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做患者的知“心”人-“心脏英雄”--北京朝阳医院田颖

人美心善,是所有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二病区出院的患者,对田颖的一致评价。她从事着最需要理性的医生职业,却拥有极感性的精神世界,也正是这样一份天生的细腻和亲和力,让她与患者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之桥。

用爱,做患者的知“心”人-“心脏英雄”--北京朝阳医院田颖

信念:对病人负责,应该是设身处地地关照

1995年初,快过春节的哈尔滨天气特别冷,田颖的父亲生病了。当时她在哈医大一院实习。大学三年级的医学生,当时对很多疾病的认识与普通的患者家属没什么区别。

父亲一直高烧不退,同时伴有胸腔积液,到底是什么病,当地医院迟迟没有确诊。在向实习带教老师请教后,田颖辗转得到一个要给父亲做胸部穿刺的建议,但当时那个主管医生特别不情愿实施这个建议,在多次请求之下才同意。

诊室里特别冷,医生让田颖父亲把衣服脱了,趴在冰冷的椅背上,然后开始给准备做胸穿的部位消毒。那个医生拿着二根冰冷的酒精棉签涂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换一个棉签再一遍又一遍地消毒,棉签消毒的范围实在太小了,消毒过程慢慢悠悠的持续了5分钟,老人又冷又怕,抑制不住地浑身发抖。 “老是哆嗦,怎么做啊!”说完,男医生甩手走了,把田颖和父亲留在了身后…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田颖依然清楚地记得每个画面。从那一刻,她就坚定了信念:做医生,一定要时时刻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做一个对用心去爱病人,对病人负责任的医生。

践行:用真心,花时间和患者沟通

70多岁的老奶奶,一说起田颖对她的好,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坐在轮椅上的老患者,在楼道里碰上,马上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恨不得跪下来道谢;固定来看门诊的老病号,总是惦念着她:“田大夫,看您今天门诊中午又顾不上吃饭吧,我给您带了点儿” ……

都说有一种幸福只有医生才有,田颖对此深有体会。在这背后,是她真心实意地付出。

在同事之中,田颖的查房时间可以说是最长的。每到一处病房,她不仅细心询问病人病情,还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一条走廊,从这头走到那头,边走边停,经常有病人过来聊天,满是欢声笑语,病房更像是家。

田颖还有个专门为患者宣教的手机,里面有几百个好友,遇到什么情况,尤其是一些突发或重要的情况,他们都能随时找到田颖。

“我见过在躺在心脏重症室的患者,需要马上手术,却没有家属能给她签字;见过门诊的病人,不停地问:大夫,能不能快点手术,我女儿在美国,说好了7月份要去帮她带孩子;见过儿女不在身边的88岁老人,孤身一人坐三个小时的公交车赶来,取药缴费、拿检查单都得老人自己来,虽然疾病很重也无法做有创治疗,只因为身边没有家属……”因为看到太多类似的情况,田颖希望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为老人们提供一个长期的、可靠的求助渠道,让老人和子女都能更安心。

责任:科普宣教,应该成为医护人员的必修课

诊治病人,田颖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别人说了‘这个手术不好,我不做’。”田颖经常会遇到病人类似的任性质问。

有次,田颖得知一位张大爷因害怕起搏器,一直在找借口拒绝上手术台进行治疗,但是从他的病情看,如果不做,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于是,她拉过一张凳子,坐在张大爷的病床前,一边听大爷说心里话,一边耐心地给他解释手术的安全性,让他克服恐惧心理。最终,张大爷“听话”地同意做了手术。术后,他逢人就说:“真的要感谢美女田医生,我现在感觉身体舒服多了!”

为了让更多老百姓看到靠谱、有用的心脏科普知识, 2013年9月,田颖成为最早一批开设个人医学科普平台的医生,运营微信公众号“朝阳心律频道”(已改名为“哈特瑞姆心脏科普”),最初以心律失常内容为主,随后品牌越做越大,逐渐打造成一个提供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脏外科、心衰、高血压等心脏全科知识的综合品牌。

六年多来,公众号累计发布科普文章1300多篇,多次被人民网、健康时报、光明网、北京晚报、搜狐网、39健康网等主流媒体转载或引用。田颖一直坐镇“主审”,每天不管有多忙,雷打不动担任公众号的文章编辑和校审工作。

田颖觉得,科普与临床医疗不矛盾,甚至应该成为医护人员的必修课,她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新闻媒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医学科普训练营讲师团讲师,不仅自己随时随地做科普,还积极带动身边的年轻医生、医学生、护士等进行科普患教。

为了做好科普,田颖还不断尝试新事物。搜狐号“朝阳医院心内科田颖”累计阅读量近6000万,连续三年获“搜狐自媒体医生领袖”称号。也是北京市“医学科普讲师团”成员,“阳光长城微博专家”成员……2016年她原创短视频科普栏目“田”言秘语,通过视频的方式讲心脏病的科普,图文并茂,轻松易懂,很适合老年人收看。目前节目已发布近120期,其中《快来看,比速效救心丸还管用的心脏病急救药》在今日头条平台上的播放量已达到155万,点赞人数近7000人。

现在,很多认识不认识的患者都成为了“田”言秘语栏目的铁杆粉丝,每周定点收看,有时还会催问“怎么到点了还没发送”,甚至有人指着田颖激动地喊“这不是那个‘田’言秘语吗!” 这让她倍感欣慰。

田颖觉得,给病人的科普讲究“持续且不间断”:病人在门诊的时候就听了一遍,有几个病灶、做什么治疗,专业性很强,时间又短,患者不一定能记得几句。等住院的时候,护士接到病人就会给他从头到尾再讲一遍;查房的时候住院医生又会讲一遍。在病房、走廊的疾病宣传册、科普视频的放映、电视访谈等,都在反复讲。

不仅如此,田颖每年参与或组织各类科普宣教、义诊咨询活动近50场,走进过人民日报社、各个企事业单位,下到过多个城市的各级医院,还有一个个普通社区……,她也走进过中小学,进行心脏猝死预防、急救以及AED使用……

做好了科普,治病和随访就简单不少。田颖说,比如以前房颤的病人总说治不好干脆不治了,现在他们知道这种老年病完全治好不太可能,但治疗就是要尽量延缓它的复发时间,减少引来“大病”中风的几率。

更重要的是,科普宣教架起了一座医患沟通和相互信任的桥梁。田颖所在病房的患者满意度非常高,医患和谐度令同道们艳羡,被患者们一致认可。

“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里一切需要爱的事物,不要任何理由。”田颖很喜欢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的这句话。她说,自己有时会很累,但心里很满足:“做医生是一件积德行善的良心活,要用心用爱去做,医疗一定是要有温度的,治的是病,面对的是人。因为我一直在践行自己的追求,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我觉得是一种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