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戰後,日本是否真的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

風起憶桜落


崖山海戰是南宋末年蒙古軍和南宋軍隊的最後一場大戰,也是歷史上少有的海戰,這次南宋殘餘勢力全部滅亡,也宣佈了北方少數民族第一次統治了全中國,崖山海戰的地方是現在廣東江門市新會區的崖門鎮,是一個兩面環山的出海口,崖山海戰是決定宋元統治之間的最後一仗,最後元軍以少勝多結束。



宋軍全軍覆沒, 陸秀夫揹著少帝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跟隨跳海,十萬軍民投海殉國,這一次是少數民族第一次完整的統治了中國,有人認為這次戰鬥後南宋滅亡代表著 華夏文明的衰敗和損落,就有了後面提出來的崖山過後再無中華的說法,這個有沒有根據呢?

崖山海戰結束代表著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斷層,影響一直到了今天還有,元朝開始到明清跟元朝之前的朝代完全的不一樣,宋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嘗試從農業向商業的轉型,但是沒想到轉型沒有最後成功就遭到滅國,導致了農轉商的失敗,就是南宋嘗試放棄中央集權農業帝國的形態,導致了南宋軍事上面的薄弱。


從政治因素來說,崖山海戰後南宋的滅亡,元朝取代了南宋建國,成為了第一次中華文明皇族的斷絕,這次嚴重的打擊了中國人的自尊心,宋朝滅亡並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第一次意義上的文明亡國,宋朝以前的中華文明一直都是最先進最強大的一個文明,但是元滅宋以後就變成了重新變成了落後保守的時代,元后的明清也沒有把元朝留下來的現象改變,所以就有了國內的史學家說宋朝後期中國的文化經濟就開始落後於西方的說法,也有一些外國史學家認為元朝的建立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斷層,也就有了崖山之後再無中華的說法。


而這句話還是出自日本人的口中,在崖山之後,南宋滅亡日本在過去上千年的時間裡面一直崇拜的中華文明衰敗,日本方面其實也挺不甘心的,所以日本在南宋滅亡之後以華夏文明繼承者的身份自居,畢竟日本的絕大多數文化都是繼承了中華文明的,所以日本在對元朝的統治地位並不認可,認為只有自己是正統。

於是拋出了這句話,其實日本最希望的並不是繼承者的身份,而是想通過這個理由來霸佔中國領土,想用自認為的繼承者的身份來做一個藉口而已,畢竟日本垂涎中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元朝軍隊由於不善海戰所以多次征伐日本都失敗了,所以給後來的明朝留下了日本矮寇的稱呼。


宋朝滅亡時日本的反應是什麼呢!,其實並不是什麼披麻戴孝,也不是什麼對西跪拜,其實沒有那麼誇張,日本崇拜中華文明不假,但是更是想佔為己有,所以對於南宋的滅亡日本方面的反應是震驚,然後的反應是興奮,為什麼興奮呢,因為終於有藉口和理由來爭奪中國大陸的佔有權,當時南宋滅亡只有少部分日本學者痛心,大部分的日本人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反應,而是野心開始了膨脹,藉著自認為是正統繼承者的理由蠢蠢欲動。


無法超越的足跡


當然是——假的!

首先,沒有任何史料提及日本人在崖山海戰後披麻戴孝,向西跪拜哀悼。這個說法本身就是以訛傳訛,實際上是源自鄭思肖的著作《心史.元韃攻日本敗北歌亞序》:“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東,先朝嘗入貢,許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國,舉國茹素。”也就是說南宋滅亡後,日本舉國吃素。但是除此之外,日本、中國、朝鮮的所有史料上都無相關記載。

元朝征伐日本失敗,讓鄭思肖這樣的南宋遺臣備受鼓舞,因此對日本有不切實際的好感

也就是說,鄭思肖寫了一個沒有來源、沒有佐證的傳聞,說日本聽說南宋滅亡,舉國吃素。這本來就已經是胡說八道了,而現代有些人更加沒有底線,把吃素改成了披麻戴孝,跪拜哀悼,最可笑的是這種說法還有人信,也不想一下,日本和南宋是什麼關係?

南宋和日本之間是典型的“政冷經熱”,官方層面往來很少

在真實的歷史上,兩宋時期,日本從未向中國派出過正式外交使節,中國也同樣如此,兩國之間雖然經貿往來頻繁,但並不是宗主國與藩屬國的關係。兩宋和日本主要通過“牒”這種書面形式進行官方層面的交流活動。但是從1073年到1279年南宋亡國,長達206年的時間內,日本一共才收到兩宋9份國牒,回書5次,這個關係可真是“密切”!

平清盛,因壟斷宋日貿易,通行宋錢流通致富而兵強馬壯,權傾朝野。所以他竭力平息了這場因南宋“措辭不當”引發的外交風波

1172年的牒狀還差點鬧出了外交風波。宋宗室、明州沿海制置史趙伯圭(宋孝宗的哥哥)寫了一份牒狀,並給日本後白河法皇和太政大臣平清盛送去禮物。這本來是表示友好,可就因為牒狀裡有一個字寫得不對,好事變成了壞事。

趙伯圭寫了兩份牒狀:“其書有兩通,一通書雲賜日本國王,一通雲送日本太政大臣”。“賜”字在日本朝野引起巨大爭議,認為有辱日本尊嚴。“賜”是君對臣的賞賜,即趙伯圭代表宋朝皇帝的名義賞賜日本國王。公卿藤原基房、藤原賴實、藤原賴業因此堅決表示不可屈尊回牒。

日本自隋朝以來就自成一系,從未像朝鮮、越南那樣尋求中國的冊封,鄭思肖只是一個普通文人,對日本並不瞭解



為了平息反對之聲,平清盛做了讓步,日本國王這個稱謂“模稜”(俺們日本只有天皇和法皇,沒有國王),不予回覆;自己已經出家,只以法號靜海的個人名義回牒,再捎上法皇與自己的返禮,既不失國體又表明願意與南宋通好。

這件事情充分說明了日本對南宋的態度,就是認為雙方是平等的,你南宋不是什麼上國,不是什麼天朝,和日本是平起平坐的。那麼請問一下,既然是平等的,為什麼要披麻戴孝,為什麼要跪拜哀悼,這完全說不通嘛!

否定了“披麻戴孝跪拜說”,我們再來看看這謠言的源頭——吃素說靠不靠譜。

鄭思肖畫像

記錄吃素說的鄭思肖無疑是個感情熾烈的愛國者。他原名鄭之因,宋亡後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皇室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對南宋的思念之情;號所南,即日常坐臥,要向南背北;居室題額“本穴世家”,因為將“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間,便成“大宋世家”;自畫像上題贊曰:“不忠可誅,不孝可斬,可懸此頭於洪洪荒荒之表,以為不忠不孝之榜樣。”

趙孟頫雖然作為畫家比鄭思肖出名得多,但論氣節不如後者遠甚

鄭思肖本來與宋宗室、著名畫家趙孟頫(正好是那位給日本送禮的趙伯圭的玄孫)是好朋友,但是在得知趙孟頫居然當了元朝的官兒以後,鄭思肖立即與之絕交。鄭思肖擅畫蘭花圖,南宋滅亡後,他所畫的蘭花再也沒有了土和根,寓意土地已淪喪於異族,無從紮根。當時一縣官求他畫蘭而不得,就威脅要剝奪他的田地。鄭思肖怒曰:“頭可斷,蘭不可畫!”

說了這麼多,其實也就是分析為什麼鄭思肖會寫下這樣的謠言。兩種可能,一是他道聽途說,因為他自己忠於南宋,於是深信不疑。二是他借題發揮,假託元朝未能征服的日本來表達自己對南宋的哀思。

鄭思肖祖籍福建,但他出生在杭州,長期居住在蘇州直至死去,從來也沒有去過日本。而且元初時,由於對日本的戰爭,中日民間交往也中斷了,鄭思肖怎麼可能知道日本國內發生了什麼呢?所以第二種可能性比較大,也就是鄭思肖故意編了這麼個謠言。



記載“吃素說”的《心史》共收詩250首,雜文4篇,前後自序5篇,充其量是詩文集,連野史都算不上,更別說有什麼史料價值了


海軍史研究會員


個人感覺是真的。央央中華數千年,發展出了極為燦爛的文明文化,對周邊國家如日本、朝鮮、琉球等產生了深遠影響。歷史有載我國很早時候就與日本有過交流,至唐宋時更趨頻繁,日本經常派遣學者和使者來我國學習和朝貢,視我國為其宗主國,並常以“小中華”自居。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蒙元統治中華。消息傳來後,對中華文明極為敬仰和傾慕的日本社會當然會萬分悲痛,日本認為中華正統被野蠻文明替代,蒙元蠻夷統治中國是不可忍受的,所以日本拒絕朝拜蒙元。日本認為崖山之後無中華,而自己當繼承中華正朔,故崖山海戰後,日本做出舉國茹素、向西跪拜三天的舉動當是真的,亦可理解。


劉昭昭


少往小日本臉上貼金了。雖然那時他們確實很崇拜中原文化,現在的京都皇城基本就是照搬隋唐長安的未央風格。只不過是縮小版的。崖山之後,被隋唐揍怕了的老老實實對中華真香幾百年的小日本才慢慢脫離中國文化的完全抄襲,開始了江都慕府時代,又過了三百年後,倭寇才敢上岸,被戚家軍打回去後,萬曆年間在朝鮮被中朝聯軍打殘後,又真香了三百年,直到甲午後,才又猖狂起來。


吳楚古邑一一菜根譚


日本人一直跪到現在,難道是崖山海戰後跪出來的傳統,驚呆了!!!


塗山大蝦


中華領土最大繼承者是當今中國,中華文化最大繼承者是當今日本。日本和南宋可以說是中華漢唐文化兩大主要繼承者,但是南宋之後,經歷蒙元,滿清,馬列三次文化大劫難的摧殘和扭曲, 大部分都已經遺失或變質。而日本恰好都逃過了這三次文化大劫難。新中國繼承了中華的肉體軀幹,日本繼承了中華文化靈魂


ABCDTYP


客觀的說,日本人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在古代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學習大唐。歷史上曾多次有組織的來華度種,用以優良日本人的基因(來華度種所生的後人竟宣稱自己是中華正宗,編造了‘崖山之後無華夏’等謊言,並豢養了數以萬計的文化漢奸廣為傳播,卻有腦殘的噴子們在以訛傳訛)。日本的很多建築物、文化、生活習慣都還是中國唐代時候的風格。而到了近代,進行了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使她們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國家中最發達的。

由於日本民族沒有自身的原創文化,屬於中華文化的子文化,因而一直迷失自己的發展方向。雖然日本人非常追求精益求精,做事非常細緻,但是,日本人其實是在走一種奴性發展的思維道路。缺乏創新精神,別人的東西傳到日本人手裡就會做精並且升級。這就是日本雖然十分敬業努力,始終沒有能在創新型科技方面有所建樹的根本原因。

日本人是非常高明的戰術家,但卻是個拙劣的戰略家。對匠人精神的過度沉迷鑄就了日本製造的口碑和曾經的輝煌,但同時又在一次次的方向性選擇中讓日本人犯了糊塗,白瞎了一手好牌。

凡事都有個度,很多日本人的匠人精神走向了極端,過度的匠人精神其實恰恰害了自己,由於過分的追求精益求精,過分的追求細節而忽略了效率、忽視了成本,甚至在整體反而犯了大錯,造成了很多行業的衰敗。戰略方向上失誤的日本,越注重細節只能失敗越多!

身處島國的日本,自然資源和條件極差,日本人可以在做事方面很精細,但是缺少廣博的胸懷與視野(島國固有的寡民心態),從來都是隻能顧及眼前。充其量也只能是是個二三流國家!

日本戰犯山下奉文被絞死前道出日本失敗根源:日本之所以會有今天(戰敗投降),根本的原因其實是我們喪失了人性,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如果都有一個好母親,來呵護我們的這種本性的話,我們都不會變成今天(魔鬼)的樣子。回去告訴我們的同胞,好好培養善良的母親,善良的女性。這是拯救日本的根本!"

雖然表面上日本已經是接受了歐美先進文明制度,其實這只是出於慣有的"師夷長技"的陰暗兇險的目的,才做的權益之變。

日本女性"溫柔但不善良", 就像日本民族"彬彬有禮但絕不是文明人"一樣,她們的溫柔更多是一陣獻媚雄性的偽裝。到了法西斯時期,日本人的所有"美德"就與人類分道揚鑣了,再也偽裝不下去。

所以軍國主義橫行肆虐的時代,日本女性不但沒有以女性的天性善良挽救喚醒日本同胞,反而更加卑劣的姿態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所以,有了那句發人深思的名言"原子彈下無冤魂",那是全體日本民族所集體犯下的罪惡,其根本就是其母體文化就充滿荼毒人性的毒惡乳汁。。。


青松51990801


國外媒體稱崖山之後在無華夏,這分明是整個華夏民族的恥辱,為什麼一些陝西營銷號藉此嘲諷洋洋得意?難道不認為自己是華夏人嗎?


斯丹德


日本人肯定是震驚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f5610043be4a46b765c80fc5fa04dd30\

8090談音樂


當時日本是鎌倉幕府統治,最高統治者是執權北條時宗,什麼天皇,將軍都是他手裡的傀儡而已。日本史書沒記載北條時宗發出過這樣的命令,日本全國誰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