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推薦意見一覽!丨指南共識

導讀

中國卒中學會組織國內專家,歷時2年,撰寫了《中國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指南主要分成7個主要部分:卒中組織化管理、腦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管理、腦出血臨床管理、SAH臨床管理、腦靜脈系統血栓形成臨床管理和卒中康復管理。關於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A

IS)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和急性期的其他治療,指南主要有以下推薦意見。

建議AIS患者在發病後24~48 h內服用阿司匹林。對於靜脈rt-PA治療的患者,通常推遲到24 h後服用阿司匹林(Ⅰ類推薦,A級證據)。

➤ 阿司匹林(50~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單藥治療均可以作為首選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方法(Ⅰ類推薦,A級證據)。

➤ 對於適合rt-PA靜脈溶栓或機械取栓治療的AIS患者,不建議將阿司匹林治療作為替代治療(Ⅲ類推薦,B級證據)。

➤ 不建議替格瑞洛(代替阿司匹林)用於輕型卒中的急性期治療(Ⅲ類推薦,B級證據)。

➤ 在不具備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療條件時,西洛他唑可用於AIS患者,可作為阿司匹林的替代藥物(Ⅱa類推薦,A級證據)。

➤ 對於阿司匹林不耐受(有胃腸反應或過敏等)及高出血風險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吲哚布芬(每次100 mg,每日2次)是可行的(Ⅱb類推薦,B級證據)。

➤ 不推薦阿昔單抗治療AIS(Ⅲ類推薦,B級證據)。

➤ 替羅非班對橋接治療或血管內治療圍手術期安全性較好,建議劑量0.1~0.2 μg/(kg·min),持續泵入不超過24 h(Ⅱa類推薦,B級證據)。

➤ 替羅非班和依替非巴肽的療效尚未完全確定,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Ⅱb類推薦,B級證據)。

➤ 對於未接受靜脈溶栓治療的輕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發病2 4 h內啟動雙重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100 mg/d,聯合氯吡格雷75 mg/d(首日負荷劑量為300 mg)],並持續21 d,後可改成單藥氯吡格雷75 mg/d,能顯著降低90 d的卒中復發(Ⅰ類推薦,A級證據)。

➤ 雙嘧達莫單藥抗栓或雙嘧達莫聯合阿司匹林雙聯抗栓是否更有利於預防缺血性卒中的復發,仍需要大量RCT證實(Ⅱb類推薦,B級證據)。

➤ 不推薦三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雙嘧達莫)用於急性非心源性卒中、TIA的治療(Ⅲ類推薦,B級證據)。

➤ 在基礎及臨床前研究中有證據提示神經-血管保護治療可能獲益,但尚未在臨床研究中明確證實能改善AIS患者預後及降低復發。尚需更多的臨床研究證據,目前也有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中(Ⅱb類推薦,B級證據)。

➤ 誘導低溫治療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療效尚不明確,尚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多數研究表明誘導低溫與感染風險增加有關,包括肺炎。誘導性低溫治療應僅在臨床試驗下進行(Ⅱb類推薦,B級證據)。

➤ 不推薦高壓氧治療用於AIS患者,除非空氣栓塞導致。高壓氧治療與幽閉恐懼症、中耳氣壓傷及癲癇發作風險增加相關(Ⅲ類推薦,B級證據)。

➤ 用於機械血流量增加法的裝置用於治療AIS患者的方法尚不完善,療效不肯定,只能用於臨床試驗(Ⅱb類推薦,B級證據)。

➤ 誘導高血壓治療AIS的有效性還不明確,只能在臨床研究中使用(Ⅱb類推薦,B級證據)。

➤ 不推薦對AIS患者常規使用血容量擴張或血液稀釋治療(Ⅲ類推薦,A級證據)。

➤ 目前沒有證據證明經顱近紅外激光治療對於缺血性卒中有益,因此不推薦使用經顱近紅外激光治療缺血性卒中(Ⅱb 類推薦,B級證據)。

➤ 不推薦對AIS患者常規使用高劑量白蛋白治療(Ⅲ類推薦,A級證據)。

醫脈通整理自:劉麗萍,陳瑋琪,段婉瑩.等.中國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節選版)——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管理.中國卒中雜誌.2019.14(7):709-7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