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王”?有三個理由,很在理

胰腺在人體中是一個知名度不高的器官,但是並不代表它沒什麼用處。在身體的正常運行當中,胰腺分泌的胰液可以中和胃酸,消化糖、蛋白質和脂肪,起到關鍵作用。而當胰腺發生損害甚至是患上胰腺癌時,對於人體而言十分危險,因為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

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王”?有三個理由,很在理

很多專治胰腺癌的外科大夫會受到同行的調侃:手上功夫再溜也沒用,救不活幾個患者。那麼,為什麼胰腺癌這麼難治?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胰腺癌的治癒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王”?有三個理由,很在理

胰腺癌難發現

胰腺位於人體內的最深處,位置是比較隱蔽的,簡單的體檢,根本就不可能發現胰腺部位有癌變的現象;再加上胰腺本身神經不豐富,早期的時候,不會引起疼痛,也缺少典型症狀,大多數胰腺癌患者只是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吃飯時腹痛等消化道症狀,而這些症狀和普通的胃病十分相似,所以多數人會當胃病治,這樣就很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間,致使胰腺癌發展到晚期,提升治療難度。

胰腺癌生長速度比較快,早期極易向胰周組織及周圍脈管系統浸潤,但是,相對有效的治療手段又比較少。

癌症手術風險大

胰腺周圍的正常組織非常多,包括膽管,十二指腸,胃,脾臟等,所以手術的難度是比較大的,術中出現

併發症的概率很大,死亡率高。再加上胰腺是比較小的,容易殘留病灶,導致胰腺癌復發,而復發後的胰腺癌,療效會大大降低。

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王”?有三個理由,很在理

所以,對於胰腺癌,我們要儘量爭取早發現、早治療。而想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平時重視自身出現的異常狀況,最好是能夠定期進行體檢,尤其是

有家族史、胰腺慢性炎症、抽菸酗酒等情況的胰腺癌高危人群,一旦發現異常,請及時治療。

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王”?有三個理由,很在理

因為胰腺癌的生長速度是比較快的,早期的時候就有可能向胰周組織及周圍脈管系統浸潤。所以,局部浸潤和門靜脈侵襲不一定是腫瘤進展的標誌,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術前可切除性評估,來判斷患者預後是否良好,從而制定最佳治療方案,以此提高療效。

舉個例子:如果胰腺癌局部侵犯至膽總管、胃、十二指腸及脾臟,或者是門靜脈受侵未累及血管內膜,這種情況可以考慮手術。但若是已沿血管遠處擴散,或出現多組淋巴結轉移或合併肝臟及腹膜種植,此時就要放棄手術治療。

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王”?有三個理由,很在理

合理的選擇,對我們制定後續治療方案,對提高手術預後是有很大的意義的,所以,醫生在術前一般都會給患者進行術前可切除性評估。

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王”?有三個理由,很在理

近年來,隨著對胰腺癌細胞生物學行為的理解加深及其細胞分子學機制的掌握,分子靶向藥物已經成為新的胰腺癌治療方法,同時也為晚期胰腺癌的治療帶來曙光。目前NCCN專家組推薦中涉及的靶向藥物包括厄洛替尼和帕博利珠單抗。

1、厄洛替尼

一般與吉西他濱聯合使用,用於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有遠處轉移的胰腺癌患者,多作為一線治療方法之一,兩者連用,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2、帕博利珠單抗(K藥)

對於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且狀態良好的胰腺癌患者,若一線治療是氟尿嘧啶為基礎的治療,K藥(2A類)是二線治療方案之一。

胰腺癌為何被稱為“癌王”?有三個理由,很在理

結尾:精準腫瘤學和基於其分子特徵的靶向治療對胰腺癌患者來說意義重大,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命週期,所以,我們也期待能有更多的靶向藥面世,為胰腺癌患者們帶去希望的曙光。

參考資料:1、《一文彙總 | 胰腺癌與靶向治療進展 》.醫脈通腫瘤科,2018-07-02.2、《胰腺癌外科治療進展》.中國醫學論壇報.2011-08-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