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做好這一件事,孩子小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只要做好這一件事,孩子小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蘇女士有一個女兒,孩子剛生下來,就抓住所有機會跟她交流。不管是餵奶、洗澡、換紙尿褲、散步,都跟她說個不停,告訴她媽媽在做什麼,也不管她聽不聽得懂。

王女士每次帶著剛會走路的兒子爬樓梯,嘴裡就開始數數;買水果回家也要給孩子數一數,一共5個蘋果,給寶寶吃一個,還剩4個。

不用說,蘇女士和王女士可能都看過尹建莉老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知道在生活中將語言學習和數字啟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將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孩子更容易理解,學起來也更快。

蘇女士的女兒語言能力發展很快,剛十個月左右就會說話,很快就能流利表達,因為媽媽在不停的輸入,她接受了很多信息,輸出不過是順其自然的事。

只要做好這一件事,孩子小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王女士的兒子剛上幼兒園就會算加減法,幼兒園老師直呼他是個學霸。

這裡要強調的並不是一定要孩子學得多早,只是要將學習融入生活,讓孩子既學到了知識,又不知道自己在學習,還玩的很開心。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第二章“把學習當做輕鬆的事”就是強調引導學習一定要用“巧勁”。

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而苦惱,凡是因為學習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為他遇到了不正確的引導。只要觀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學習就可以變得輕鬆愉快。

尹建莉老師用“繪本指讀”和“開小賣部”,幫助女兒圓圓打好語文和數字的底子。圓圓5歲時就可以獨立閱讀,小學二年級,閱讀能力相當於中學生的水平。4歲左右,可以心算五百以內的加減法。

只要做好這一件事,孩子小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繪本指讀識字的方法已經有很多家長受益,有不少家長在網絡上反饋效果。

@夭非妖 指讀的最大好處在於,無需死記硬背教他認字,那字簡單或者複雜,於娃而言沒有區別,不知不覺中,重複千百遍,自然認識。我兒子上小學前就已經認識2000多字。

@feiyang 我閨女六歲,拖延症的我一直沒有正式教她認字,但是大部分閱讀都堅持了指讀,繪本就讓她看畫了。突然有一天,一千多字都沒有看過的故事,自己吧啦吧啦讀下來了,正確率80%,驚到我了。

“繪本指讀”和“開小賣部”就是將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的典型案例。我們還可以舉一反三,就能發現更多好方法。

只要做好這一件事,孩子小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比如讓幼齡兒童認識顏色,可以在玩積木時念叨,這是藍色的積木,這是白色的積木…買水果時說,今天我們買黃色的香蕉吧。長期積累下來,孩子自然而然就認識了顏色。

只要做好這一件事,孩子小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還有認識形狀,生活中到處都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看到井蓋,可以跟孩子說,快看,這有個圓形的井蓋。走在路上可以說,你看,這個地磚是正方形的呢!孩子很快能認識所有的形狀,他還會興趣盎然的到處找形狀。

只要掌握了方法,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找到教材,形象又豐富。孩子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記住。

上小學之前的孩子,父母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給孩子進行語、數、外知識的啟蒙。孩子不累,家長也不累,因為都是在生活中順勢而為,只需稍微花點心思即可。

並不建議進行系統學習,學的太多,可能還影響孩子以後上課的效果,因為什麼都會了,可能會有驕傲情緒,不願意再聽老師講課。但有了啟蒙知識,孩子不至於一無所知,不會覺得太困難,也有興趣願意跟老師學的更多。

讓孩子擁有一個輕鬆的小學校園生活,培養起良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對以後的學習會有莫大的幫助。

-End-

好書共讀

完全依靠學校教育是不現實的,因為學校遠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就算學校教育發展到極致,也不可能兼顧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發展,所以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閱讀家庭教育的專業書籍,可以幫助我們成長為一個有智慧的父母。想要一個好孩子,首先我們要做一個好父母。

感謝您和我一起共讀家庭教育書籍,娃娃媽媽將提煉書中精髓,結合自身經歷和社會現象,陪您深度理解一本好書,將家庭教育知識點運用到日常養育中。

本期我們要共讀的書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教育碩士尹建莉老師16年的教子手記,情感細膩、態度溫和,擅長從細節體會孩子的心理狀態,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幫助孩子成長,是名副其實的“最美教育”。

我們在接下來的時間,將從孩子的學習習慣、品格教育,以及父母的養育質量、教育誤區等角度為大家解讀這本書,共十篇文章。今天我們來分享第三個內容:只要做好這一件事,孩子小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今日總結

最美教育是了無痕跡的,將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父母教的輕鬆,孩子學的輕鬆。這樣的好辦法要一直放在心上,隨時隨地和孩子學起來。

今日話題

你在教孩子知識時有什麼好辦法呢?歡迎留言區分享你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