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道德经》这一章,天下再无难事,人生豁然开朗!

读懂《道德经》这一章,天下再无难事,人生豁然开朗!

我们先来看看原文:道德经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天下之难,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我们先来直白的翻译一下吧,用“无为”的方法来处世,用“无事”的态度来对待事物,用“无味”的标准来评估味道,大小多少都这样。想做难事从容易的地方着手,想做大事从小事开始。最大的困难,来自容易的事没有做好。天下的大事,也从很小的事情开始。所以圣人不肯从大的方面着手,才能成为大。给别人太多承诺,往往兑现不了。凡事都选择容易的,必定会越来越难。圣人总是把面前的事物当成很难的事情来处理,于是就没有再难的事情发生了。

这篇文章,不管你们信不信,老夫子铁定是信的。这里面有几个观点,老夫子无法去推翻,诸君如果不信,也可以尝试着去推敲一番,先来说第一个观点:天下之难,必作于易。很多对于我们来说很困难的事,往往都是从小困难发展而来的,打个比方,读书难不难?难,太难了,很多人就不喜欢读书,不读书干嘛,就业嘛,走上社会赚钱啊。但是没有高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怎么办?好办,选个难度低的工作呗,老夫子就业的那个年代,开车当司机很赚钱,也不需要什么文化,可现在去看那个年代放弃学业去开车的人,混得好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碌碌无为,为了生活艰难的打拼,这些人今天面对的难,就是当初选择的易,抄近路,往往容易迷路,这是一条铁律。

第二个观点: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外国有句谚语,和老子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叫“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很多人,面对一个庞大的事物,往往心里就怯了,畏难了,不会团结自己身边的力量,从最基础,最微小的方面来下手实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一颗参天大树,绝不是一夜之间成长起来的,从一颗微小的种子,慢慢的开枝散叶,对抗着无数的风风雨雨,才能长成。看看我们身边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

第三个观点:多诺必寡信。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承诺,承诺自己也好,承诺他人也好,做不到的时候,就会失信。失信于人,就少了他人的助力,失信于己,则勇气决心全无。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口头禅就是“这个没问题”,“那个我能搞定”,“我办事,你放心”,往往这样的人,行动力往往叫人失望,真正有执行力的人,只会拿结果说话。

第四个观点,也是很关键的一个观点: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我们做事业好,积累财富也好,还是完成其他目标也好,都是一个积沙成塔的过程,点滴之水,汇聚成涓涓细流,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河奔流,大河奔流入海,海纳百川,才能成其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个观点,总结起来,老夫子认为就是一个词:“务实”!

通读这一章文字下来,大家还觉得世界上有难到无法下手处理的事吗?不畏难,着眼长远,着手当下,踏踏实实的搬开一个又一个障碍,走得一程,自然大道朝天,风光无限,自然天下再无难事,人生自会豁然开朗,诸位觉得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