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華人科學家掀起回國潮,是國內待遇變好了嗎?還是設備完善了

人才外流,是我國在上世紀後半階段面臨的現實。由於國內的科研環境與國外的差距,很多學子都選擇出國求學,他們當中有部分頂尖的科學家選擇了回國,但大部分,還是留在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

在美華人科學家掀起回國潮,是國內待遇變好了嗎?還是設備完善了

對於這些頂尖人才來說,從中國的頂尖高校離開,到國外發展,是為更好的科研環境,更好的學術造詣,所以是否回到祖國與愛不愛國沒有直接關係。但是近些年,肉眼可見的掀起了一股在美科學家回國潮,他們為何乘風離開又御風歸來?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韓霆可以作為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十幾年前從清華大學畢業,接著去美國進修,在密歇根大學獲得了生物學博士學位,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個生物學家,即使未能如願,他也想好了成為一名在美國工作的教授的生活。但是兩年前,韓霆毅然決然的回到了祖國,在北京成為了一名研究員。他的話可以作為歸國科學家們的概述。

在美華人科學家掀起回國潮,是國內待遇變好了嗎?還是設備完善了

“去到美國追尋夢想,但如今發現,回國能做更大的事情”。

美國的世界頂級實驗室還是全世界最多的,科研環境也更好,但是大批來自中國的生命科學領域的學者、研究人員、學生正在離開美國,美國大學辛辛苦苦培養的頂級科學家正在“流失”,這已經是現實並將成為趨勢,談起緣由,韓霆認為,祖國的強盛和人才召喚計劃是兩大關鍵。

在美華人科學家掀起回國潮,是國內待遇變好了嗎?還是設備完善了

人往高處走,中國曾流失大量人才,如今為了吸引科研人才迴流,國家提供了豐厚的薪資、科研資金和完備的實驗室等,相對於目前在美國華裔的科學家要獲得一筆科研經費,回國拿到科研支持要輕鬆的多。提到這一點,近兩年中美政局間的變化,也對科學領域造成了影響,你可以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學者在美國受到的限制更多了,雪城大學的馬穎毅教授這樣說。

祖國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於科研的重視越來越大,在美限制越來越多,綜合原因讓這些在美科學家選擇回國。這對於中國縮小與美國的差距,甚至超越美國成為科技強國是一件好事。而美國當下或許有些心痛,博士攻讀期間一般會得到聯邦政府的全額資助,培養一名哈佛的博士大約需要6年時間,40萬美元,而如今這些他們花錢培養的人才,正在回到他們的祖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