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曾有兩次機會,發展《隆中對》,若能把握住,他將能一統天下

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在此之後,劉備封坐鎮荊州的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或許是受到劉備進位漢中王的影響,關羽在留下南郡太守糜芳坐鎮江陵,將軍傅士仁坐鎮公安後,他率領大部分駐守江陵的荊州士兵圍攻了襄樊兩城。當時關羽主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抵擋不住關羽的兵鋒,他一邊據守城池,一邊向曹操求援。曹操當即派于禁督七路大軍前往救援,並安排徐晃坐鎮宛城以備不時之需。由於于禁將大軍安扎在低窪處,關羽深諳荊襄地區的地勢與天氣,他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讓軍隊建造戰船,並從荊州將水師調往前線待命。八月時秋雨連綿,暴漲的漢水決堤,直接淹沒了于禁駐紮的地方,關羽趁勢攻入,就此逼迫於禁投降,並將拒不投降的龐德斬殺,一時間,關羽的聲勢威震華夏。

劉備曾有兩次機會,發展《隆中對》,若能把握住,他將能一統天下

當時曹操見關羽聲勢如此浩大,幾乎有了將許都北遷的想法,不過在司馬懿與蔣濟的勸說下,曹操最終決定聯合孫權對抗關羽,曹操希望孫權能從背後襲擊關羽,作為條件,他將江南封給孫權。由於孫權本就不願意讓關羽做大,他與曹操協商好後,當即派出呂蒙白衣渡江,就此佔據了江陵,關羽後方淪陷。與此同時,曹操派出徐晃督十二營的兵力抵抗關羽,徐晃以聲東擊西之計將關羽擊敗,關羽進退兩難,只能退守麥城。為了撤退到益州,關羽選擇突圍,卻被潘璋手下部將馬忠生擒,就此慘遭殺害,荊州也盡入東吳之手。

劉備曾有兩次機會,發展《隆中對》,若能把握住,他將能一統天下

正因為關羽敗走麥城,荊州盡數淪陷,以至於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此化為泡影,畢竟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蜀漢需要橫跨荊州和益州兩地,在此之後,就可在天下有變時,讓一位上將軍從荊州出發,攻打別放的宛城和洛陽,與此同時,劉備再親率主力大軍從益州出秦川,就此深入北方,平定天下。然而在荊州淪陷後,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沒法再實施了。但實際上,在此之前,劉備本有兩次機會可以更好的發展《隆中對》。

劉備曾有兩次機會,發展《隆中對》,若能把握住,他將能一統天下

其中一次機會,就是在劉表病逝,劉琮繼位為荊州牧的時候。當時曹操率軍攻打荊州,荊州內部的劉琮羸弱不堪,決定將荊州獻給曹操。後來赤壁之戰過後,荊州被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家瓜分。若在此之前,劉備能應允諸葛亮的計策,敢在曹操與孫權之前控制荊州,在抵禦曹操的同時,花三五年時間平定豪強鞏固戰果,之後才入川收去益州,如此一來,劉備不僅能全據荊州,而且還能真正做到橫跨荊州與益州。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手中的能力更足,更有一統天下的可能。

劉備曾有兩次機會,發展《隆中對》,若能把握住,他將能一統天下

除了這一次機會外,劉備入川的不順利也造成了後來戰事的不順利。如果劉備在入川之初就執行一次成功的斬首計劃,也就是直接在與劉璋會面時將劉璋斬殺,就此奪取了一個無主之地的益州,那麼劉備就可以儘早的奪得漢中,如此一來,漢中到荊州一線的防線就會更為穩固,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諸葛亮與趙雲這些人不用入川,而且荊州被東吳奪走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度降低。只可惜劉備在益州耗費了太長的時間,導致他要與曹操就漢中對峙良久,以至於曹操後來不得不與孫權和談,最終劉備丟失了荊州部分土地,也造成了後來的失利。

劉備曾有兩次機會,發展《隆中對》,若能把握住,他將能一統天下

筆者認為,對於劉備來說,他有兩次機會可以更好的執行《隆中對》,如果掌握好了這兩次機會,說不定劉備就可以一統天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