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極拳簡介

吳式太極拳是當今國家認可的太極拳五大流派之一,它具有完整的體系,流傳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吳式太極拳簡介

吳式太極拳第一代宗師全佑,學拳於楊式太極拳第一代宗師楊露禪,後奉宗師命拜楊露禪二子楊班侯為師。楊露禪宗師教有三人,凌山善發勁、萬春善剛勁、全佑長於柔化。全佑先生傳子吳鑑泉,徒有郭松亭、常遠亭、夏公甫、齊閣臣、王茂齋等。

其中常遠亭創立常式太極拳,又名《吳式老架太極拳》,別名《班侯小架》,或《全佑老架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簡介

吳鑑泉宗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家傳太極拳法逐步改進、脩潤、充實,使拳架更加柔和、規矩、緊湊,連綿不斷、松靜自然,從而自成流派,即“吳鑑泉氏太極拳”,簡稱“吳式太極拳”,並尊稱其父全佑為第一代宗師。

吳式太極拳簡介

一九一六年吳鑑泉與當時武術名家楊少侯、楊澄甫、許禹生、紀子修、孫祿堂、劉恩綬、劉彩臣、張忠元、佟連吉、姜登撰、興石如等成立北京體育講習所,招收北京市各大中學體育教員等六十餘名。吳家第三代傳人吳公儀、吳公藻昆仲即為該所首屆畢業生。學員成績斐然,深得北大校長蔡元培嘉許。

吳式太極拳簡介


吳式太極拳簡介


上海是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萬商雲集,吳式太極拳很快找到了其生存發展的廣闊空間,當時許多政要、名流焦易堂、王甲寶、熊式輝、彭養光、袁良、吳思預、谷正倫、褚輔成、陳布雷、章乃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王曉籟等,均從鑑泉宗師學拳,受業者甚眾。吳式太極拳在上海成為一個主要的太極拳流派。

吳式太極拳簡介



吳式太極拳簡介



1954年1月在澳門花園游泳池吳鑑泉宗師長子吳公儀宗師,和香港拳擊冠軍並精通白鶴拳的陳剋夫先生比武。

吳式太極拳簡介


吳式太極拳簡介


上海是名家薈萃和海派文化的發源地。1932年鑑泉宗師在上海成立鑑泉太極拳社,鑑泉宗師自任社長,其婿馬嶽梁、女吳英華任副社長。

1935年在黃浦區西藏路青年會十樓建造鑑泉廳,為學員提供了學習與練功場所。1942年鑑泉宗師逝世,其後上海鑑泉社由其長女吳英華及長婿馬嶽梁負責。

吳式太極拳簡介

作為鑑泉社創始基地的上海,在政府主導下,在社長吳英華、副社長馬嶽梁及原鑑泉社理事、社友等熱心籌備下,上海鑑泉太極拳社於1980年正式復社。

吳式太極拳簡介


吳式太極拳目前已發展到香港、新加坡、菲律賓、加拿大、美國等地區和國家,影響深遠。


吳式太極拳功架緊湊、大小適中、安靜自然、招勢嚴密、細膩綿柔,尤以柔化著稱,演練起來給人以飄逸出塵之美。吳式太極拳的步法主要是以川字步型為主,身形斜中寓正,節節貫穿。

吳式太極拳的特色主要表現在內在功理和技擊實現上,在推手時,特別強調不頂撞,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正所謂引而不發,使人感到的不是剛力而是柔勁。但並非吳式太極只能化不能打,而是要打時,則能達到化之至多,打之至深。

吳式太極拳至今保留有較多的傳統項目,主要包括拳架、器械和推手三個部分。吳式太極拳以松靜柔化著稱,在導引經絡、調和氣血上有獨具一格的功力。具有極高的養生價值,和無窮的藝術趣味。

吳式太極拳簡介




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於2015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