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造車,雅馬哈卻退出汽車行業,說明造車不僅僅是依靠技術

在2019年東京車展上,雅馬哈發言人Naoto Horie對媒體表示,雅馬哈將退出汽車製造行業,此前亮相的兩款概念車也將不會進行實際的量產。

據說,雅馬哈當年意欲挑戰本田摩托車的地位,差點被本田搞破產,危機時刻豐田注資雅馬哈,讓其起死回生。後來,兩大集團相互交叉持股,因為旗下株式會社利益錯綜複雜的關係,相互博弈以及相互幫助讓兩大集團達成共識,豐田不做摩托車,雅馬哈不做汽車。

恆大造車,雅馬哈卻退出汽車行業,說明造車不僅僅是依靠技術

雅馬哈這次宣佈不做汽車,會不會是想起了當年的承諾,我們不得而知。公開的報道是,雅馬哈總裁Hidaka認為,公司無法確定量產後的雅馬哈汽車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即使其兩款概念車型的研發工作已接近量產,但考慮到不穩定市場因素,公司決定放棄製造自家品牌的汽車。Naoto Horie表示,“汽車不再是我們長期計劃中的一部分。這是公司總裁Hidaka針對可預見的未來而做出的決策,因為我們無法找到一種方法,讓我們所推出的兩款車輛可以在嚴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恆大造車,雅馬哈卻退出汽車行業,說明造車不僅僅是依靠技術

很多人覺得可惜,若是放到中國市場,如果有哪一家有雅馬哈的技術,一定會拉開架勢,大幹一票。實際上,豐田大名鼎鼎的2000GT就有雅馬哈的貢獻,代號MF10L的2.0L直列六缸發動機也是由雅馬哈負責研發。YAMAHA旗下的山葉發動機株式會社也長期為豐田提供高性能發動機。

恆大造車,雅馬哈卻退出汽車行業,說明造車不僅僅是依靠技術

最近宣佈退出汽車市場的不僅是雅馬哈,英國知名的電器製造商戴森公司早在10月11日就宣佈退出造車行業。戴森在2017年進行新能源汽車領域,並稱已經造出了原車,但是由於在商業上行不通,也不得不選擇放棄研發。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恆大,2018年6月,恆大以67.46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造車計劃首次公開。11月,恆大入股廣彙集團,為汽車銷售做好鋪墊。今年,恆大先後收購瑞典 NEVS、荷蘭e-Traction、英國Protean等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權,入股日本動力電池企業卡耐公司,獲得了汽車製造、動力電池、輪轂電機等技術,製造基地也在瀋陽落成,6月29日,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國能93車型量產下線儀式在天津舉行。

相比恆大依靠雄厚的資本,短期內就拼成了一個完整的研發、製造、銷售、服務體系,戴森提到“商業上行不通”,而雅馬哈總裁Hidaka認為“公司無法確定量產後的雅馬哈汽車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可以看出,兩者並非單純地對技術缺乏信心,而是更多地擔心技術以外的因素。

這是個資本過剩的時代,時逢當前全球經濟消沉,對於汽車這個有著百年曆史的成熟行業來說,此時想進入,面臨的競爭將會異常激烈。除了技術壁壘以外,更多的競爭來自於技術以外的因素,那就是資本、人才和銷售體系。

技術實力雄厚的雅馬哈此時宣佈退出汽車行業,對於那些造車新勢力不能不說是一種提醒。諸如蔚來、前途、威馬、小鵬、零跑等企業,如果單純靠著技術和資本試圖彎道超車,還是多看看雅馬哈、戴森這樣的企業,再看看恆大這樣的企業的做法,從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與短板,及時調整,才有可能讓造車的路走得更平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