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八大碗风味人间,值得喽!

潼关八大碗风味人间,值得喽!

李诞在微博上说:“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我的同事胖胖有一个升级版:“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但风味人间值得。”

胖胖自认为是很有减肥决心的人,但每回一说到吃,就自动泄气,还要狡辩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顺便把“生命贵在运动”篡改成“减肥贵在运动”。

可想而知,去采访“潼关八大碗”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儿。

去潼关的那日,天气寒冷,黄家宴里坐满了食客,热气腾腾的蒸碗配上潼关特色的烩饼,算得上驱除寒气的佳肴。人们围着老式八仙桌,聊着吃着笑着,胖胖笑着说:“看吧,风味人间潼关版。”

年轻的80后潼关八大碗传承人黄博说到八大碗,就来了兴致。“我们潼关八大碗也叫蒸碗,寓意蒸蒸日上。第一道菜与金有关,黄焖鸡,寓意金鸡报晓。第二道菜与银有关,寓意年年有余,但八大碗没有鱼,与此相关的是烩三鲜。第三道与铜有关,古人有铜肘之称,所以肘子排第三。第四道菜与玉有关,小酥肉与此接近,排第四。第五道菜与珍珠有关,粉蒸肉与此相配,排第五。第六道菜与铁有关,酱香排骨与此相配。第七道菜与酱相关,红薯加三与此相配,故应排第七。第八道菜是八宝饭。”

“为啥多半都是肉菜?”胖胖忍不住问。

“这大概跟八大碗的来历有关吧,众所周知,潼关自古都是军事要道,行军打仗的人居多,很多饮食文化也跟军事活动有关,部队吃饭讲究的就是易于携带,而且还要让大家吃饱。据说八大碗是由唐朝时期行军打仗时吃的蒸菜演变而来的,后来才慢慢发展成为当地红白事务、逢年过节时必备的饭菜。”黄博略带歉意地解释,对八大碗的历史了解实在有限,多都是听同是传承人的父亲零星说起过。

虽说不了解“八大碗”的来历,可黄博做起八大碗可是精心细致,驾轻就熟,从选料、配料再到烹制,每一道工序都极为考究。

“做不同的菜要用不同的肉,比如,烩三鲜的这个肉,用的是前腿的瘦肉,而小酥肉用的后腿肉。咱这个鸡,用的本地养殖的鸡。葱用的是我们潼关独有的铁杆葱,辣椒也是当地产的干辣椒。”黄博说,好食材是好味道的首要保证,这个马虎不得。

而说到八大碗的烹制诀窍,黄博说,最重要的是煎、炸、蒸,都需要把握最佳时间。比如,烩三鲜油炸时油温一定要控制在七十度,蒸制时间必须要四十分钟。而小酥肉的蒸制时间就要控制在一个小时。“不能在时间上粗心,会直接影响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做了这么长时间八大碗,感觉都把我性子磨下来了,人都沉稳多了。”黄博调侃道。

“听说你创新了红薯加三的菜式?那你还创新了哪些菜式?”胖胖对此很有兴趣。

“红薯加三是我们潼关仅有的一道菜,好吃是好吃,但我觉得缺点啥,就自己研发,给红薯里面加了点肉,用白糖和黑糖勾兑出来,口感就好多了。另外,现在大家越来越讲究养生,很多人喜欢吃素菜,我就在八大碗里面加了九孔脆藕、酱莴笋等几个菜,都是潼关的特色。”黄博介绍道。

“在外面工作时间长了,总想吃我们潼关的小吃,每次一回来就想吃八大碗,点上一份小酥肉,一个烩三鲜,再要一碗红薯加三,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了。”食客冯丹丹笑着说。

为了让更多在外地的潼关人尝到正宗的家乡味道,黄博还把八大碗制作成了礼盒。“我把八大碗做成了一个常温下可以存放180天方便邮寄的礼盒。自从做出来以后,我们这个销售量是很大的,平均每一年基本上就是一万份左右吧,订单很多,寄到湖南、湖北、广州、深圳、北京很多地方。”黄博说。

点一盏灯备一桌饭,味蕾之上,最美的是食物里承载的人情吧。

记得有人说过,人生在世三万天,最后难免囿于昼夜厨房与爱,纵使你内心仍有一个山川湖海,到最后也都归于那么一句平淡而温暖的话语,“我去给你煮碗面好不好?”

所以,风味人间,值得喽!(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 程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