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缺水難題 郟縣白廟鄉黨群共建引來興農“活水”

“真沒有想到啊,地下水位提升了至少3米,幹十來年的機井又可以汲水了。”冀麻莊村70歲的老黨員張照現說。

“用井水灌溉,一畝地用電最少25塊,現在用渠水只需四五塊,而且還省時間,俺家5畝地澆一遍可省100塊。”冀麻莊村張懷松為大家算了一筆“水”賬。

解决缺水难题 郏县白庙乡党群共建引来兴农“活水”

從冀麻莊村向東南走約700米是邢莊。“你看那是白鷺,我們村第一次見到白鷺,要不是寨溝裡通水,哪會有這兒好風景。”邢莊村村民邢思進指著西寨溝內覓食的兩隻白鷺讓大家看。

近日,記者來到郟縣白廟鄉實地走訪該鄉今年春節前建成通水的水系,聽到的全是讚譽。

隨行的鄉幹部牛慧崖說,該鄉現有3條季節性河流,除了洩洪其餘時間全是乾的,基本起不到補給地下水和灌溉功效。“全鄉23個行政村全缺水,尤其是近幾年地下水位明顯下降,對於農業大鄉來說非常不便。”牛慧崖說,距離冀麻莊北側900米處就是橫貫全縣的廣闊渠,而此處在當初建設時就預留有取水閘口,但一直沒有啟用。

急中生智,該鄉決定從此取水。聘請專家對境內原有溝渠、坑塘進行勘察,制定了生態水系規劃圖(東西兩條線路,通過耕地的埋暗涵,既有水渠則疏浚),但初步預算750萬元,這對於一個鄉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方案好、前景妙,沒錢就是空談。

“全民動手,自力更生。”白廟鄉黨委書記王應欽說,“鄉財政非常有限,去年10月我們召集東線途經的冀麻莊、邢莊、呂村、楊村、坡周村的黨支部書記研究,沒想到大家一致同意號召黨員群眾做義工,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錢的出錢。”會後不到一週,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一場水系工程大會戰啟動。

“我們冀麻莊有218戶946口人,黨員36人,大家對於引水工程全力支持,村裡發出通知後,大家紛紛捐款捐物,在外地的用微信轉賬,兩天時間捐款近5萬元。在坑塘修護坡時,很多村民從家裡拉來舊預製板,需要石塊時大家主動跑到別處買,在家的黨員每天都出勤出工,每一塊石頭大家都砌得規規整整,每一根暗涵都固定得很瓷實,通渠引水造福後代啊,大家都很重視。”冀麻莊村黨支部書記馮花彩說,該村上至90歲的老人,下至六七歲的孩童都積極參與。

“我記得很清楚,農曆臘月十九通的水,太好了,祖祖輩輩再也不怕缺水了。”說著說著,張照現留下了激動的淚水。

白廟鄉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東線工程總長8550米,其中暗涵長1770米;西線總長5450米,暗涵長820米,經過90多天努力全線通水,而鄉財政只花費了150萬元。施工期間所經村莊的319名黨員及1907戶村民均有志願服務檯賬記錄,共出工33萬餘人次。如今,廣闊渠的水已為白廟鄉6000多畝良田提供了灌溉保障。

“每一滴水都凝聚著鄉親們的真情,每一米涵管都深深藏著老百姓的大愛,我們得努力把它建好、用好、管好,確保致富‘活水’涓涓流。”王應欽說。(張鴻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