題。不管是求助朋友,還是父母,讓孩子明白在困難的時候他不需要一個人忍受。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受到傷害之後,需要我們的安慰

“傷害”在成長過程中是難免的,有些也並不全是孩子的錯。需要時間和我們的陪伴,轉化為經驗教訓,和孩子一起體會、成長。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小品《扶不扶》雖然結局是開心的,郝建的熱心沒有被冤枉。這只是知識社會現象中一個很小很典型的縮影,其實更多的時候事情並沒有這麼容易解決。我們的的善良、熱心被利用、被消耗著。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兒童拐賣、孩子被傷害,更有甚者像電影《素媛》《熔爐》裡,孩子所受的傷害也許一生都無法被治癒,心痛會讓我們更加關注這樣的事件,是痛是警是戒。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需要我們的陪伴、引導和保護,我們是孩子溫暖的依靠。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狐狸和兔子》是關於戰勝內心恐懼的故事

善良的兔子給無家可歸的狐狸打開了大門,卻被狐狸,強佔房子流落街頭。身強力壯的狗、熊和公牛想要幫助它,卻都被狐狸的虛張聲勢嚇走了。最後,體型雖小卻無所畏懼的公雞幫兔子奪回了它的家,狐狸也得到了懲罰。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如今學校中的霸凌事件報道的很多,教孩子巧妙應對霸凌,學會自我保護。霸凌往往伴隨著恐嚇,而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可能會把這種畏懼不斷地放大,導致沒有勇氣直面問題,也不敢及時尋求幫助。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這個故事正是想告訴孩子們:如果遇到讓你害怕、困惑的事情,其實解決起來並沒有自己想象那麼可怕,鼓起勇氣,向合適的人尋求幫助,是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

在《狐狸和兔子》的扉頁,他寫了一小段文字:“為什麼像熊、公牛那樣強壯又高大的動物,以及像狗那樣勇敢的動物,居然會害怕一隻狐狸?反過來,為什麼狐狸會害怕一隻小小的公雞?我試圖在這本書裡,向你解釋這些‘為什麼’。”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他的故事值得我們耐心地觀察、品讀和反思。

孩子成長中的安全和心理是我們心頭的大事。受了欺負,遇到麻煩或是困難能不能自己面對、處理,在自己能力不夠的時候,如何尋求幫助。我們雖然不能時時刻刻在孩子身邊,事事都管,卻能交給孩子一些原則底線和處理方法。幫助他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保護自己的身體和調整自己心情,在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和孩子站在一起解決問題。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榮獲國際安徒生大獎的“引狼入室”,教會了孩子什麼?

現實裡有善意有兇惡、有弱小無助有欺凌壓迫、有寧靜溫馨也有正義無畏。這兩個與眾不同的故事教會孩子保持一顆善良之心,也存有警惕之心,同時有勇氣、有方法地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老鼠的房子》和《狐狸和兔子》在國際安徒生獎得主歐尼科夫的手下:

是鏡子,折射了殘酷的人性

是相機,錄下了真實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