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困難遇上國四升級,農機企業生存之路“雪上加霜”

據悉,4月28日,國家環保部召集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等單位對《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汙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進行討論和動員,國家非道路國四排放標準即將頒發,2020年12月1日起,排放達不到國四標準的農機產品不能生產和銷售。雖然升級期限由原來的“2020年起”推遲了11個月,但對農機企業來說壓力依然很大,短短一年多時間完成產品的整體升級談何容易?企業能否在此次挑戰中把握機遇、順利實現轉型升級?


經營困難遇上國四升級,農機企業生存之路“雪上加霜”


市場壓力下國四升級,農機企業負重前行

現下,2019年已過去三分之一,農機行業運行情況仍然不容樂觀。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19年一季度拖拉機、收穫機、插秧機等產品的產量繼續下降:骨幹拖拉機企業的大拖產量下降6.47%,小四輪產量下降1.98%,手扶拖拉機產量下降34.66%。骨幹企業小麥收穫機下降2.36%,玉米收穫機增長7.35%,履帶式水稻收穫機下降21.09%,插秧機下降31.23%。

以上數據顯示,農機工業延續下滑的趨勢,主要產品銷售和骨幹企業經營業績不佳,行業下行壓力依然較大。3月份舉辦的全國春季農機和零部件展覽會企業參展面積和參觀人數都不如往年,也是市場低迷、企業信心不足的一個表象。

在此狀況下,農機企業一方面要消化國三產品的庫存,另一方面還要面臨“國四”升級問題,要加快國四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準備、服務能力提升、用戶使用培訓等,這將是巨大的資金、技術投入,對企業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但是升級是必須也是必然的,這是農機行業深度調整的必經階段,相信經歷了這次“重新洗牌”,農機行業發展才會更上一個臺階。

汙染防治技術政策要求嚴格,懲罰力度加大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環保問題,此次國四排放升級把農機列為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排放管控的重點範圍,希望農機汙染防治和產業升級取得雙贏。因此此次升級改造不僅對農機企業自查標準要求嚴格,懲罰力度也相當大。違反《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技術政策》一經查出,相關部門會依據條例對企業實施懲罰。

《汙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標準中規定:農機制造企業的任務是負責汙染物排放控制信息公開,確保新生產機械排放達標,確保機械在實際使用中排放達標,編寫發動機排放控制策略、駕駛性能限制系統等的詳細說明文件,告知用戶及時添加並使用符合要求的燃油及反應劑,具有防止排放控制診斷系統和排放控制單位被篡改的功能。

根據《大氣汙染防治法》對於生產不達標農機的企業,將予以沒收、罰款、銷燬、停產整治等一系列的懲罰。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的企業會責令停產,對於進口、銷售排放超標農機的企業和相關負責人更是將以走私罪論處。

提高認知,搶佔先機

從另一角度來看,國四升級雖加大了企業壓力,但也將倒逼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只有早準備、早行動才能在市場競爭者中成為贏家。據悉,中國一拖作為國內拖拉機行業的領軍企業,目前“國四”產品開發順利,預計今年將完成“國四”產品整機標定、整機驗證等工作,力爭年內實現批量生產上市;在整機開發方面,中國一拖已制訂相關計劃,將針對企業生產的50馬力至260馬力全系列機械換擋及動力換擋拖拉機產品,以及穀物聯合收割機、玉米籽粒聯合收穫機、履帶式水稻機等收穫機新產品,升級開發配備非道路“國四”柴油機。

“目前,‘東方紅’柴油機已全面完成產品升級和智能裝配線改造升級,完全能夠滿足‘國四’升級在時間和質量上的要求。”中國一拖柴油機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一拖將在5個平臺對41臺“國四”產品開展相關測試,並按計劃在今年完成產品整機標定、整機驗證等工作,力爭年內實現批量生產上市。

農機國四排放升級是一個系統工程,對所有的農機企業都是比較大的考驗,困難很多,壓力不小,企業只有提高認知、搶佔先機,立即行動起來,才能把握市場的新機遇,唯有實現轉型升級,才不會被淘汰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