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胃腸動力藥和止吐藥

一文读懂 | 促胃肠动力药和止吐药

導讀

胃腸動力藥也稱為促胃腸動力藥,是促使胃腸道內容物向前移動的藥物,臨床上廣泛將其用於治療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止吐藥是具有抑制嘔吐反射減輕噁心嘔吐作用的藥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嘔吐。這兩類藥物臨床上品種多,新藥研製快,臨床應用廣泛。為了藥物的正確選擇,筆者通過對查閱的文獻做一總結,以饗讀者。

一文读懂 | 促胃肠动力药和止吐药

促胃腸動力藥物

人體的整個消化道,除了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門括約肌由骨骼肌組成之外,其他部分均由平滑肌組成。正是這些縱行與環形的平滑肌的有規律的收縮和舒張,再加上括約肌的協調性開閉,促成了胃腸道的運動。

胃腸動力低下時,胃內容物排空延遲,可引起許多胃腸疾病,表現為噁心、嘔吐、胃灼熱、餐後不適及消化不良等,並可引起胃食管反流,導致食管潰瘍等。

臨床上使用促胃腸動力藥治療相關的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胃輕癱、術後胃腸道麻痺及假性腸梗阻等。

胃腸道運動是受到神經和體液調節的自主運動。其中,參與調節消化道動力的主要激動性神經遞質為乙酰膽鹼(ACh),它的主要受體包括5- 羥色胺受體及多巴胺受體等。目前市場上的促胃腸動力藥大多以此為作用靶點。

臨床上主要的促胃腸動力藥見表1。

表1 臨床上主要的促胃腸動力藥

一文读懂 | 促胃肠动力药和止吐药一文读懂 | 促胃肠动力药和止吐药
一文读懂 | 促胃肠动力药和止吐药

止吐藥

噁心、嘔吐是患者在臨床上的一大常見症狀,該症狀由多種神經遞質和受體共同參與導致,參與的受體有:5-HT3 受體、5-HT4 受體、阿片受體、膽鹼能受體、多巴胺受體等。

P 物質是一種神經激肽,位於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神經元中,通過 NK-1 受體介導發揮作用,它也與嘔吐、抑鬱、疼痛和哮喘等多種炎症免疫反應相關。

引起嘔吐的原因較多,按發病機制可將其分為反射性嘔吐、中樞性嘔吐及前庭障礙性嘔吐。

反射性嘔吐的主要原因:

(1) 胃腸道疾病;

(2) 肝膽胰疾病;

(3) 腹膜及腸繫膜疾病;

(4) 腎臟疾病;

(5) 青光眼。

中樞性嘔吐的主要原因:

(1)神經系統疾病如顱內感染、癲癇、顱腦損傷等;

(2)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甲狀腺危象、低血糖、低鈉血癥、早孕等;

(3)藥物如抗癌藥、嗎啡等;

(4)中毒及精神因素等導致。

前庭障礙性嘔吐的主要原因:

(1) 迷路炎;

(2) 暈動病等。

止吐藥可分別作用於皮層、化學觸發帶、嘔吐中樞或內臟傳入神經的一個或多個環節。它包括噻嗪類藥物、抗組胺藥、胃腸解痙藥和促胃腸動力藥等,事實上所有的胃腸促動力藥(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比利等)均有止吐作用,但止吐藥不一定有胃腸促動力作用。

臨床常見止吐藥分類及適應症、不良反應見表2。

表2 臨床常見止吐藥分類及適應症、不良反應

一文读懂 | 促胃肠动力药和止吐药一文读懂 | 促胃肠动力药和止吐药

注意:本文中提及的藥物劑量不可作為用藥依據,各類藥物使用時的具體劑量請嚴格參照說明書。

參考文獻:

[1].於洋. 胃腸動力藥的研究進展.[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06,19(7):776-778.

[2].孫玉芳,宋建梅,山長平.納洛酮治癒假性腸梗阻 2 例,[J].濟寧醫學院學報 2012,35(3):228-228.

[3].化療所致噁心嘔吐全程管理上海專家共識(2018年版)[J].中國癌症雜誌,2018,28(11):946-955

[4].腫瘤治療相關嘔吐防治指南(2014版)[J].臨床腫瘤學雜誌,2014,19(3):263-272

[5].術後噁心嘔吐防治專家意見(2012)[J].臨床麻醉學雜誌,2012,28(4):413-416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