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與世界共享數字化的美好時代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的合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兩年來,一項項數字經濟政策規劃有序對接,一批批重大數字項目接踵落地

5月6日至8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本屆峰會以“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為主題,集中展示我國信息化領域和數字經濟發展成果,為數字中國建設搭建理論經驗和實踐交流平臺,同時匯聚全球力量,助推數字領域中國與世界的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讓中國與世界共享數字化的美好時代

5月6日,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上,觀眾在智慧城市綜合治理沙盤前參觀。


駝隊、行者、大海、帆船……畫上的一切都“活”了起來,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裡,巨屏上的一幅“流動”的《絲路山水地圖》尤為引人注目。它以珍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絲路山水地圖》為藍本,運用最新的數字科技,在靜態長卷基礎上以多媒體動畫形式展現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的古絲綢之路上的風土人情和繁華興盛。古絲綢之路上駝鈴聲聲、馬蹄噠噠,張騫和他的後繼者們以大無畏的精神打通了一條東方通往西方的傳奇道路,他們不會想到,如今,一條數字絲綢之路已經將漫漫遠途變成康莊大道。

用數字科技讓世界無縫鏈接


生活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的Nrugwiza大叔是個電視迷,十幾年來,他每月只花幾美元的收視費就能看到和全世界同步的上百個頻道的數字電視節目,而此前,非洲的數字電視收視費通常需要幾十乃至上百美元。

26歲的加納人Lukman和全世界的90後一樣,習慣隨時隨在手機上看視頻節目,不管是看德甲還是看加納足球超級聯賽,他使用的都是“StarTimesON”App。

自從家裡接通“萬村通”信號後,家住肯尼亞Kajiado社區的老太太Rebecca,每天都會收看來自遙遠的中國的CNC國際新聞,從中瞭解世界大事,她們一家還特別喜歡來自中國的影視劇,並因此愛上了中國,他鼓勵他的大孫女學習軟件開發,最好能去中國留學,學習高科技回來幫助祖國發展……

他們雖然生活在不同國度,年齡身份也各不相同,但都是來自中國的數字電視運營商四達時代(StarTimes)的忠實FANS。“我們的宗旨是,讓每一個非洲家庭都能買得起、看得起、看得好數字電視,共享數字時代的美好。”四達時代集團副總裁郭子琪接受《中國報道》記者採訪時介紹,目前,四達時代的數字電視運營業務已遍及非洲30多個國家,用戶超過2200萬,擁有480多個頻道,11種語言播出。其自辦的43個頻道年節目更新量超過3萬小時。

為了迎合年青一代的生活方式,四達時代還推出了互聯網視頻品牌——StarTimesON,並與當地電信運營商合作降低用戶的流量成本,購買一個體育節目包的價格比數字電視要便宜和方便很多。目前,StarTimesON已經成為全非最大的在線視頻平臺。

另外,作為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人文合作計劃中的一項的“萬村通”項目也由四達時代承建實施,為撒哈拉以南25個非洲國家共計10112個村落安裝、接通衛星電視信號,目前已有肯尼亞等16個國家完成全部施工任務。

郭子琪還介紹,他們自行翻譯配音的中國影視劇作品以及在非洲自制的功夫秀、配音大賽、相親真人秀等節目備受當地觀眾的喜愛。有20多名配音大賽參賽者還來到四達時代北京總部工作學習,在這裡一邊從事配音工作,一邊學習錄音、混音及其他譯製配音工作技能。“未來幾年,我們將陸續在非洲各國建設‘節目製作與譯製配音中心’,選手在北京完成培訓工作後回到非洲將成為節目製作和譯製配音中心的重要骨幹。”郭子琪說。在非洲,四達時代擁有近4000名員工,其中95%以上都是當地人。

有權威數據顯示,隨著非洲基礎通信設施的發展,預計到202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5個國家將有超過5000萬人通過大屏或小屏的方式接入流媒體視頻服務。四達時代等中國企業正在“數字絲綢之路”上努力耕耘,通過線上視頻將世界無縫鏈接。


數字絲綢之路“大合唱”


如今在泰國曼谷,很多超市的收銀員都已能熟練地掃描顧客手機上的支付寶客戶端收取購物款項;在馬裡西亞,2018年1月29日,馬來西亞數字經濟發展機構(MDEC)和吉隆坡市政廳(DBKL)聯合宣佈引入中國城市數據大腦,並將其全面應用到馬來西亞交通治理、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領域;在坦桑尼亞,國家ICT寬帶骨幹網項目互聯網數據中心2015年已經建成……

“數字絲路建設不是中國的‘獨奏’,而是全球‘大合唱’。”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

記者瞭解到,浪潮在2017年11月發起成立了智慧城市聯盟,攜手IBM、思科、愛立信、迪堡多富以及當地企業,共同參與“一帶一路”智慧城市建設。在這一過程中,浪潮在產品、方案、技術“走出去”的同時,還積極分享中國的信息化建設、互聯網經濟發展等經驗,融入當地社會發展,促進當地信息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

贊比亞稅務系統長期都是手寫發票,偷稅漏稅的現象嚴重。2016年贊比亞政府開始全球招標,建設智能稅務系統。2017年1月,浪潮集團憑藉IMS(發票管理)軟硬一體化系統、端到端的智慧稅務整體解決方案等在全球9家競標廠商中脫穎而出,成為贊比亞智慧稅務項目建設的獨家供應商。浪潮集團IMS系統於2018年1月在贊比亞上線,經過有序建設,目前基本能夠覆蓋整個贊比亞。目前,浪潮集團的信息化業務已覆蓋越南、泰國、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了沙特KACST超算、泰國教育雲、哈薩克斯坦智慧鐵路、贊比亞智慧稅務、庫拉索智慧城市等標杆項目。

家住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厄麥爾經營著一家3C商店,當他得知可以通過中國—土耳其“數字絲綢之路”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線上開店做出口後,商業嗅覺敏銳的他立刻決定在網上註冊開店,他也成為了這一平臺2018年12月試運營的首批土耳其賣家之一,在未做任何線上投放和引流的情況下,產品上線第二天就收到了第一筆訂單。這一平臺是中國第一個雙邊跨境電商合作項目。截至目前,該項目共培訓土耳其當地中小企業主和大學生近2500人,讓2.2萬餘家中國中小企業和近1000家土耳其中小企業成功上線開店,交易額超過10億美元。

這個項目的倡導者之一、項目的中方合作企業敦煌網CEO王樹彤女士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項目作為中土雙邊“數字絲綢之路”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首先帶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了中國企業的多元化外貿出口的增長。其次做到了項目紅利真正惠及土耳其這樣的“一帶一路”重點國家的中小企業,同時打造了完備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生態系統,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從用視頻鏈接世界的四達時代到創新超級計算機技術的浪潮集團;從聚焦商業航天應用的藍箭航天,到用工業互聯網通達全球的樹根互聯;從人像識別領域的“獨角獸”曠視科技,到領跑移動內容增值服務的浙江盤石……眾多中國科技企業活躍在“一帶一路”沿線,用領先的數字創新技術照亮了數字絲綢之路。


數字絲綢之路的遠大未來


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數字絲綢之路分論壇上,來自8個國家的15家企業就8個新簽約合作項目進行了文本交換。其中就包括中興通訊與伊斯坦布爾大機場簽署《機場數字化建設項目的合作協議》、浪潮威海海外服務有限公司與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電信公司簽署《哈薩克斯坦全國數據中心合作協議》、北京四達時代軟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尼日利亞國家電視臺簽署《尼日利亞國家電視臺(NTA)數字化整轉項目合作意向書》等。

“‘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雖然國情不同,但都在致力於數字經濟建設。實踐證明,只要攜起手來加強合作,一定能共創數字經濟美好未來。”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數字絲綢之路”分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如是說,眾多與會嘉賓也就數字絲綢之路的未來進行了熱烈討論。

沙特通訊和信息技術部大臣阿卜杜拉·施瓦哈提出,打造數字社會能夠讓更多家庭、學校、醫院連通起來,人們的幸福指數將大幅提升。通過與中國的戰略合作,沙特在數字政府建設上取得了巨大進展,很多事務可以在網上辦理,比如駕照可以在一天之內在線完成註冊。我們已經在和中國的戰略合作方商議,關於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來解決教育、醫療等問題,目標是接下來十年,在這個方面創造約100億美元的合作機會。

古巴通信部部長萊利亞表示,中國與古巴簽署了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合作諒解備忘錄,引進了中國在DTMB(地面數字多媒體廣播)和AVS(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兩個領域的標準,很多中資企業參與了古巴數字電視建設,如今古巴70%的區域都有了數字電視,所有的省份都建立了電視發射器,這極大豐富了精神生活。

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表示,當前要以建設數字絲綢之路為引領,打造“一帶一路”的升級版,提升沿線國家生產力、創新力、市場力、社會治理力,數字絲綢之路在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獲得新動能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並且能夠與發達國家共同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新階段,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數字絲綢之路是數字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結合,是數字技術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撐。數字絲綢之路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特徵,以信任為路徑,以共享為目標。數字技術緣起就是為了更好的連接,特徵就是去中心化。平等、開放、信任、共享是數字經濟的基因,與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相通。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主任黃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法國前總理、法國政府中國事務特別代表讓⋅皮埃爾⋅拉法蘭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在這個最好的時代,我們需要創造數字絲綢之路的公共產品,需要共同創新,共同創造,共同參與。”

本文刊發於《中國報道》2019年第5期

採寫:《中國報道》記者 王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