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下河街、壩崖街、慶成門、朝陽門。。。一張珍貴鳥瞰圖裡的老濰縣

↑點擊“濰縣老事兒”,

關注不扯淡的公眾號

1945:下河街、坝崖街、庆成门、朝阳门。。。一张珍贵鸟瞰图里的老潍县

按:

上世紀40年代,彌足珍貴的航拍鳥瞰圖

1945:下河街、坝崖街、庆成门、朝阳门。。。一张珍贵鸟瞰图里的老潍县

1945年8月17日,自重慶起飛的美軍“鴨子行動隊”飛抵濰縣,前來解救樂道院集中營。解救成功數日後,美軍隊員拍攝了一組航拍照片,拍攝主體包括樂道院集中營周邊環境等,亦包括少數濰縣城內外的俯瞰圖。此圖即為其中之一,將當時連接濰縣縣城與東關的朝陽橋及白浪河兩岸建築納入了鏡頭。

至上世紀40年代前後,由於攝影技術的逐漸普及,以濰縣為拍攝對象的老照片為數已經不少。但由於拍攝角度所限,其拍攝主題多為某一具體建築或者局部,難以直觀窺見城域全貌。這一組美軍行動隊員拍攝的航拍照片,是目前能夠尋見的最早的濰縣相關鳥瞰圖。

藉助這張照片,我們得以更為直觀的瞭解當年的城關概貌:縣城跟東關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壩崖大街到底是個什麼規模?南下河、北下河到底是個什麼情況?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審視這張航拍圖,得出自己的答案。而這,正是這張老照片的珍貴之處。

1945:下河街、坝崖街、庆成门、朝阳门。。。一张珍贵鸟瞰图里的老潍县

1945 VS 2019,今舊鳥瞰圖對比。

1945:下河街、坝崖街、庆成门、朝阳门。。。一张珍贵鸟瞰图里的老潍县

1945:濰縣城東門朝陽門。

1945年的朝陽門西首,迎面就是縣城東門朝陽門。朝陽門外原有甕城,門上原有譙樓,二者早已經在厲文禮主政時代被拆除,而新建了標準鍾鐘樓。朝陽門內,再往西就是東門大街,即今東風西街和平路以西段的前身。

1945:下河街、坝崖街、庆成门、朝阳门。。。一张珍贵鸟瞰图里的老潍县

1945:濰縣東關塢西門慶成門。

朝陽橋東首到慶成門的一小段引橋,是南北下河的分界線。往東進了慶成門,即東關大街,也就是今東風東街亞星橋以東段的前身。下河、東關商貿繁榮,照片中可見人頭攢動,熙熙攘攘。1928年的盛夏,濰縣東關保衛團董事會決定售賣甕藏於慶成門譙樓上十甕火藥,民夫在操作不慎,發生爆炸。丁叔言在《五十年之回顧》記“慶成門內外,沙灘河畔,炸傷之人甚眾,多體骸不全。城內東馬道、水巷子、海島寺等街,殘肢斷骸,越城飛墮,或一臂高懸簷際,或手足散佈牆腰,觸目驚心,慘不忍睹。”

1945:下河街、坝崖街、庆成门、朝阳门。。。一张珍贵鸟瞰图里的老潍县

1945:濰縣朝陽橋上人頭攢動。

白浪河上,連接縣城東門與東關西門的是1934年8月建成的高水位新式水泥大橋,這是濰縣發展史中第一座現代橋樑。籌建之初,1932年濰縣各界成立建築白狼河鐵橋籌備委員會,最初的動議是擬購用膠濟路拆下之舊白狼河橋鋼材建設鋼鐵大橋,並邀請山東省建設廳的濰縣籍專家宋文田(宋文田(1896~1982),字硯耕,山東濰縣北寨裡村人,即今寒亭區固堤街道北寨裡村。1928年3月,留美回國後的宋文田任職于山東省建設廳)前來勘察設計。然而,宋氏調查匡算後得出結論:“蓋以膠濟路之舊白浪河橋架,系供火車通行之用,各部構造,均甚笨重,以之作城市橋樑,其所具能力,不克儘量使用,自非經濟之道。且因橋樑笨重之故,橋臺、橋墩,亦須隨同加大,所費亦屬不貲”,實際上否定了此種方案。

該橋後採用鋼筋混凝土設計方案,建成的大橋有鋼管護欄,有鋥亮的路燈,政府將其命名為“朝陽橋”,老百姓則慨嘆其宏偉壯觀曰“天橋”。1948年解放後,這座橋改名“若飛橋”,1965年又改成了“東風橋”,至1973年重建後的大橋仍名“東風橋”。後來,經營城市搞橋樑冠名權出讓,換了新的名字“亞星橋”。

1945:下河街、坝崖街、庆成门、朝阳门。。。一张珍贵鸟瞰图里的老潍县

1945:壩崖大街鳥瞰圖。

頭腦活絡的民國濰縣縣長厲文禮,為了籌集城市治理資金,預售尚在圖紙上的南壩崖沿街房地塊,跟現在“炒樓花”有點類似。籌得資金後,將南壩崖改造成了一條南北長1裡多的商業街。這張俯拍圖中,朝陽門以南,清晰可見沿河一條南北走向的商業街,兩側店鋪林立,鱗次櫛比,都是這次“經營城市”之後的成果。

1945:下河街、坝崖街、庆成门、朝阳门。。。一张珍贵鸟瞰图里的老潍县

↑ 1945:南下河、北下河,大致是今東風東街路南泰華城和路北摩爾公寓一帶。慶成門南北的一段東關圩子牆亦被納入了鏡頭。

未經允許,謝絕轉抄。

鐵粉兒可加小秘微信wf54060046,敲門入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