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兵哥哥”登上新華社啦!三次參與大閱兵!128個正步背後,有這樣的故事~

大家還記得10月1日的閱兵盛典嗎?受閱部隊陣容強大,氣勢磅礴,光榮地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

盛典背後有新江干人張中雷的身影。今年年初,張中雷剛從部隊轉業到江乾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算上這一次,他已經先後參與了三次國慶閱兵。

這一次還登上了新華社的“人物週刊”↓


江干“兵哥哥”登上新華社啦!三次參與大閱兵!128個正步背後,有這樣的故事~

天安門東與西華表間相距96米,通過這一“禮儀區”一共要走128個正步。

對於今年42歲的張中雷來說,走過的不僅是一段距離,更是人生中一段最華美的篇章。

從1999年到2019年,從空降兵方隊的“釘子兵”到某裝備方隊的“訓練總指揮”,三次國慶閱兵的參與經歷,成就了張中雷25年軍旅生涯的光榮與夢想。

江干“兵哥哥”登上新華社啦!三次參與大閱兵!128個正步背後,有這樣的故事~

角色:從隊員到方陣總教練


今年5月19日,在杭州市江乾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的張中雷,接到一紙調令,要求他馬上啟程赴北京,有緊急任務:負責某裝備方隊的國慶閱兵訓練。

穿上壓在箱底的軍裝,張中雷又一次啟程出發。

雖然知道作為教練,10月1日那天自己不會走過天安門,但能回到熟悉的軍營,張中雷就像17歲第一次入伍時一樣興奮。

1994年12月,張中雷高中畢業後特招入伍,身材高大魁梧的他被選入三軍儀仗隊。

“不同於別的部隊戰士,儀仗隊隊員代表著國家的形象,來不得半點疏忽。”從士兵到班長,在儀仗隊的幾年間,張中雷幾乎每天都加班訓練,問汗水要動作,問汗水要標準。

在三軍儀仗隊,張中雷共參加迎接外國元首和國家領導人活動60多次。

1998年4月,張中雷被選調至某空降兵部隊。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作為教練兼隊員參加1999年的國慶閱兵。

在張中雷的記憶中,1998年冬天,寒風凜冽。在訓練基地,十幾個隊員趴在地上,腳尖繃直,在隊員的腳跟部位放上一塊石板。這是為了壓腳面,作用在於列隊踢步時腳面和腿在同一直線上。

“那時,每一名隊員的耳朵都起了凍瘡,大家手部、肩部、胯部都被磕腫。”張中雷說。

是什麼讓隊員們咬著毛巾強忍傷痛?張中雷說:“全國幾百萬名軍人,有幸參加國慶閱兵的能有幾人?走上閱兵場,代表的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形象。”

幸運的是,1999年的那次參閱不是張中雷“閱兵生涯”的休止符。

2009年,他又一次站在了國慶閱兵的訓練場上,只是這次,他的身份從受閱戰士,徹底變成了教練員。

今年閱兵,張中雷的身份是某裝備方隊總教練。

江干“兵哥哥”登上新華社啦!三次參與大閱兵!128個正步背後,有這樣的故事~

經驗:單兵訓練決定成敗


當一個個閱兵方陣整齊劃一地經過天安門,坐在電視機前的每個中國人,都不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強大而自豪。

放眼各國閱兵儀式,論隊列齊整,論步伐有力,難有對手匹敵中國人民解放軍。

先後參加三次國慶閱兵的張中雷堪稱專家。

成功秘訣在哪裡?張中雷的答案很簡單:“專業和汗水”。

專業是什麼?張中雷透露,在裝備方隊,站好軍姿是重中之重。軍姿站不好,急著走隊列,那是走彎路。

“前期單兵訓練幾乎決定了成敗。”以張中雷的教練視角,每一位參加訓練的戰士都好似一塊積木。“只要將他們一個個磨得方方正正,後期隊列就是個怎麼排列組合的問題。”

至於如何打磨一個個隊員,就要靠汗水了,來不得半點花架子。

“前期要做好體能儲備。閱兵訓練要吃大苦,耐大勞。”張中雷說。

當年在三軍儀仗隊,年輕的張中雷一站軍姿就是兩三個小時,踢正步小腿上綁著三四斤重的沙包,下了訓練場腿就打晃,晚上睡覺不能蜷腿,躲在被窩偷偷哭……

經過軍營裡的一次又一次錘鍊,他更加明白了作為一名軍人的使命與擔當。

在訓練的時候,他會把一張全家福放在襯衣胸口的衣兜裡,家人的期盼和“陪伴”是他激勵自己的最強動力。

現在成了教練,張中雷常說,閱兵的道路,是留給勇敢者來走的。在近乎“魔鬼式”的訓練中,隊員們平均每天的訓練步數都在25000步以上,練步幅要求走100米偏差不能超過10釐米。

除了練踢腿還要訓練擺臂,臂腿綁上沙包一次訓練就長達一兩小時,“出操一身汗,收操一身繭”,辛苦程度可見一斑。

“每一次閱兵,都是一場持續200多天的漫長‘考試’,天天有評比,週週有考核,訓練中自我加壓是常有的事。”張中雷說,很多時候,汗水浸透了襯衣褲子,順著腿流下來,在地上積成一攤水。每個人都在挑戰著生理和心理的最大極限。

江干“兵哥哥”登上新華社啦!三次參與大閱兵!128個正步背後,有這樣的故事~

欣慰:閱兵場上20年變與不變


對於軍人來說,一生能參加一次國慶閱兵,已是無上光榮。但是這樣的時刻,張中雷已經經歷了三次。橫跨20年,他一路見證了國慶閱兵中的變與不變。

令張中雷欣慰的是,無論是哪個年代的戰士,都始終保持著對軍隊的熱愛,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今年的閱兵,更多的90後甚至00後加入受閱的行列中。這些穿上軍裝的年輕人和前輩們一樣刻苦,一樣珍視榮譽。

張中雷在年輕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身影。那一張張黝黑的臉龐和一雙雙佈滿老繭的腳,是所有受閱戰士和教練員的閱兵“勳章”。

“1999年是什麼標準,2019年還是什麼標準,往同一個標準去靠,再苦再累都能堅持。”

“要說變化,他們的學歷比我們那時候高多了。未來高科技戰爭需要高科技的人才。”張中雷說。20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增強,閱兵訓練的後勤保障也逐漸提高。1999年,張中雷住的是單層小板房,夏天熱得睜不開眼;2009年,受閱戰士住進了有空調的隔熱板房;今年,訓練營區已全是樓房。

“十年前,裝備車輛並排通過,我們還要掐表,用肉眼看,用尺子量。現在車剛過去,電腦上的數據就已經出來了。”張中雷說,有了發達的科技手段,閱兵訓練的時間相比以往大大縮短。

當然,作為一名軍人,他最自豪的還是20年來,國家國防軍事力量的不斷重塑。

“今年,有160餘架各型飛機、580臺(套)各型武器裝備接受檢閱,不僅在規模上超越了歷次閱兵,還集中體現了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的特點,充分展示了人民武裝力量體制、結構、格局、面貌的新陣容、新變化、新氣象。”張中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