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玻璃密度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目前接受CT检查的市民当中,至少有70%被发现长有结节。再看到报告上写下的这些字眼,没有医学背景的患者只能一脸茫然。应该看哪个科室?是不是“癌起了”?要不要手术?最终诊断之前,成天东奔西跑不说,还背着巨大的心理负担。
不过,这样的状况将不复发生——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在市级公立医院中首先成立肺结节诊治中心,整合呼吸、胸外、病理、放射四大学科力量,同时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高精技术做支撑。一站式诊疗服务,实现精准化治疗,进而最大程度实现肺结节患者治疗获益。
他们,火眼金睛揪病于分毫
想到已经年过四十,王女士每年都会到医院做一次体检,以保障自己的健康。在今年的体检中,就发现了问题——胸部CT扫描时,通过放射影像科引入的AI读片系统,发现了其肺内有多个结节。“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将所有异常的可疑肺部结节全部梳理出来。之后,会有人工进行判别哪些结节为真正异常的结节,哪些结节系人体肺内正常结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影像科主任、肺结节MDT小组放射小组组长周瀚说,经过专业甄别,揪出了右上肺一枚直径约7mm的磨玻璃样结节,发现其存在异常。
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肺结节MDT小组内科组长李国平在仔细阅片后发现,王女士肺上的这个结节内有血管穿过,风险较高,立即启动肺结节多学科MDT团队会诊,并应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开展的机器学习结合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就是利用专业程序和算法提取王女士肺结节与周边血管的关系,以及肺结节内部血管情况,对肺结节内部和周边结构进行重建,以便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精准观察目标部位。结果认为,这位患者的肺结节高度怀疑恶性。”
市三医院普胸外科医生、肺结节MDT小组外科组长杨懿介绍说,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发现这个结节较为符合肺早癌或癌前病变的特征,所幸发现及时。日前,普胸外科团队利用目前国内治疗肺结节最新微创的治疗方式——单孔胸腔镜手术,为王女士进行了治疗。手术中,仅通过侧胸壁切下的直径3.5cm的切口,即完整切除了其右上肺的磨玻璃结节。后续的病理结果显示,王女士确为微小浸润性腺癌。
他们,披荆斩棘填补技术空白
66岁的徐爷爷,是一位左上肺腺癌患者,病变较大且靠近肺门生长,胸部CT提示肿瘤已明显侵犯了左上肺主要血管。在当地无法接受进一步治疗的他,辗转来到了市三医院。
经术前评估,普胸外科/肺结节MDT小组外科团队确定了单孔胸腔镜下支气管、血管双袖式成型术的方案。不过,手术难度极大。“既需要完整切除左上肺叶,同时要保证老人家健康的左下肺叶功能,这就需要进行左下肺叶支气管与主支气管吻合重建,并进行左下肺动脉与左肺动脉主干吻合重建。”杨懿表示,以往这类患者多数需左全肺切除术,这就意味着患者将直接失去接近一半的肺功能,手术之后的活动耐力会明显下降,生活质量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对于支气管袖式成型术而言,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型医院能于胸腔镜微创下完成手术,而大部分医院胸外科需要在开胸大切口下完成,更是无法在微创路径下,完成难度更高的肺动脉袖式成型。普胸外科/肺结节MDT小组外科团队经过精心准备,敲定了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方案。利用微创方式完成左上肺癌根治术及支气管、血管双袖式成型术。徐爷爷在术后7天即康复出院,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方式,在明显降低手术打击的同时 ,治疗费用也因为治疗周期缩短等原因得以减少。而这次手术的开展,也是西部地区第一例单孔胸腔镜下左上肺癌根治、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成型术,填补了该手术难度技术的空白,为这类肺癌患者的治疗开拓出全新路径。
他们,首开肺结节“一站式”诊疗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榜首,堪称危害公民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公众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体检中筛查出肺部结节患者极具提升,数据显示,早期微小肺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100%,而进入到IIA期、IIB期、III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直线下降至46%、36%、20%。如何快速得到有效权威的诊断,便成为这部分患者的迫切需求。不过,省内独立成立肺结节诊疗中心的医院较少,对于肺结节的诊疗多数还分散于不同科室。与此同时,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患者往往会背负巨大的心理包袱,甚至因此出现负面情绪。
“无论是门诊还是手术台次,肺结节患者的收诊近年来都呈成倍增长的趋势,在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落户在市三医院以来,这类就诊患者的涨幅更是明显。患者需要的,就是我们努力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徐俊波表示,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诊疗,经过前期的充分讨论,决定在市级公立医院中首开肺结节诊治中心,以中心为依托整合呼吸、胸外、病理、放射等多学科力量,同时配备人工智能系统、机器学习结合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等高精尖技术做支撑,进而实现这类患者一站式的个性化精准诊疗,“患者再不用拿着看不懂的报告到处跑,而是医护团队围绕患者开展服务。”
他们,不断提升自我实现提升
成立诊治中心仅仅是走出的第一步。为了不断提升团队自我能力,目前市三医院-市呼吸健康研究所的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普胸外科已成为中国肺癌联盟成员,将通过与全国同行之间实时交流,保持走在肺部肿瘤诊治的前缘。与此同时,已与胸外科专业排名全国前三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建立合作,并聘请该院蒋雷教授为普胸外科客座教授,定期来院指导。
今年,全川首个以钟南山院士命名的院士工作站更是落户市三医院。工作站建立的重点之一即是肺部肿瘤诊疗,希望在钟南山院士团队的帮助下形成同频共振,进一步提升自我技术水平,成为学科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的突破口。
“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诊疗。”徐俊波表示,按照计划,医院将致力于把肺结节诊治中心提升至国内一流水平,将实验室的建设达到省重点标准,并建立肺部肿瘤样本库,实现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并重,在呼吸健康研究所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下,实现本地患者的“疾病密码”解读。同时,注重带动周边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通过紧密的交流提升基层医务工作者对于肺结节的诊疗能力。下一步,还将探索硕士培养工作,建立起“医、教、研”相结合的综合性肺结节疾病专病中心。
【科普阅读】
一、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 PN)是指肺内直径 ≤ 3 cm 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病灶。依据结节密度将肺结节分为三类: 磨玻璃密度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 GGN)、部分实性结节(part-solid nodule)、实性结节(solid nodule)。
二、初步判断
数据显示,目前接受CT检查的市民当中,至少有70%被发现长有结节。不过,其中90%以上为良性,手术患者仅10%左右。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结节诊治中心目前接诊情况来看, 其中年龄最低的手术患者仅28岁,最大年龄者达88岁,平均手术患者年龄59.5岁。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结节都是癌症。粗略的来讲,一般直径越小,随访过程中变化越轻微(大小、形态、实性成分等)的肺结节,相对风险较低(即是恶性的风险相对较低);相反,直径较大(一般大于8mm),CT值密度较高(一般高于-400),随访在长大(直径、形态、实性成分),存在一定危险的影像学特征(如血管征、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的肺结节,相对风险较高,即是恶性的风险较高,应高度重视。
建议在发现存在结节问题时,能够及时接受专业排查,以尽早发现问题展开干预及治疗。对于是否手术,需要外科医生结合结节大小、成分、影像学特征以及包括随访过程中结节有无增大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三、高危人群
·有肺部肿瘤家族史
·长期大量吸烟(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结节诊治中心数据显示,接诊患者中吸烟者占比达25%)
·高危职业接触史
·肺部长期慢性疾病病史。
符合以上几点的人群为肺癌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例行胸部CT扫描筛查。有肺癌筛查试验项目证实,此项筛查能降低20%的肺癌相关死亡率。
四、预防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既有疾病,是预防肺癌较为公认的措施。此外,由于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与中晚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相差极大(I期肺癌五年生存率约70%-80%,III期肺癌五年生存率低于20%),早期诊断并治疗肺癌是预防肺癌危害的首要措施。
李诗敏 成都日报记者 邓晓洪
閱讀更多 成都日報健康成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