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單上的這些糖尿病相關數值,你會解讀嗎?

糖友們每次到門診就診或者住院時,總會接受一系列抽血檢查,檢驗單上有不少與糖尿病相關的檢驗項目,你知道它們的含義嗎?

檢驗單上的這些糖尿病相關數值,你會解讀嗎?

空腹血糖

所謂“空腹”,就是檢測前禁食至少8小時,期間允許攝入適量不含能量的液體,如白開水。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標為4.4~7.0mmol/L,血糖控制良好為4.4~6.1mmol/L。

餐後血糖

糖友平時在家自行監測血糖,一般都是測餐後2小時的指尖血糖;臨床上有時根據需要,還會測餐後半小時、餐後1小時、餐後3小時血糖。所謂“餐後”,是從進食第一口食物開始計算,而不是用餐完畢後再開始計算。

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非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標為4.4~10.0mmol/L,血糖控制良好為4.4~8.0mmol/L。

胰島素

胰島素是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臨床上常測空腹胰島素和餐後2小時胰島素水平。胰島β細胞功能差、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的患者(如1型糖尿病者)除了空腹胰島素水平低,糖刺激後胰島素水平仍然很低。

C肽

胰島素和C肽都是由胰島素原分裂而成,每分泌一分子胰島素就有相對應的一分子C肽生成。C肽不受外來胰島素注射的影響,也不受胰島素抗體干擾,是反映內源性胰島素分泌能力和胰島β細胞儲備功能的良好指標。

檢驗單上的這些糖尿病相關數值,你會解讀嗎?

1分子胰島素原分裂形成1分子胰島素和1分子C肽

糖化血紅蛋白(HbA1c,A1C)

人體長時間暴露於高血糖環境時,身體中許多蛋白會與葡萄糖發生非酶促反應,即被“糖化”,其中就包括血紅蛋白和白蛋白。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負責運送氧和二氧化碳的一種特殊蛋白,在長時間的高血糖條件下可與葡萄糖發生非酶促反應,形成糖化血紅蛋白。人體內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為120天,因此,理論上糖化血紅蛋白可反映近2~3個月的血糖情況,不限採血時間,也不受短期內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改變的影響。

正常人的HbA1c小於5.7%,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目標為6.5%~7.5%,血糖控制良好為<6.5%。

需要注意的是,存在一些影響因素會引起測得的HbA1c無法準確反映血糖控制情況。

一、影響紅細胞的因素

  • HbA1c升高:脾切除、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
  • HbA1c降低: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血液透析、接受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

二、血樣本儲存

  • 貯存時間長,HbA1c升高

三、其他因素

  • 種族差異、藥物影響

由於影響HbA1c測定結果的因素眾多,需要統一的標準化實驗室檢測方法,美國已將HbA1c≥6.5%納入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隨著我國標準化的普及,Hb1Ac或將常規作為診斷糖尿病的指標。

糖化白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GA)

糖化白蛋白是血清裡白蛋白與葡萄糖發生非酶促反應的產物,可反映近2~3周的血糖情況,因此,可以用來評價短期內血糖控制情況,例如降糖方案調整。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糖化白蛋白升高,尤其是1型糖尿病。應該注意的是,糖化白蛋白的結果受血液中白蛋白濃度的影響,因此,腎病綜合徵、肝硬化、甲亢等疾病可對GA的測定造成一定影響,使用GA與白蛋白的百分比來表示更為準確。

糖尿病抗體

包括多種抗體:胰島細胞抗體 ICA,胰島素自身抗體 IAA,穀氨酸脫羧酶自身抗體 GADA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體(IA-2A)、胰島素抗體(IAA)和鋅轉運體8抗體(ZnT8A)。

糖尿病自身抗體的檢查有助於1型和2型糖尿病的鑑別診斷,評估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預測高危人群(1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和伴有1型糖尿病相關的HLA基因型者)未來發展為1型糖尿病的風險。

糖尿病自身抗體一般在1型糖尿病發病之前即升高,當有明顯臨床表現時,胰島素自身抗體常下降至較低水平甚至測不出,然而使用動物源性胰島素後,可能誘導IA再次升高,從而需要更大的胰島素治療劑量。

參考文獻:

  1. 實用內科學(第15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2. A1C Test,Mayo Clin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