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宝宝故事


要搞明白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吧。为什么事情发脾气都对谁发脾气?

造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往往是由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榜样的作用,在孩子身边有可能家长就容易发脾气,容易急,那么孩子呢就特别容易养成爱发脾气的习惯,在我们接触的案例当中曾经有一个男孩子的爸爸来到咨询师对我们说,他家的孩子特别的容易发脾气,而且还把班里的同学打了。这个时候呢,小男孩就走到了咨询室爸爸一看到小男孩过去就从他的头上扇了两巴掌。

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什么名堂了呢?爸爸说儿子容易发脾气,容易打人,那爸爸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榜样了呢?所以说当孩子身上出现了什么原因,我们先拿起镜子照一照,自己是不是出现了什么原因?

其次,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我们内心的想法情绪都是渴望被别人能够理解看到知道的当我们用语言表达的方式表达不出来的时候,常常就会化为肢体的。而表达不出来常常代表着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愤怒焦虑。因此孩子看似是在当下发脾气,但实际上很可能他的情绪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

第三要检查一下孩子最近一段时间他周遭的环境,他所读的书,看的影视剧是不是有一些暴力的不良的影响?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长要及时的干预。

对于孩子发脾气,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千万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只会让孩子脾气变得更加的大,或者是说家长一时赢了,结果将孩子的情绪压抑了下去,孩子变成了一个委曲求全压抑的人,这样我们家长也是不愿意看到的,对于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可以去听听他说哦,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

第二,当孩子已经发完脾气渐渐冷静下来的时候,家长可以跟他复盘一下他的情绪。问孩子当时发生了什么?

第三呢,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宣泄的方法,这个是很重要的,比如说你生气的时候可以捶沙发,可以跺脚,可以出去跑步,但是不可以伤害别人,也不可以伤害自己。

第四,对于孩子遇到的一些困难困境,家长要及时的给予支持,引导孩子去想办法。这样就避免了孩子因为遇到挫折而发脾气了。

同时,对于孩子平时表现很好的行为,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不要滥用夸赞,而是将你看到的事实说给孩子,比如:“妈妈看到你刚才说话很有耐心!”

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澄清他的表现和感受,进而能在下一次遇到问题的时候,调用自己的这部分资源能力。

总之,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耐心,孩子才能改掉暴躁的性格。


暖暖育儿家


我家孩子五岁,去年有段时间也特别爱发脾气,我那时很疑惑,为什么变得这么容易发怒了呢?

后来我反省了一下自己,那段时间因为工作忙,自己同时还有一些学习,正好那时又在考驾照,每天下班后去练车,八点多才吃饭,然后回家。


科目二第一次又没有考过,练车压力特别大,回家看到家里被孩子弄得乱糟糟的,教很烦躁。

要是遇到孩子和老公惹到了,就很容易发火。 很多时候,孩子对情绪的认识来自于父母。

我们是个会管理情绪、不容易发脾气的人,孩子也能学到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父母暴躁易怒,孩子也会习得这种脾气。

以前我会管理情绪,但是面对压力与劳累,再遇到事情,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容易发脾气。

而且,发脾气可以变成一种习惯。当习惯性地放任自己的情绪,把怒气用一些不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就难以改变。


认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去注意自己的情绪,当回到家看到屋子乱糟糟的时候,我干脆不去收拾,而是给自己做杯咖啡,或者躺着休息一下,然后心情就平静很多,这个时候就没那么容易生气了。

所以,我觉得,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之前,也可以反思一下孩子所在的环境,是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亲子育儿时光



01 及早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当婴幼儿发生情绪波动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拥抱、抚摸等方式来安慰孩子,帮助孩子排解负面情绪,或者用转移注意力、逗乐等适当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发挥大脑皮层前额叶对杏仁体的控制作用。

否则,一旦错过了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想要再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就会非常困难。

同时,要让孩子进行正面的情绪交往,孩子从中获取的愉快的人际交往经验,对孩子今后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越早越好,父母从孩子婴儿期就要足够重视。

02 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

消极情绪本身就是孩子认识自己、成长进步的一个过程。

情绪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孩子在遇到麻烦与困难的时候,有情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父母要接纳、理解孩子的消极情绪,不能否认、压制、怀疑孩子。

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识别当下的情绪,耐心地倾听、简单地回应,当孩子感觉到被接纳、被理解时,消极情绪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消减。

另外,也要教给孩子一些化解情绪的小妙招,比如写日记、做运动、听音乐、读喜欢的书籍等等,让孩子通过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缓解情绪,达到冷静下来的目的。


03 把注意力放在帮助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上。

孩子有情绪并不可怕,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情绪,才是为人父母需要考虑的问题。

父母在面对孩子情绪的时候,可以把这当作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一次机会,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解决问题上。

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于事无益,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让孩子通过这份经历,体验并学会正解应对情绪的办法。

-END-

百合妈妈读心理


孩子爱发脾气,其实就是有情绪了无处安放,怎么办?有的摔东西,有的打人,有的咬人,有的大哭大闹,甚至有的憋屈着一直隐忍不发……这是孩子们最直接的排解情绪的方式,最后一种比较可怕。

很多人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跟个孩子较什么真。殊不知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而且是大人有意识培养的。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用。

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不让孩子的“臭脾气”影响到他人,做一个受人欢迎的“高情商小达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家长在孩子面前保持情绪稳定,不对孩子大吼大叫。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做孩子的好榜样。

—让孩子知道情绪的好与坏对他人的影响。孩子只有意识到“好与坏”,才能积极让自己的情绪趋于良性化。比如:孩子生气咬人,妈妈可以说:“这样妈妈会很疼,很难过。”让孩子知道坏情绪的后果。

—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敢于挑战自我。当亲子关系好时,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不但自信面对世界,而且敢于直面自己的情绪。才能谈的上管理。

—适时的鼓励与夸奖。当孩子情绪好时,要给予适时适当的夸奖,让孩子再接再厉。

—引导孩子洞察别人的情绪,进而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与别的小朋友玩耍时,别的孩子发脾气战火殃及到自己时是什么感受?反之……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父母分享自己的伤心与快乐。这也是孩子疏解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希望父母是孩子忠实的听众。

育儿先育己,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在生活避免对自己以及他人受到伤害。

以上是我的拙见,如有意见欢迎留言。谢谢!





小米粒育儿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视频,一位外国爸爸开导女儿不要生气太久。

这位爸爸不仅没有半点指责,反而温柔地开导孩子:生气是ok的告诉别人你的底线在哪里

我尊重你和你的感受无论怎样,你都是被爱着的.....

面对孩子发脾气,这位爸爸的沟通方式,值得很多父母学习。

1.发脾气不是洪水猛兽,是正常的表现

“小孩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在大部分父母的眼里,孩子发脾气是不听话、不懂事的表现,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不懂孩子的心思。

发脾气是儿童期早期最常发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就像大人不开心也会控制不住情绪一样。

当孩子发脾气时,很可能是在发出求助的信号。要么是孩子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要么是父母没有关注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加上年龄的限制,所以选择了发脾气这种不恰当的表达方式,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冷静下来。

面对孩子发脾气,父母要做的,不是把孩子训练成一个不发脾气的乖孩子,而是要教孩子去识别和表达愤怒,不让自己失控。

2.孩子发脾气,这两点要注意

<strong>

▌1.孩子脾气大,家长脾气更大

每当发起脾气,大喊大叫,乱扔东西,完全听不进去劝说,一旁的家长很容易暴力或者语言冷暴力制止。

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在告诉孩子:发脾气是可以的,父母也是这么做的

结果很可能让孩子负面情绪会变得更加糟糕,无法沟通。所以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上,父母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前提,比如深呼吸几秒、去洗手间洗把脸等等。

孩子越是闹,你越是要冷静。

<strong>

<strong>

▌2.一味地迁就孩子

<strong>

有的孩子发脾气,目的性很强,比如他就想要父母给他买这个新玩具,表面上是在哭闹,实质上是在要挟大人。

如果父母第一次选择迁就孩子:“好好好,给你买!”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最好的做法就是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的要求,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延迟满足来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3.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

先回应孩子情绪,再回应问题

大人生气时,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孩子也是一样。

理解孩子,不是对孩子所作所为的理解,而是承认孩子的情绪如愤怒、伤心、失望的合理性。

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真的很生气,没关系,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而不是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大脾气”、“不许哭”、“再哭我就打你了”等等

帮助他们慢慢平复心情,等待孩子的回应,并且积极地聆听。

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安抚好情绪之后,父母要针对孩子出现的不正确行为,客观陈述事实。

比如孩子想要某个东西,发脾气扔东西。父母告诉孩子,想要什么要心平气和的说出来,但是不能扔东西,这是不好的行为。

告诉孩子哭闹不是一种好的沟通方式,总是发脾气的话,爸爸妈妈没办法知道你的心里感受的。

设立规矩,温柔地坚持

<strong>

国外有个概念叫做terrible two,意思是说2岁孩子不”字当头,最爱一意孤行,中国有句俗话:7岁8岁的孩子狗都嫌,大致的意思是说这个年龄的孩子,爱闹脾气又没道理可讲。

几乎在孩子成长每个阶段,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或多或少都会出现。

所以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具体地去设置一些行为的边界和限制,不给孩子讲条件、耍赖的机会。

制定了规则就要认真去执行,不要轻易让例外的情况发生,否则你以后的限制也很难执行。

要让孩子明白:你的情绪,爸爸妈妈可以接纳,但是不好的行为必须被规范。


钱志亮工作室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段时间确实很爱发脾气,尤其两、三岁左右的孩子,简直就是“大魔王”!

很多家长也说了:

“我也知道打孩子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也好好跟孩子沟通了、好好和他说了,可他就是不听啊!”“那你怎么跟孩子说的呀?”“我跟他说了这样很危险、这样不对啊!也告诉他以后应该怎么做了啊!可他为什么就是听不进去呢?!”

首先想着好好和宝宝沟通(而不是打一顿),要点赞!

可是,如果沟通效果不好,先别泄气,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沟通方法。沟通中,我们漏掉什么没有?

如果孩子一开始耍赖、一开始撒泼打滚,我们脱口而出的就是:“这样不对,这样不好,你应该……”那我们就漏掉了“共情”这个重要的步骤。

共情,也叫作同理心。

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共情为啥重要?

因为孩子发脾气、闹情绪、大哭,听不进大人的话的时候,心里总是觉得:你们大人根本不理解我!爸爸妈妈跟我不是“一边儿的”!

而如果能和孩子共情,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原来知道我在想什么,他们跟我是“一伙儿”的。

当一个小孩子正在发脾气的时候,最不想听到的就是“你这样不对”、“不好”、“不行”的判定和评价,他现在什么道理也听不进去。他现在心里很烦躁,他最想得到的是亲近的人的理解。


所以,这时候家长越是喊:“别哭了!”孩子可能哭得越厉害!

那么不如试试,你允许孩子哭,对他的哭表示理解,他反而很可能慢慢平静下来。

这就是共情的作用了。

如何跟孩子共情?

和孩子待在同一个房间,随时准备抱抱他

拥抱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安全感。心理上的安全感能得到满足,再强烈的负面情绪,也会慢慢平复下来。

当然,如果孩子正在大发脾气,可能会躲着你,不要你抱,甚至说:“妈妈走开!不要妈妈”!这真是气死人了!

但是,如果你能不生气、也不妥协,温柔而坚定地,就待在孩子能看得到你的地方,默默地看着他,你就成功了一半。

孩子折腾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慢慢平静下来,这时候,你再进一步接近孩子,孩子要是还不接受,你就再退回来,不慌不忙,不断试探,自己试探、调试、再试探、再调试,你总能找到最佳的和解时机。

等孩子稍稍平静,说出孩子现在的情绪

孩子已经比较平静,你说的话,他可以听进去一些了,那么第一句话,请先说孩子的心声。

比如,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不想去幼儿园,你可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有点害怕,不认识小朋友,很不习惯……”

告诉孩子,我能理解

来参考一下这段对话:

家长:我知道你有点害怕去幼儿园,我让你去,你一定很失望,是不是孩子:是的家长:还有点伤心孩子:嗯家长:我也感到有点伤心。(这时候一边抚摸孩子的头,让孩子哭了一会儿)我知道我们该怎么办了。想想明天,我们不需要去上班,不需要去幼儿园,我们就能一整天待在一起。明天你想干什么呢孩子:吃冰激淋,看动画片家长:不错,想起来就觉得很棒。还有别的吗孩子:我们能去公园看长颈鹿吗家长:我觉得可以孩子:乐乐能和我们一起吗家长:可能吧。我们得问问他妈妈。但是现在,我们出发吧,好吗孩子:好的。

当然,很多家长肯定会将信将疑,你会觉得:

“我这样说了,孩子并没有立即止哭啊。她可能还在哭,心情还是不好。”

“这么麻烦,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解决啊?别的事情都不做了?”

首先,建议家长这样和孩子说话,是为了帮助孩子纾解的情绪、教会孩子处理情绪,而不是为了让孩子不哭。

哭,本来就是一个人表达难过的方式,每个人一生中一定会经历这样的情绪,不如在小的时候,在你的陪伴下,让孩子体验“难过”,更重要的是——体验自己最终从“难过”中走出来的过程。下次遇到难事,孩子才会淡定一些,因为他以前也经历过“难过”的事情,他有经验,才知道“难过”的感觉最终会过去。

至于“花了太多时间”,这确实需要家长根据实际情况来权衡(教育真是件没有捷径的事情)。

紧张的时候可能确实来不及,那么,在时间允许的时候,更需要陪孩子经历这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教会孩子处理情绪。平时的教育先做好了,到了时间紧张时,家长和孩子才可能更加从容。不然,我们还不得随时处于手忙脚乱之中吗?

有任何育儿问题,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真的真的会回复哦。快关注我吧!

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不盯着事件,找事件背后的思维,思维背后的心智模式

顺藤摸瓜,要一直摸到心智模式,即小孩对事件持有的观点与视角

教育小孩要追溯到心智模式的源头,心智模式决定了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决定了思考和行为方式。心智模式居住在潜意识里,日常的自动化运行,就是因为心智模式里已经养成了各种模式,正是这各种模式代理了我们的快思考,模式是可以被编程到心智模式里边的,模式其实无非是【视角、信念、规条、习俗、约定俗成】等等。

小孩子发脾气,就是心智里的模式受到了侵犯,

这种侵犯会引起习惯性的自我防卫,就会诉诸脾气、诉诸情绪。

大人也一样,甚至比小孩子更差性。

脾气、情绪本身没有什么问题。

接受小孩的脾气、情绪,

引导他,找出背后持有的信念。

直接在最高层次的信念动摇小孩子。

改变其信念,才能改变其思维,最后才能改变其行为。

这需要一个过程

不能操之过急

通常大人是什么处理的

你这样做不对,你应该那样作

你这个不行,你那样才行

你太笨了,昨天不是刚教过你

这么简单都不会

这个是无效的

而且充满了无知,极其的无知

大人甚至本身把持不住

先诉诸脾气了

大人也一样要改,也是要在心智模式这个层次改

因为大人在心智中同样持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模式

大人只不过占了个大人的位置

但不能利用这个位置来操控小孩

很多父母把手伸得太长

反观跟小孩的互动,

是需要一种向上追溯信念系统,改变其模式,

向下引导改变他的行为。

要通过语言

心平气和

才能沟通

一旦大人有情绪

只会把小孩子吓坏

更别谈沟通

会形成小孩对大人的防卫

甚至采取【讨好、取悦】大人的策略

别以为孩子懂事了

实质是你让孩子不知所措

不得已发展出自己的防卫机制

这样就更难

引出孩子背后心智中没有说出的看法

个人的视角

  1. 主动权在大人手上,首先大人要做到思考大于情绪,逻辑大于脾气

  2. 不盯着事件,找事件背后的思维,思维背后的心智模式

  3. 先引导孩子自己去建立正确的模式,再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思维,最后才会真正改变孩子的行为


认知框架


现在很多宝宝都有爱发脾气的坏习惯,倘若父母也是火爆脾气,那么小孩子免不了要被揍一顿。淡定淡定,小孩子发脾气也是情有可原,我们来看看熊孩子究竟为啥而“发火”?

1.宝宝没法与父母沟通

有些宝宝因为没有办法与父母沟通,父母没法get到他内心的意愿,这会让宝宝没有安全感,因为恐惧而发脾气。这时候家长应该充分考虑到宝宝的心情,要多跟孩子交流,不要让彼此之间产生疏离感,家长要让宝宝了解到,父母是一直爱着他们的。

2.宝宝没有办法让自己冷静

宝宝感到愤怒后,没有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一发不可收拾。此时,家长应该想办法让孩子平静下来,比如跟孩子说说话,抱抱孩子,抚慰他浮躁的心。

3.宝宝心情不好

如果孩子在特别的时刻,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会变得难过,心情也会变得不好,就会发脾气。这就需要父母经常关心孩子,多多注意孩子,不要忽视孩子的需求。

4.宝宝没有办法控制情绪

宝宝还无法像大人一样,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才会将情绪表达出来。要知道,有时候宝宝也不是故意的,这就要父母多多包容,并且帮助孩子平复。

家长在宝宝发脾气时应该先冷静,想想宝宝是因为什么原因发脾气,再有针对性地解决。这样既能让孩子心情平复下来,同时也能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在平时,家长也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拥抱,告诉孩子你是爱他的,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就算不发脾气,父母也能给自己更多的关爱与陪伴,让孩子逐渐改掉这个坏毛病。


育儿网


我女儿两岁半,有时候也挺爱发脾气的,但是通过我的引导改善了不少。比如说晚上洗脚的时候,她就喜欢玩水,我会让她玩一会儿。但是有时候到了时间,她还不想停下来,我跟她说时间到了要结束,她还会用力的踢水,把水溅得到处都是。

我用的方法就是告诉她,如果玩水的时候不小心弄湿了衣服就暂停一天,如果你发脾气的话,我们就一个星期不能玩水。能够感觉到她在玩的时候都比较小心,也会比较克制自己的脾气。



对爱发脾气的孩子需要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引导。

第一,当他发脾气的时候,你要告诉他,他的这种行为叫做发脾气。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你需要找出他发脾气的原因,但是孩子太小了,往往自己说不出来发脾气的原因。你需要去猜他发脾气的原因,然后去问他,如果猜对了,小孩一定会点头,或者说是。

第三,既然你找到了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就需要去解决这些问题,把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孩子发脾气的现象。

第四,你需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发脾气的结果。让他意识到发脾气是不好的,是不正确的行为,他会慢慢的去学习,去控制自己的脾气。


知语妈妈


每一个宝贝都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天使,每一个爱发脾气的宝贝都是折翼的天使。脾气和我们的情绪有关。说白了就是宝贝们不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做不了情绪的主人就会沦为情绪的奴隶”,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大人们往往也无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第一,学会控制好情绪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宝贝为什么要发脾气?是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还是长期的溺爱导致宝贝们在象牙塔里迷失了自我,或者是收到大人、家庭环境的影响,将发脾气当成了习惯。我们要找准每一个孩子发脾气的根源,对症下药。

第二,作为父母,我们自身要深刻的检讨是不是自己在育儿路上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某些时候我们潜移默化的将自己不好的情绪转给了宝贝们,我们长期的无条件溺爱。如果宝贝们一旦得不到满足也会发脾气。

第三,如何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正面的引导,比如在宝贝发完脾气之后心情平静的时候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讲道理。或者借助绘本的学习,比如《菲菲真的很生气》、《我的情绪小怪兽》都是不错的让孩子认识情绪、学会管理自己情绪的绘本。

最后,宝贝们的情绪管理是一场长久战,切不可操之过急,急切的想在短期内让宝贝有一个质的飞跃。还是需要父母、家庭环境、孩子自身三方共同的一个成长过程。

期待,每一个孩子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