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有為君王活活餓死,但他的"胡服騎射"政策卻對後世影響深遠!

一代有為君王活活餓死,但他的

趙武靈王(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中國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君主。死後諡號武靈。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武靈王本人在前296年的沙丘之亂中被幽禁餓死,死後諡號為武靈王("武"為褒義,而"靈"為貶義,東漢蔡邕在《獨斷》中解釋:"克定禍亂曰武,亂而不損曰靈")。趙君稱王,自武靈王諡號始。

一代有為君王活活餓死,但他的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著名君主,在任期間為了抵禦北方胡人的侵略,實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使趙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隨後,趙國打敗了胡人,北滅中山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一代有為君王活活餓死,但他的

所謂"胡服騎射"是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扮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胡服騎射"這個典故告訴人們不要故步自封,應學習別人的長處,勇於改革。這個詞語出自《戰國策·趙策二》:"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

一代有為君王活活餓死,但他的

通過"胡服騎射"制度,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很大提高,逐步統一了北方。但趙武靈王並不滿足,希望打敗西南方的秦後統一全國。為此他將王位讓給自已鍾愛的幼子趙何,即趙惠文王,並讓有豐富政治經驗的老臣肥義做相國,而自號為"主父"。

一代有為君王活活餓死,但他的

他從煩瑣的政務中解脫出來,統率他親手締造的騎兵,準備從河套一帶南下襲秦。為了穩中求勝,趙武靈王冒著很大的危險,化裝成使者入秦,窺審秦王態勢,偵察關中地形,認真研究襲秦戰略。這時候,國內卻因爭太子位發生了動亂。據《史記·趙世家》記載:惠文王四年,公子章"作亂",殺了肥義。公子李成、李兌起兵靖難,擊敗公子章。公子章兵敗後投奔主父,主父收容了他。公子成、李兌圍攻主父所居的沙丘宮,殺死公子章。他們害怕主父報復,就將他圍困在宮中。"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彀(小麻雀)而食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

一代有為君王活活餓死,但他的

趙武靈王的死和他遊移的態度是有關係的。先是廢長立幼,引來群臣和長子的不滿。後來又轉而寵愛長子,在究竟立誰為王的態度上不甚明朗。這直接導致了公子趙章的作亂。後來收留其長子可能是出於父親的疼愛,但是已經不能為取得政權的次子所容。所以在宮裡被困了三個月,竟然沒人去救。一個很有作為的國王就這樣被活活餓死了,但他的"胡服騎射"政策卻對後世影響深遠。

一代有為君王活活餓死,但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