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警方:警惕假冒微信公众号诈骗

随着新媒体运营的不断发展,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好,但是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冒充商家“正牌”公众号,且制作模仿得很“真”,以此来实施诈骗,骗取市民钱财。

案例:

1、东陆桥派出所接到群众徐某某报警称,其儿子小王在“毒”APP上看到有人在卖鞋子,他就联系对方购买,对方让他添加为微信好友,随后小王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支付给对方2000元作为球鞋费用。支付完成后,对方以球鞋海关因重量问题被扣为由,又让小王支付1599元。随后几天小王发现在微信上无法与对方联系,通过APP也联系不上对方,才发现被骗。

2、市民赵某向西华派出所报警称,其被一个名叫“安全支付助手”的微信公众号诈骗799元,后经民警调查发现“安全支付助手”并不是一个微信公众号,而是一个普通的微信仿照正规微信公众号建立的一个假冒账号。

3、陈某某向金碧派出所报警称,他收到了一条署名为昆明交警的短信,内容为:“陈XX您好:您的车辆六年免检今日到期,请微信公众号搜索“昆明车辆极速审验”关注并线上年审,申请免检合格标志足不出户寄到家。”陈先生一看车辆相关信息数据都是正确的,便按照要求操作,后被骗4000余元。

诈骗手法

1、不法分子模仿一些有名头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进行模仿制作虚假账户,这些微信公众号用着官方口吻的宣传语,显眼的企业LOGO,受害人关注浏览信息,多为官方内容,所以就容易相信所谓的“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一旦跟其指示要求操作,非常容易泄露个人信息,从而导致被骗。

2、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微信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

对微信信息应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贪心、重核实。注意区分公众号的真假,如果是不确定的公众号,查看其“更多资料”—“账号主体”,如果是官方公众号信息会比较齐全,可能包括:媒体/机构名称、认证时间、机构类型等,而个体虚构的公众号会显示“个人”。无论是兼职找工作还是传播网上信息,都要准确核实,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信息,找工作当然最好去正式的招聘市场或者官方网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