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油田:在中國西部打造油氣能源新增長極

长庆油田:在中国西部打造油气能源新增长极

長慶油田蘇里格第二天然氣處理廠高架管網 周建雲攝

2018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逼近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45.3%。雖然我國油氣資源整體儲量不低,但相比近14億人口,人均油氣資源還不到全球人均的四分之一。

在此情勢下,國家提出加大國內油氣勘探,保障能源安全的要求,則顯得較為迫切。對於有西部大慶之稱的長慶油田來說,國家的需求就是命令,長慶油田又一次站在了攻堅克難的起跑線上。

2019年是長慶油田落實中國石油加大國內油氣發展戰略的“起步之年”。此次長慶油田的目標是年產油氣當量達到6000萬噸以上,這在中國本土歷史上前所未有。6年前,長慶油田油氣當量突破5000萬噸,成為繼大慶油田之後我國第二個攀上5000萬噸的油氣田,也是當下國內唯一的5000萬噸級特大型油氣田。

值得一提的是,5000萬噸高點上連續實現六年油氣穩產,對開發“三低”(低滲、低壓、低丰度)油氣田的長慶實屬不易。發展困境中不斷尋求突破,長慶人正在中國西部打造油氣能源的新增長極。

长庆油田:在中国西部打造油气能源新增长极

山花掩映採油樹 郭文芳攝

改變了中國油氣生產格局

東起呂梁山,南依秦嶺,北接陰山,西連賀蘭山……,綿延37萬平方公里的鄂爾多斯盆地,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區域,也是長慶油田開發油氣資源的主戰場。

事實上,少有人知道,新世紀以來,就是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先後突破1000萬噸、2000萬噸,並在此基礎上快速發展,跨越3000萬噸、4000萬噸,一舉躍上5000萬噸新高點,成為撬動中國東西部油氣生產格局的重要砝碼。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石油工業戰略東移的過程中,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先後被發現,東部成為中國油氣增長的主戰場。但經過幾十年的高產期,東部油氣田先後進入高含水中後期,面臨嚴峻穩產挑戰。

我國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了“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2013年,長慶如期建成西部大慶,成為我國石油工業戰略西進20多年來最大成果。

正是長慶油田的崛起,使我國油氣格局形成了西部接替東部的局面。截至目前,長慶油田新增石油探明儲量連續10年超過兩億噸,新增天然氣探明和基本探明儲量連續9年超過5000億立方米,探明油氣儲量佔中國石油半壁江山,領跑國內各油氣田。

持續的油氣戰略接替鑄就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

作為現代工業的“血液”和現代經濟的命脈,石油安全直接關係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的穩定與安全。近些年,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不斷增高,原油對外依存度從2014年的58%到2018年已逼近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突破45%,同樣呈快速增長的勢頭。

儘管當今油氣資源可以在全球流動交易,但在複雜的地緣政治格局中,立足國內的油氣增長以及戰略接替無疑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在國際舞臺上贏取發展主動權的一個砝碼。

由此也可見,5000萬噸級長慶油田步入二次加快發展軌道,使“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內涵顯得更加豐富厚重。

长庆油田:在中国西部打造油气能源新增长极

油田春色 翟龍攝

引領中國油氣非常規時代

億萬年前,大自然以神奇之手推動著地質構造運動,演繹海陸變遷,孕育出鄂爾多斯盆地下獨具秉性的油氣寶藏。

而與生俱來的“三低”油氣藏,被形象地稱之為“磨刀石”。讓幾代長慶人在曲折坎坷中探索了近半個世紀,埋頭從常規時代幹到了非常規時代。

1970年,位於甘肅慶陽馬嶺鎮的“慶一井”獲得工業油流,開啟了長慶油田開發常規油氣藏的時代,然而在侏羅系油藏開發熱潮後,原油產量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直徘徊在140萬噸左右,資源接替危機擺在長慶人面前。

20世紀90年代開始,長慶油田由侏羅系轉向三疊系找油,由中生界找油轉向古生界找氣,將低滲透極限推至10個毫達西,進而是1個毫達西,再進而是0.3、0.1個毫達西……

在“三個重新認識”找油思路的引導下,長慶油田一次又一次踏上挑戰極限的征程,先後發現併成功開發了西峰油田、蘇里格氣田、姬塬油田這些巨型超低滲油氣田。

在業界普遍認為0.5毫達西已是油田開發極限時,新世紀以來,長慶油田又組織了0.3毫達西的攻關小組,此後又成立了超低滲攻關項目小組,研究滲透率為0.1毫達西油藏的工作。2008年以來,蘇里格氣田和超低滲油田已成為長慶兩大上產通道。根據國際標準,兩者均屬於非常規油氣範疇。這也標誌著長慶油田在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上蹚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面對非常規油氣開發成本高、開發週期長的挑戰,長慶油田為我國全面進入非常規油氣時代提供了技術、管理以及生產組織等多方面的儲備,這長達十餘年的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經驗,對於加快當下中國油氣開發從常規油氣時代向非常規時代轉變,極為寶貴。

例如,作為緻密油氣、頁岩氣、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藏有效開發的主體技術,水平井和壓裂等技術手段和裝備已經在長慶油田試驗推廣並廣泛應用。

還有,長慶油田的“四化”經驗、市場化運作以及近些年推廣的“工廠化”聯合作業等生產組織方法、思路,已成為解決非常規油氣開發成本居高不下難題的有效手段。

這些經驗也為我國油氣開發加快進入非常規時代提供了智力支撐。

塑造中國生態財富、精神財富的豐碑

5000萬噸級的油氣當量證明了長慶油田的開採實力,但實際上,長慶油田在豐富我國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極其寶貴的生態財富、精神財富。

鄂爾多斯盆地素有“半盆油、滿盆氣”的說法。近年來,隨著長慶“穩油增氣、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長慶油田生產的天然氣在國家綠色能源結構中的比例持續攀升,“挑大樑”的角色更加顯著。

從中國石油近6年國內油氣產量來看,長慶油田每年貢獻了近25%的原油,35%的天然氣;從全國來看,長慶油田年天然氣產量佔到國內總產量的四分之一。無論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期戰略,還是對治理大氣汙染的當務之急來說,都具有深遠意義。

此外,長慶地理位置西接資源,東接市場,油氣資源東進京津、華北,南達關中、華中,西送寧夏、蘭州,北抵內蒙古,西氣東輸一線、二線途經長慶油氣區域。

長慶不僅承擔著保障首都地區主力氣源地的重任,還為我國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天然氣供應發揮著調峰作用。可以說,長慶油田的快速崛起,尤其是天然氣的迅猛增長,奠定了其在我國天然氣管網中心的樞紐地位。

從1997年長慶出產的天然氣進入首都北京以來,就承擔著向京津冀及陝寧蒙晉魯等區域40多個大中城市供應天然氣的重任,惠及3億多人口。截至2018年底,長慶油田累計生產天然氣3800億立方米,替代標準煤炭7.6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8億噸,所創造的生態價值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長慶油田還是一座“石油精神”豐碑。幾代長慶人的艱苦奮鬥、埋頭苦幹,才得以在“磨刀石”上建成了中國目前最大的油氣田。

長慶油田10萬餘口油、氣、水井,上千座油氣場、站,近10萬公里油氣管線,分佈在荒原大漠和深山溝壑之中。為了多產一噸油、一方氣,他們終年與荒山為伴,以井站為家,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寂寞與艱辛。

幾代長慶人在惡劣的環境下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情懷和石油精神將永遠傳承。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