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有“墨分五色”之說?

姜汝翰.avi


墨分五色,中國畫技法名。指以水調節墨色多層次的濃淡乾溼。語出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五色”說法不一,或指焦、濃、重、淡、清;或指濃、淡、幹、溼、黑;也有加“白”,合稱“六彩”的。實際乃指墨色運用上的豐富變化。清代林紓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個碗內分別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畫來區分濃淡,理解不免機械。

唐代以後,墨分五色更多地是談論墨色的深淺,常常指焦、濃、重、淡、清。焦墨是半乾的墨汁,烏黑而有光澤。濃墨是深黑的墨汁,加了水分而不顯光澤。重墨含水比濃墨多,色相稍淺。淡墨的含水分較多,色相更淺。清墨只有極淡的墨跡,甚至全是水。從深淺濃淡的角度去對應五色,也未嘗不可,比如濃如青,重如赤,淡如黃,清如白,焦如黑。古人聲稱鬼的面色青黑,意味著青色與濃墨對應。彩墨畫名叫重彩,重彩往往以赤色作代詞。元代畫家龔開畫鍾馗嫁妹,畫面女子用重墨塗臉蛋,表示赤色的胭脂。

五代時,科舉考試揭榜時,用淡墨書寫上榜人的名字,功能同朝廷通用的黃榜相似,表明淡墨與黃色對應。清墨的清,指的是透明,其實就是水墨的水。水墨的畫地是白紙,清墨可以視為白色。

在中國畫裡,“墨”並不是只被看成一種黑色。在一幅水墨畫裡,即使只用單一的墨色,也可使畫面產生色彩的變化,完美地表現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 “幹、溼、濃、淡、焦”五種,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幹”與“溼”是水分多少的比較;“濃”與“淡”是色度深淺的比較;“焦”,在色度上深於“濃”;“白”,指紙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對比。各種墨色的特點及用途如下:

“幹” 墨中水分少,常用於山石的皴擦,可產生蒼勁、虛靈的意趣。

“溼” 墨中加水多,與水調勻運用,多用於渲染,或雨景中的點葉、點苔、使畫面具有溼潤之感,或用於潑墨法,表現水墨淋漓的韻味。

“淡” 墨色淡而不暗,不論幹淡或溼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於畫遠的物象或物體的明亮面。

“濃” 為濃黑色,多用以畫近的物象或物體的陰暗面。

“焦” 比濃墨更黑,用於筆蘸上極黑之墨是為焦墨,常用來突出畫面最濃黑處,或勾點或皴。







哎呀馬呀


“墨分五色”存在著一定的誤讀和機械化總結。

“墨分五色”最早出於唐代張彥遠的“運墨而五色具”,後來演變成為“焦濃重淡清”這五種繪畫的用墨方式。

先說後者,後者存在對水墨運用的機械化理解,甚至到了清代有畫家用五個碗盛五種墨色來作畫,有點機械到可笑。“五色”中的“五”作為一個文言文的數量詞理解為“多種”更為貼切,畢竟中國水墨的技法運用和理解,到當今時代是遠不足以用“五”能概括的。

再說前者也存在著後世對張彥遠原話的誤解,張彥遠“運墨而五色具”,其中的“五色”為“青赤黃白黑”相較於西方“紅黃綠”三原色,中國將“黑白”也列入了原色的分類之中,這是中國人獨有的對色彩的理解和貢獻。這樣的理解決定了西方繪畫成為三原色一統天下的“油畫世界”,而中國越來越鍾情於黑白水墨世界的探索。

張彥遠能提出“運墨而五色具”就是中國人對外界色彩的獨特美學理解,他認為使用水墨便可透過物象的表面,窺探自然界的本質所在,即“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意思就是說:黑白的運用,自然就有色彩繽紛,拘泥於表象,反而妨礙了本質的表達。這與中國的哲學一脈相承,也暗合了自唐代文人畫的興起,兩者相輔相成,形成了後來中國畫對水墨的情有獨鍾。

老子《道德經》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這個可以作為中國文人畫崇尚水墨的哲學基礎來理解。

說到這裡,我覺得“墨分五色”,最早的意思是水墨可以表現“青赤黃白黑”,後來演變為水墨可以表達“自然萬物”的本質意象,這種理解應該最全面一些。

圖1:唐佚名《宮樂圖》

圖2:唐韓幹《牧馬圖》




諸城鬍子


因為墨不分色,將無法作畫,,在水墨大寫意尤為重要!下面徐渭這幅畫就說明墨分五色的本質問題在哪裡…中國文人畫喜歡素色,用單一顏色去表現物像,如何讓物體立體化,就在墨分五色的靈活運用上,,還有更深層次的意境表達,盡在墨色,,



邀海上月


墨分五色指的是油煙墨在中國宣紙上落筆後因水分的多少而在紙上呈現的五種深淺不同的墨色。依次為,焦墨,濃墨,重墨,中墨,輕墨。


用戶3916536163586


水墨水畫,要有濃淡乾溼淺深,方顯物象。五色,古以“五行"論說之,五色五音,概而說之,不一定是"五色"。


101528958629汪天壽


墨分五色,中國畫技法名。指以水調節墨色多層次的濃淡乾溼。語出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五色”說法不一。

各種說法

青、赤、黃、白、黑五色,合稱五正色,簡稱五色。五色也泛指紅、綠、紫、碧、流黃五種間色。間字本字為閒,讀音為見。墨分五色,古人有兩義:宋代以後多指墨分濃淡,宋代以前多指濃淡不同的墨跡對應五色。

張彥遠認為山水中的五色,隨著陰晴和季節的變化而有不同的呈現,如果用墨把變化的特徵大體表現出來,就會產生山青、草綠、花赤、雪白等效果,不必塗上空青、石綠、丹砂、鉛粉等顏料。同理,鳳鳥羽毛固然呈現五色,但墨畫的鳳鳥只要意思到了,也會給人五色雜陳的印象。

或指焦、濃、重、淡、清;或指濃、淡、幹、溼、黑;也有加“白”,合稱“六彩”的。實際乃指墨色運用上的豐富變化。清代林紓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個碗內分別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畫來區分濃淡,理解不免機械。

在中國畫裡,“墨”並不是只被看成一種黑色。

在一幅水墨畫裡,即使只用單一的墨色,也可使畫面產生色彩的變化,完美地表現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 “幹、溼、濃、淡、焦”五種,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幹”與“溼”是水分多少的比較;“濃”與“淡”是色度深淺的比較;“焦”,在色度上深於“濃”;“白”,指紙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對比。各種墨色的特點及用途如下:

“幹” 墨中水分少,常用於山石的皴擦,可產生蒼勁、虛靈的意趣。

“溼” 墨中加水多,與水調勻運用,多用於渲染,或雨景中的點葉、點苔、使畫面具有溼潤之感,或用於潑墨法,表現水墨淋漓的韻味。

“淡” 墨色淡而不暗,不論幹淡或溼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於畫遠的物象或物體的明亮面。

“濃” 為濃黑色,多用以畫近的物象或物體的陰暗面。

“焦” 比濃墨更黑,用於筆蘸上極黑之墨是為焦墨,常用來突出畫面最濃黑處,或勾點或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