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淨利“腰斬”短期借款三年增23倍 央企中國城鄉擬32億接盤10.71%股份

碧水源淨利“腰斬”短期借款三年增23倍 央企中國城鄉擬32億接盤10.71%股份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年初擬出讓控制權未果,碧水源(300070.SZ)再度籌劃引入央企股東脫離困境。

受到降槓桿政策及PPP項目政策重要調整的影響,創業板環保行業龍頭企業碧水源去年以來遭遇業績下行及資金鍊趨緊的壓力。

年報顯示,去年公司營收淨利雙降,也是公司自2010年以來首次遭遇業績下滑。今年一季度,公司仍未能扭轉業績下滑趨勢,淨利潤再度下降超四成。

而隨著近幾年PPP項目增多,碧水源同時面臨較大的財務壓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負債總額350.35億元,流動負債196.41億元,為期末流動資產的1.08倍。其中,短期借款達到50.46億,較上年末增長22.3%,較2015年末的2.11億增長近23倍。

為了緩解壓力走出危機,今年一月初碧水源計劃“賣身”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川投集團”)。

不過,最新公告顯示,公司實控人文劍平及多名股東計劃以31.9億元的價格轉讓10.71%股份給特大型央企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旗下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城鄉”)。交易完成後,後者或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中國城鄉將成公司第二大股東

5月5日晚間,碧水源披露股份轉讓公告。公司近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文劍平、股東劉振國、陳亦力、周念雲及武昆(以下簡稱“轉讓方”)的通知,上述轉讓方與中國城鄉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轉讓方擬以本協議簽署日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向中國城鄉轉讓其合計持有的公司3.37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0.71%,轉讓價款總計31.9億元。

以此價格粗略計算,此次擬轉讓股份股價約為9.46元/股,相較於公司節前收盤價8.86元/股溢價逾6%。

其中,文劍平擬以16.96億元轉讓其持有的公司1.79億股股份。劉振國擬以10億元轉讓其持有的公司1.06億股股份。陳亦力擬以2.7億元轉讓其持有的公司2852.58萬股股份;周念雲擬以6261.26萬元轉讓其持有的公司662萬股股份;武昆擬以1.56億元轉讓其持有的公司1653.7萬股股份。轉讓完成後,中國城鄉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據瞭解,此次轉讓方中多數股東在碧水源擔任要職。截至目前,文劍平為碧水源董事長,同時持有公司22.77%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劉振國為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持股比例為13.49%,為公司第二大股東。陳亦力為公司監事會主席,持股比例為3.62%,為公司第五大股東。周念云為公司監事,持股比例為0.84%。武昆的持股比例則為0.52%。

此次股份轉讓中,除武坤轉讓全部所持股份之外,其他四大股東擬轉讓部分均佔其所持股份的25%。

此次受讓方中國城鄉則有著國資背景。資料顯示,中國城鄉是中交集團全資子公司,中交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特大型中央企業,是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2018年,中交集團位列世界500強第91位,連續12年穩居亞洲最大國際工程承包商和中國企業第1名。

碧水源同時表示,本次股權轉讓後,作為世界五百強的特大型央企,中交集團在雙方合作後將合力為國家三大攻堅戰的生態環境建設承擔更多責任並做出實際性的貢獻,同時中交集團將積極協助公司業務及項目發展相應的融資安排,助力維持並進一步鞏固公司行業龍頭地位。

去年淨利潤“腰斬”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股份轉讓還作出了相應的業績承諾,2019年至2021年碧水源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相比於前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於10%、15%、20%。不過,近期碧水源的業績表現並不理想。

公開資料顯示,碧水源目前是擁有在市政汙水和工業廢水處理、自來水處理、海水淡化、民用淨水、溼地保護與重建、河流綜合治理、城市光環境設計建設等領域全產業鏈的高科技環保企業。

2010年登陸深市創業板,碧水源上市首日股價就高出發行價127%,一度成為兩市第一高價股。

2010年至2017年間,除了2014年淨利潤增速放緩至15.27%之外,其餘幾年碧水源淨利潤增幅均處於35%至95%的高位。

不過,受到國家降槓桿政策及PPP項目政策重要調整的影響,2018年碧水源營收淨利雙降。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5.18億元,同比減少16.34%;淨利潤12.45億元,同比減少50.41%;扣非後淨利潤12.77億元,同比減少43.7%。

碧水源稱主要是2018年國家實施金融降槓桿以及PPP項目風險嚴格控制的措施,公司業務因此受到了影響,特別是公司為進一步控制經營風險,對部分風險項目的實施節奏進行了調整與管理,因而導致公司的業務及業績部分下滑。

分產品來看,報告期內碧水源傳統主業環保整體解決方案、淨水器銷售、市政與給排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8.28億、2.27億、12.23億,同比減少11.07%、10.32%、66.1%,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7.97%、1.97%、10.62%;毛利率分別為27.56%、44.2%、14.11%,同比增長-6.7、-4、5.83個百分點。

但公司自2017年開始介入的城市光環境整體技術解決方案業務領域,該項產品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2.38億元,同比增長103.19%,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由上年的8%提升至19.44%,極大幅度對沖了傳統業務下滑代打來的壓力。不過該業務去年毛利率為44.8%,較上年減少5.18個百分點。

今年第一季度,碧水源仍未能扭轉業績下滑趨勢。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1億元,同比減少21.26%;淨利潤8342.51萬元,同比減少46.06%。

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減少48.09%

隨著近幾年PPP項目增多,碧水源也面臨較大的財務壓力。

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碧水源應收賬款餘額達到58.8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8倍,與當期營收增速背離,佔當期營收的比例由上年的33%提升至51%。

需要注意的是,報告期內碧水源因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形成的資產減值損失達到3.8億元,佔當期利潤總額的21.4%。

而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3.05億,同比減少48.09%。

主要為報告期內受降槓桿及PPP項目清庫等政策影響,導致公司的經營業績下降以及PPP項目信貸週期變長,相應項目回款有所滯後,同時由於國家專項清理政府欠民營企業欠款,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較上年有所好轉。同時公司積極推進部分EPC項目,對下付款增加及管理、銷售費用、稅金增加致使經營活動金額較上年同期減少所致。

截至2018年末,碧水源資產負債率達到61.46%,較上年末提升5.2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61.39%,與上年末基本持平。

不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負債總額350.35億元,流動負債196.41億元,為期末流動資產的1.08倍。其中,短期借款達到50.46億,較上年末增長22.3%,較2015年末的2.11億增長近23倍。

相對應的,截至2018年末和2019年一季度末,碧水源貨幣資金餘額分別為63.31億元、48.77億元,因償還短期融資券,公司貨幣資金年內下滑趨勢明顯。

隨著融資規模擴大,碧水源的財務成本也顯著增加。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財務費用分別為6.7億元、2.01億元,同比增長84.26%、12.12%,佔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1%、179%。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公司就在籌劃引入國資緩解資金壓力。今年1月份公司公告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文劍平、股東劉振國、陳亦力、周念雲及武昆擬合計轉讓3.37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7%)給與川投集團。轉讓完成後,川投集團將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且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將變更為川投集團。

此外,文劍平的高比例質押也側面反映其資金壓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文劍平已質押5.95億股公司股票,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