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的寶寶晚上總是啼哭,奶奶的做法,讓醫生笑了

在育兒過程經常會發生老的育兒觀念與現代科學育兒相矛盾,有時候育兒矛盾升級為家庭矛盾,寶寶出生1個月,晚上天天啼哭,奶奶和媽媽育兒觀念衝突,到醫院後醫生說明了原因。

事情是這樣的:

王莉和老公是工作認識的,因為性格比較相投,最後走到了一起,由於王莉結婚晚,年齡已經快30歲了,結婚後婆婆就催著王莉趕緊生個大胖小子,趁著他們年輕,還能幫忙照顧一下孩子,王莉也知道自己的年齡大了,越大越不好懷孕,而且高齡產婦對孩子和自己都不好,婆婆也是好意。

1個月的寶寶晚上總是啼哭,奶奶的做法,讓醫生笑了

王莉和老公開始積極備孕,幾個月后王莉發現自己懷孕,得知自己肚子里正在孕育著一個新的生命,是自己和老公愛的結晶,讓王莉感到十分幸福,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自己的老公和家人,家人都為王莉高興。

孕期前3個月裡王莉反應很大,吃什麼都吐,幸好婆婆在孕期裡非常照顧孕媽,給孕媽做一些清淡的食物,孕期裡婆婆什麼事情都不讓孕媽做,只需要安心養胎就行,平常還和孕媽聊聊天,出去活動一下,婆婆說這樣有助於分娩,王莉也非常聽從婆婆的,畢竟婆婆有經驗,整個孕期在婆婆的照顧下孕媽漲了20斤。

1個月的寶寶晚上總是啼哭,奶奶的做法,讓醫生笑了

分娩的時候,一家人在產房門口等候,當聽到一聲嬰兒啼哭時,大家才放心了,護士也出來報喜,一個千金,雖然是一個女孩,婆家人也是很開心的。由於王莉是順產恢復了幾天後就回家了,坐月子。

月子裡,婆婆還是往常一樣的照顧孩子和寶媽,讓寶媽覺得很感動,因為她也經常聽到很多老人重男輕女,生下孩子一看是女兒就不管了,王莉本來以為生下孩子後自己就輕鬆了,但是不但沒有輕鬆反而覺得更累,雖然有婆婆的照顧,感覺很不自在,不能活動,不能幹著幹那。

1個月的寶寶晚上總是啼哭,奶奶的做法,讓醫生笑了

在寶寶出生一個月的時候,寶寶每晚上莫名的啼哭,哭的小臉通紅,起初以為寶寶餓了,餵奶也不吃,搞得寶媽,寶爸,一家人都睡不好,孩子的奶奶見狀,就認為孩子是嚇著了,寶媽想孩子又沒有出去怎麼會嚇著,寶媽不相信。

第二天婆婆買了硃砂和紙,在紙上寫了一句打油詩“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啼郎,路過君子對一遍,一覺睡到大天亮”。寶媽很不解的問這是幹嘛?婆婆卻說晚上沒人的時候我出去貼上,貼在電線杆子上,別人唸了孩子就不哭了,寶媽也不明白為什麼,也沒有多問,可是過了好幾天後,寶寶還是哭,沒辦法只好去醫院。

1個月的寶寶晚上總是啼哭,奶奶的做法,讓醫生笑了

醫生聽了寶媽的描述笑了,說孩子的奶奶這麼做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這個其實是嬰兒腸絞痛,這種一般發生在3個月以內的寶寶身上,是新生兒常見的急性腹痛表現,常常出現在夜裡,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新生兒吃的太飽,讓新生兒胃過度不適;還有就 是嬰兒在吃奶過程中吸入大量的空氣,空氣在身體移動導致腹痛。

出現腸絞痛怎麼辦?如果孩子出現腸絞痛,應該豎抱著孩子,讓孩子的頭靠在肩頭上,輕輕拍打孩子背部讓空氣排出來。如果出現發熱,臉色蒼白、嘔吐等應該及時就醫檢查。

不知道你們那裡有婆婆那種做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