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丨逐渐消失的家装格局,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中堂丨逐渐消失的家装格局,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房屋建造史中,中堂可以说是一个房屋最受重视的部分,它既是世家豪门与达官贵人的脸面,又是主人尊严的象征。在中堂的布局中,同样也是极为考究的。传统意义上的中堂陈设,它的含义包括了正屋的整间房子布置,但随着时代的改变,中堂变成了纯粹的会客厅,中堂文化也被人们渐渐淡忘,只有在极少数家中还能看到这种传统文化。

▌中堂的由来

“中堂”最开始是宰相的尊称,自唐朝开始,在《辞源》中这样写道:“唐设政事堂于中书省,以宰相亲领其事”因此“中堂”就取自中书省与政事堂。”

中堂丨逐渐消失的家装格局,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直到明初时,朱元璋废除宰相之位,设六部。“中堂”更多的是对六部核心的官员一种尊称。慢慢的,中堂演变成世家中最尊显地位的厅室别称。

▌中堂的礼仪文化

我们知道,古代人们居室坐北朝南,自然以南方为上方,北方为下方。所以左手为东方,右手为西方——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等于一日从左手边开始,右手边结束。

中堂丨逐渐消失的家装格局,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因此很自然的,左为阳,为吉,右为阴,为凶。即是老子说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中堂的摆放原则

在古代,中堂的家具摆放原则是,尊严第一,舒适次之。中堂摆设遵循大为贵,小为贱;重为贵,轻为贱等等的法则。

中堂丨逐渐消失的家装格局,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而这个法则,在民族工艺品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式的红木古典家具,讲究大,高,宽,深。最忌讳的是矮,小,窄。在造型上面,始终讲究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风范,这是中堂摆设红木古典家具的灵魂所在,同样也体现出强烈的尊卑观念。

▌中堂的使用功能

中堂,又称“厅堂”,所处位置都是房屋布局中的核心。如果我们留意一些古籍或影视作品,就不难发现,家有贵客登门,主人家必定将其引到中堂上座,以示未曾怠慢贵客;家中若出现大事,同样也是召集家族众人,于中堂议事;而儿孙及冠或有所功名,除了入宗祠叩谢祖宗保佑之外,必定会入中堂面见族长受其训诫。

中堂丨逐渐消失的家装格局,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中堂,它既是重要客人的接待之处,也是家庭议事的主要场所,更是对子孙进行人生立志教育和伦理道德感化培育的中心。

▌中堂的空间布局

中堂丨逐渐消失的家装格局,值得思考的文化遗产

在中堂的摆设中,最常见的就是太师椅,官帽椅的成对组合,长案条,花架,桌几的组合成的家具摆设。以厅堂布局中心为准,正对厅门的墙面必定放置长案条,上设各种礼仪用具,或陈放花瓶等装饰,案条上挂中堂画,左右对联,上设匾额,案条前方,设八仙桌一张,太师椅或官帽椅一对。同样,中堂从主客位置自下而上的摆放成对的扶手椅搭配桌几,用于接待多位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