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為什麼要親自到法場救張五哥?發個諭旨不就行了嗎?

青燈問史


康熙親自到法場救張五哥正是康熙的厲害之處。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對任何事情的處理,盡顯帝王心術,權謀老道,又不失仁慈形象。

刑部發生了冤獄,不管案件大小,首先責任在誰?實際上無論怎麼講,康熙的天下,康熙是管理整個帝國的真正靈魂人物。刑部發生這樣的案件,至少輿論會把責任堆在康熙頭上的,但那個年代沒人敢直接說天子的不是。

因而這件事情的實際責任人是負責主管刑部的太子胤礽。沒有他的默許,這類事情是決計不可能發生的,因為一步步問責下去,誰都吃不了兜著走。況且胤礽開銷大,就指著吏部、刑部撈錢呢。所以這類貪汙受賄、花錢買命的勾當,真正責任人的確也在胤礽這個層面。

胤礽之過本身也是康熙之過,但是康熙實力甩鍋的手段在第一集裡觀眾們就見識過了。

康熙48年大水,要救災,但是國庫無銀可用,周邊省份無糧可調。康熙一句自己把國事託付胤礽及諸位皇子,結果就弄成這個樣子。雖然貌似在說這事是自己的責任,但是別人一聽,都是胤礽不爭氣,辜負了康熙的厚望啊。

而更關鍵的是這次是俠王胤祥直接找到康熙捅破這個事情,拉著康熙直奔刑場救人的。


俠王胤祥在劇中實際上就是一個“忠義”的象徵,他是康熙臉面。所以跟著胤祥去刑場救人,絕對是不只是因為情況緊急,來不及下旨。因為來不及下旨,還可以傳口諭麼。

而是這件事情的惡劣程度,是由民間開始發酵的。張五哥的妹妹阿蘭千里進京喊冤申訴,最終找到了胤祥,偏偏胤祥還和他有一面之緣,曾經在江夏鎮寄宿張五哥家時,見過阿蘭。

所以康熙聽完胤祥的介紹,對此案的惡劣影響心知肚明。所以要澄清這種惡劣影響,表面此事只是基層官員的貪贓枉法,最好的做法就是在菜市口人山人海的地方,親自出現,糾正冤假錯案。如此一來不單單可以消除惡劣影響,更是難得的一次口碑宣傳。康熙原來也是嫉惡如仇,痛恨官員貪腐的。這就是傳統說的,皇上都是好皇上,都是官員太壞。

當然此刻康熙並不清楚,這次刑部冤獄,張五哥被宰白鴨,牽涉方面廣泛,涉及人員眾多,影響惡劣,後果嚴重。這裡已經不是簡單的刑部官員的收受賄賂、不辨黑白、草菅人命。

因為此案的真正犯案的主角是九阿哥胤禟的門人任季安和劉八女,而這兩人控制之下的江夏鎮又是胤禩集團的地下資金池,這個資金池籌措的資金大部分被用於胤禩的奪嫡活動;而這兩人有恃無恐的背後,更是牽涉到任季安的哥哥任伯安。此人更是利器,他在吏部當差的時候,曾經花了十年時間,抓了300多個朝廷官員的小辮子,整理出了一部《百官行述》。

所以這就意味著,雖然任伯安、任季安、劉八女身處江南,任伯安職節也不大,甚至任季安、劉八女就是個土財主,甚至沒有功名,但是他們卻是真正的“奪嫡神器”。《百官行述》就是“大棒”,江夏鎮的銀子就是“金元”。誰擁有他們,誰基本上就能控制整個京城的大小官員。

康熙讓胤礽主管戶部,他賣官鬻爵、讓他主管刑部,他買賣人命。這讓康熙深深失望了,所以對於刑部冤獄的清查,原本是希望胤禛再接再厲的,結果胤禛病了,只能胤禩上了,但是康熙多了一個心眼,讓胤祥一起審理。

也正是後來胤禩和胤祥共同審理這個案子的時候,胤禩做得太絕,為了撇清關係,讓胤禟直接把任季安和劉八女鎖了交官。這才導致了任伯安轉投胤礽,才牽出了《百官行述》。也最終因為胤礽和任伯安的那封書信把胤礽徹底拖下水。

但是對於張五哥這種落難之人,康熙把張五哥放在自己的身邊,做貼身侍衛。

實際上按照程序,這種做法是不可能實現的。但之所以實現了,那是因為胤祥奮不顧身去就的人絕對也是重情重義之人,另外張五哥自己也說了是因為為了父親才給任季安頂罪的。康熙從內心中對身邊的其他人是不信任的,自己的兒子們爾虞我詐,爭權奪勢,太子胤礽一灘爛泥扶不上牆。所以康熙此刻最願意去相信張五哥這樣的人。




炒米視角


發諭旨自然是可以的,但康熙之所以親臨,而不是發封諭旨了事,是因為他覺得有必要出手震懾一下這群牛鬼蛇神。



因為刑部冤獄牽涉甚廣,裡面的利益關係盤根錯節。首先,主管刑部的太子胤礽自然就難辭其咎。他為了個人私利,夥同刑部官員肖國興等人,不僅買官賣官,甚至調換人犯,草菅人命。

第二,調換的人犯涉及到任季安,就是他買通了刑部,用張五哥替換了自己,張五哥因此稀裡糊塗地被審明定罪,押上刑場。任季安的哥哥就是任伯安,再加上江夏鎮的劉八女,這幾個人在揚州掌握著九爺胤禟的錢袋子,而九爺胤禟有是八爺胤禩的人,屬於八爺黨的重要成員。

這些事康熙表面不露聲色,但卻心知肚明。

而康熙面對這場駭人聽聞的刑部冤獄,不是發個諭旨了事,而是親自到場,戳破騙局,一方面是想消除一下此案對朝廷的惡劣影響,另一方面也是想借重審刑部冤獄,動一動這些盤根錯節的關係。



因為事關任季安,自然就事關任伯安和劉八女以及九爺胤禟在揚州的既得利益集團,拔出蘿蔔帶出泥,這就直接動搖了胤禩和胤禟多年在揚州經營起來的錢袋子。

此外,查刑部冤獄,也直接針對太子胤礽。雖然康熙對胤礽近乎失望透頂,但此時他依然顧念著父子之間的親情,也考慮到廢太子後有可能會引發的奪嫡之爭,蕭牆之禍,所以他似乎並不想對胤礽趕盡殺絕,只是想借刑部冤獄再次震懾太子,令其懸崖勒馬。

於是,康熙特意安排了胤禛去查,一方面繼續樹立其“孤臣”形象,另一方面也考慮到胤禛還是比較堅定太子黨,所以特意安排他去查刑部冤案,至少關鍵時刻不至於落井下石。

結果令康熙始料未及的是,胤禛也對他耍了心機,故意把自己弄病躲掉了查案,而胤禩又積極報名查案,康熙也只好讓胤禩去查。但他又派了胤祥輔助胤禩,而胤祥與胤禛一樣,也是比較堅定的太子黨,從中也可看出康熙此舉也是在利用胤祥保護胤礽,並暗中防備胤禩。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康熙之所以過問此案,也是在還張五哥一個清白的同時,鼓勵和提倡他的孝心孝舉,後來又把張五哥放在身邊委以重任,目的是想給即將陷於奪嫡之爭的諸皇子們提個醒,告訴他們不要因為爭一個皇位而拋卻了父子兄弟之間的情意。


達摩說


導讀:張五哥在《雍正王朝》中雖然是戲份並不太多的配角,但其在劇中起到的推動劇情發展、彰顯主角人物性格的作用,一點也不比主角少。於“江南募捐”過程中,張五哥對於皇四子胤禛等人的冒險招待,為後來“花錢買命案”的發生奠定了劇情發展的基礎;被拉去替人定罪的張五哥,因為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關注而被擢升御前帶刀侍衛。為後來的皇子奪嫡乃至帝王心術彰顯奠定了基礎。

在張五哥被開刀問斬的關鍵時刻,康熙皇帝在皇十三子胤祥的引領下,親赴秋決大典法場,救下了張五哥。

作為大清王朝的皇帝,康熙皇帝為何救下一個人,還得親自前往?一道諭旨,不就什麼都解決了?


對於康熙皇帝親赴法場的問題,並不用過多糾結,更不需要從當時的政局環境乃至皇子之間奪嫡的具體情形進行原因分析,只需要瞭解清朝時期的制度和康熙皇帝的心理活動就可充分理解。

張五哥的妹妹阿蘭隻身前來京城,找到了“俠王”皇十三子胤祥,對於此等駭人聽聞的大案,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的義憤填膺,正是康熙皇帝必然會有的憤怒態度。

秋決大典,張五哥等人正要開刀問斬的時候,皇十三子胤祥衝破人群,大聲喊道:

“刀下留人,犯人有假!”

這時候,刑部侍郎黃體仁給出了康熙皇帝為何需要親到法場救人的原因所在:

“十三爺,這些犯人都是三審三決,最後定罪,豈會有假!秋決大典,耽誤時辰,誰能擔待?”

黃體仁口中所說的“三審三決”啥意思?

所謂“三審”即為“三司會審”,乃系古代中國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審判制度。“三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會審”即為清朝對於“死刑複核”等重大、疑難案件會同審理制度的說法。

《清史稿·志九十·職官一》記載:

刑部

掌折獄審刑,簡核法律,各省讞疑,處當具報,以肅邦紀。都御史、大理卿詣部偕尚書、侍郎會鞫,各麗法議獄,曰會大三法司。讞上,復召大臣按覆,然後麗之於闢。

也就是說,刑部乃系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

《清史稿·志九十·職官二》記載:

大理寺

掌平反重闢,以貳邦刑。與刑部、都察院稱三法司。凡審錄,刑部定疑讞,都察院糾核。獄成,歸寺平決。不協,許兩議,上奏取裁。並參與朝廷大政事。

也就是說,大理寺乃系主管對於刑部審理案件的複核;

都察院

掌察核官常,參維綱紀。率科道官矢言職,率京畿道糾失檢奸,並豫參朝廷大議。凡重闢,會刑部、大理寺定讞。祭祀、朝會、經筵、臨雍,執法糾不如儀者。

也就是說,都察院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乃系中央法紀監督機關,既審核死刑案件,另外參加秋審、熱審還監督百官。

也就是說,對於張五哥這等“死刑”案件,必須經過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個中央司法機關會同審理。三者職權有所不同,“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糾察,大理寺駁正”。

也就是說,黃體仁口中的“三決”之“第一決”乃系都察院的認可;“第二決”乃系大理寺的認可;最後的“第三決”才是“三司”將案件處理意見上呈皇帝,有皇帝親自對死刑案犯的“勾決”!

這說明什麼?

說明對張五哥等死刑案犯的處理,是經過全國最高司法衙門、糾察衙門、監察衙門和皇帝最後定下的案件。“秋決大典”更封建皇權社會歷史悠久之“春天定罪、秋天問斬”的隆重處決大典,如果沒有皇帝的諭旨或者皇帝親自前往,哪怕是皇十三子胤祥這樣的當朝皇子,監斬官們也有權利予以反對,沒有任何權力影響“秋決大典”的正常進行。

那麼,康熙皇帝為何不直接交給胤祥一道釋放張五哥的諭旨,還非得親自跑到法場?

這個就更容易理解了!

經過“三審三決、最後定罪”的死刑案件,於堂堂全國最高司法衙門中出現這等“花錢買命”的荒唐大案,康熙皇帝的相信程度肯定不高,他斷然不會單憑胤祥的幾句話就下達釋放自己親自勾決的死刑案犯。

所以,他必須前往親自驗證,才行!


參考文獻:《三堂會審》、《清史稿·志九十·職官一》、《清史稿·志九十·職官二》

(文中具體人物和故事情形皆出自《雍正王朝》,並不以具體史實為依據,煩請辨識!)


正說清代十二朝


康熙必須要出場,因為當他得知在京城竟然發生如此荒唐的邢場舞弊案的時候,康熙就已經意識到一場大亂在所難免,他必須要親自出場來查證事實。

為什麼一個冤獄案件可以讓皇上親臨現場?平心而論歷朝歷代難道沒有類似的案件嗎,難道康熙前面主政的前幾十年國內沒有這一類的案件嗎?其實都是有的,但這一件太過於特殊,或者說牽涉的政治力量實在太過於驚人!



原本被處決的人犯是誰?答案是江南鹽茶道官員任伯安的兄弟任季安,而任伯安又是什麼背景呢?是江夏鎮,那個曾經被康熙皇帝賜為天下第一鎮的大地主劉八女的姻親,任伯安早年是八爺黨下面的門人,那江夏鎮的劉八女自然也跟八爺黨掛上了關係,可偏偏涉及到的刑事案件一向由主管刑部的太子來主導,當替罪羊張五哥的妹妹阿蘭跑到北京告狀,十三爺緊急將情況上報到康熙的時候,這錯綜複雜的利益必然會讓康熙意識到這是一潭很深的水,恐怕也只能依靠自己才能制止這樣的混亂和冤案發生!



任季安是板上釘釘的死刑犯,竟然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北京來了個偷樑換柱,沒有刑部主管官員的許可,這種調包操作的了嗎?而主管刑部的太子敢說自己不知情嗎?要命的是任氏家族原本是八爺黨的力量,怎麼會與太子建立了聯繫?這一時期已經經歷了太子第一次被廢,難道復立之後的太子不但沒有選擇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的擴充力量?以至於連江南最大的江夏鎮都收入到了自己的囊中?如果這一切屬實,那也就將意味著之前經歷過被廢除的太子黨不但沒有實力受損,反而元氣大增,而在選舉太子過程中遭受重大打擊的八爺黨自然又會輕而易舉地通過這個把柄再一次向太子發起反擊,畢竟任伯安原本是八爺黨的門人,從中查找線索再輕鬆不過,表面上這是一場來自於京城的冤案,但在冤案的背後早已暗流湧動,如果自己不親臨現場將馬上到來的死刑立刻叫停,一旦冤案徹底發生,損毀的不僅僅是朝廷的臉面,徹底坐實的冤案會讓八爺黨再次選擇向太子黨發起反擊,而面對證據確鑿的太子黨,康熙到底是保還是不保呢?所以刑場問斬的那一瞬間,就是清朝朝野大亂的開始,康熙必須不顧身份的立刻叫停這次刑場處決!


遼寧資深球迷


《康熙王朝》中,康熙親自到法場救張五哥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康熙接到十三爺的密報,說法場上被判死罪的不是真正的犯人任季安,而是替罪的張五哥。在京城,在天子腳下,光天化日之下敢如此妄為,這在康熙朝此前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康熙不敢相信,但是十三爺密報的,他又不可不信。為了確定這件事情的真假,他必須親自到法場,確認是否有張五哥頂替之事,同時掌握第一手證據。

二、康熙心中已經認定這件事情八九不離十就是真的。那麼這樣一件案子,經過有司衙門會審,居然可以出現冒名頂替這樣的枉顧王法的大案,其中涉及的官員必定不少,而且有高官甚至有皇子參與。如果康熙不出現在現場,僅僅是派了人去宣諭旨,在如此大的勢力面前,派去的人會不會和他們同流合汙?會不會故意在路上耽誤時間?即便真的對確認了任季安是頂替的,能不能把證人張五哥這個重要的證人帶走?這些都是問題,都存在變數。因此,康熙必須自己出馬。


老羅侃史


康熙親自到法場就張五哥,都是因為胤禛和胤祥想報仇!

在江夏鎮那晚,對胤禛和胤祥兩位皇子來說,是奇恥大辱!

在《雍正王朝》中,胤禛和胤祥從江南籌款得勝而歸時,剛好路過江夏鎮。也是巧了,當晚江夏鎮的莊主劉八女要宴請貴客任季安,所以,禁止外人留宿。幸好,胤禛一行人遇上張五哥。張五哥俠肝義膽,熱情好客,就私自將他們帶進了莊子。

因為此事,胡管家帶人來找張五哥麻煩。在危急時刻,胤祥和胤禛出頭,救下張家三人。而胤禛也很硬氣的對劉八女說,我的名字你不配問。劉八女為了找回臉面,把康熙賜給的匾額掛在大門口,逼胤禛一行人下馬通過。

胤祥非常生氣,罵江夏鎮時狼窩子:我老十三長這麼大,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氣!

胤禛也很憤怒,對下面人說:以後,誰也不許提江夏鎮這三個字!

因為這件事,胤禛和胤祥算是把江夏鎮劉八女拉進了自己的黑名單。只要有機會,胤禛等人肯定要使勁收拾劉八女!!!

張五哥這件事,剛好給了胤禛報仇的機會!

任季安逼死婦女,犯了死罪。而任季安的兄長任伯安剛好是劉八女的姐夫。因此,劉八女騙張五哥出來替任季安定罪,說是關幾天後,任伯安就會找人把他放出來。這才有了之後刑部“宰白鴨”的事。

張五哥被關進去以後才知道,這次是必死無疑。但是,如果他翻供的話,張五哥的父親會被判偽證之罪,流放三千里,打八十棍。(必死無疑啊)。所以,張五哥只能等死。

幸好,阿蘭上京城找到老十三,請老十三幫忙救張五哥。

老十三和老四一商量,這事必須鬧大!

如果,他們只想救張五哥的話,完全可以私下解決掉。畢竟,刑部的人理虧、老八和太子也不會阻攔。可是,老四還有別的想法。

第一,這個案子首先牽扯到九爺的門人任季安和劉八女!劉八女的江夏鎮已經被胤禛和胤祥記在心裡了,這次剛好報仇!而他們又是九爺的門人,那麼,八爺一黨也脫不了干係。事情的發展也確實如此,此事被揭露以後,氣得老八把和任伯安有關的書信都撕了燒掉。

第二,刑部是太子主管,徹查刑部的話,太子也會被牽扯進去!剛好讓皇帝看看太子是怎麼監國的!而且,老四胤禛心裡一直有奪嫡的想法,否則,他也不會請鄔思道這樣的“陰謀之人”入府。所以,有機會給太子鬆鬆土,胤禛也是樂意乾的。

所以,為了把老八和太子都給提溜出來,這件事必須鬧大!不給他們“模糊”過去的機會!只有讓康熙親眼見了他們如何“宰白鴨”,康熙才知道這群官員是如何欺騙他的!

康熙之所以能夠親臨法場,主要是出於其作父親的心態。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子女最多的,光兒子就有35人!可是,這些兒子長大以後,卻為了皇位爭得你死我活。康熙覺得很累,這些兒子都不是真的孝順自己。

胤祥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他向康熙將張五哥事情的時候,除了講自己查明的案情以外。肯定,還要向康熙說張五哥的孝心:張五哥為了不讓父親承擔“偽證之罪”(流放三千里,仗八十),明知是死,也不翻供。

張五哥敢為了自己父親從容替死,其孝心真是讓身為人父的康熙感動。所以,康熙必須要親眼看看這位大孝子!

等康熙在法場上見到張五哥,確定胤祥所言非虛以後,很是感動。除了命令徹查此事,康熙最後還把張五哥留在身邊當侍衛。讓這樣一位孝子在身邊,康熙也是希望皇子們能向張五哥學習。不要光顧著爭權奪利,要多為君父分憂。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雍正王朝》康熙為什麼要親自到法場救張五哥?發個諭旨不就行了嗎?(瞭解更多古代史,請關注長城說歷史)

從雍正王朝中來看,張五哥是在四阿哥胤禛去江夏鎮投宿時而遇見,此人忠厚老實。就因為這一面之緣,便讓他的命運有所轉變。作為一個江夏鎮的村民,平時很少與人接觸。誰都不曾想到,就這樣一個人,竟能成為康熙皇帝身邊的貼身侍衛。

長城君今天聊聊,張五哥要被臨時處死時,康熙為何親自到法場營救?

先談談,四阿哥胤禛為何要到張五哥家投宿?

說到此事,那要從胤禛與胤祥賑濟災民說起,受康熙所派,他們前往揚州賑濟。當時國庫沒有銀子,要到揚州本地籌集銀子與糧食之後,才能賑濟災民。這也是一個比較難辦的差事,可是胤禛在康熙面前接下了。其實,這個地方也是九阿哥的地盤,也正藉此機會,整頓一下,八爺胤禩的門人。

隨後,四阿哥胤禛便啟用田文鏡,讓他抽糧賑濟災民。這也是雍正第一次啟用田文鏡,也是田文鏡抓了這次機會,便開始了他的仕途發展。也是在這裡認識了李衛等人,經過培養成為了雍正的心腹。

賑濟災民與搶修河堤之事做完後,胤禛與胤祥在回去的路上,便在張五哥家中借宿,就在當晚便讓張五哥家,從此不曾消停。

在胤禛他們一行人借宿張五哥家時,便被劉八女的手下得知,想企圖搶奪胤禛他們身上的財物,就有了大打出手的事情。雖然胤禛嚇走了劉八女一行人,可是,劉八女就與張五哥家結下了樑子。

胤禛他們回京不久,張五哥便出事了,便做替罪羊。

而後此事,讓張五哥的妹妹告訴了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又告訴了四阿哥胤禛。由於胤禛的心機比較深,也是為了想剷除八爺黨的勢力。把此事鬧大了,後康熙也知道了此事。

康熙要救張五哥,可以下一道聖旨就可以了,為何要親自到法場上救?

長城君給您細細道來。

其一,康熙想通過在法場上抓到這些官員們的有力證據。康熙很清楚,要對付這些官員,一定要抓住有力的證據,不然很難制服他們。

其二,康熙想通過此事更進一步的得到民心。眾所周知,康熙皇帝都是以民心為重,以寬仁治天下。所以他做事首先考慮天下的老百姓,也考慮怎樣做可以得民心。

其三,康熙皇帝想重用張五哥。作為康熙皇帝遍佈都有他的眼線,對於張五哥本人來說,肯定是瞭解的透透的,也就是說康熙提前就知道,此事的來龍去脈,也想重用張五哥。

長城君曰:對於康熙想通過張五哥此事,把這些官員進行懲治,也有想重用張五哥之意。也是想通過此事打擊八爺黨的勢力,讓雍正以後有機會登上黃帝的寶座。


長城說歷史


張五哥是《雍正王朝》中虛構的一個人物,書中由於九阿哥胤禟的門人任季安犯事,為了逃避刑罰與劉八女定下毒計,讓貧民百姓張五哥和他爹張老漢做替罪羊,來代替任季安接受死罪,張五哥的妹妹阿蘭向十三阿哥求救後,十三阿哥才把事情告訴了康熙皇帝,康熙知道後,沒有發諭旨也沒有發詔書或者聖旨,而是親自趕赴刑場救下張五哥。一句“朕來負責”,震驚全場。

那麼康熙身為九五之尊,為什麼會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平民而趕赴刑場救人?他為什麼不發諭旨?

由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事情牽扯之多,影響之遠,超出康熙的預料,引起了他的震驚

劇中鄔思道說過一句話:“張五哥這次經歷的“刑部冤案”,是“大清建國幾十年所為所未聞的””。在古代,皇帝才是掌管天下的主宰,只有他一個人能決定天下眾人的生死,而刑部是他手下專門維護正義,同時又維護治安的,他不能容許在他眼皮子底下,刑部明目張膽的草菅人命, 而沒有經過他的允許,這次出現的“頂罪掉包案”深深地打了康熙的臉,褻瀆了他引以為傲的“皇權”,甚至動搖了皇帝的威嚴與皇家統治的根本。

而且一個小小的百姓張五哥,一件本不起眼的刑部的冤案,竟然牽扯了太子、皇子與各級官僚體系,這已經不再是形式上的冤案,這已經動搖了清朝的根本,所以他不得不重視。

康熙親自去現場,不是因為張五哥,而是要表明自己一查到底的決心與態度

康熙在這之前不知張五哥是何人,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既沒有下達詔書也沒有下達聖旨諭旨,而是親自趕赴刑場去救人,這恰恰表明了自己的震驚與憤怒,以及對這件事的重視,他關心的不是誰被冤枉了,他關心的是他的天下他的百官竟然腐敗到根上了,所以他必須要表明自己嚴查此事的決心,如果他不這麼做,那麼朝廷百官甚至他自己,都會在百姓心中名譽掃地,而百姓一旦失望到極點,那離王朝的毀滅就不遠了,所以他不能也不敢不重視這件事。

為雍正繼位提前鋪路

首先張五哥誠實忠勇,康熙身邊缺少這樣的人,而且一家被朝廷貪官迫害,也知根知底,而且張五哥的妹妹阿蘭與十三阿哥之間的感情,康熙也能看得出來,十三阿哥又是四阿哥胤禩的人,也就相當於為雍正提前找了以為忠心耿耿的侍衛,其實康熙這麼做,也是在為雍正親政後鋪路。

所以,康熙帝迅速的在腦海中將他赴刑場救人這件事的利弊綜合權衡後,他決定親赴刑場救人。


丫丫說史


皇帝親自到法場救人,在一般的正史劇中是很難看到的,就算是一般的文學作品也很難見,畢竟皇帝的身份和職責不允許其親赴刑場。

《雍正王朝》中,張五哥由於替任季安頂罪被騙,妹妹阿蘭沒有辦法,跑到北京找到十三爺胤詳幫忙。為了救張五哥,老十三找到老四胤禛,老四胤禛說:

這件事要麼不鬧,要鬧就鬧他個驚天動地。

什麼是驚天動地?當然是讓康熙皇帝知道,只有驚天了,才能動下面那些貪贓枉法之地。這才有了康熙親自到法場揭發冤案的事情。

但是看起來很解恨,但是細細一想,不對,身份尊貴的康熙皇帝怎麼會為了一個小民親自到法場救人呢?他發個諭旨或者聖旨派人去辦不就行了嗎?他這是作秀還是另有打算啊?這背後的事情一定不簡單啊。

康熙的晚年,面對的情況是很複雜的,歸結起來,大概有這麼兩條:一是吏治腐敗。二是諸王奪嫡。這使得康熙倦於朝政,繼承人的問題一直憂煩於心。康熙是重兄弟之情的人,對於九子奪嫡帶來的兄弟感情不純和父子孝道難全之事十分敏感,從一個父親的角度來說,他十分喜歡有孝道講情分的人,但是從一個帝王的角度講,他又不得不乾綱獨斷,不留情面。

張五哥事件的出現,似乎彌補了康熙老年心中的遺憾或者不足,這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心理上的感情傳達和表現。但是作為一個帝王,卻不能侷限在父親的角色裡面,他還必須考慮到整盤的計劃。而張五哥冤案的出現,又讓他覺得找著一個機會,為將來或者說九子奪嫡的最終結局作一些鋪墊性的工作。

所以,對於一個小民,康熙還說:朕要帶回去細細的問。

一個皇帝細問一個小民,也是沒得說了,這不僅是小民無上的榮耀,也是康熙著手的另一盤棋。

張五哥是個誠實孝順的人,從他後來與康熙的對話來看,康熙之所以喜歡他,就是因為他說真話,說實話。所以,康熙作為張五哥的救命恩人,全盤托出這件事是再正常不過了,不僅僅是指頂罪的事,包括江夏鎮,包括劉八女,包括阿蘭與十三爺等等。

所以,張五哥雖是一個小民,但是他卻串聯上了江夏鎮任伯安(八爺黨的人),兩位皇子(老四老十三),這足以說明,張五哥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小民,他身上可以利用的價值很大很大。

有人說,那是救下張五哥之後的事,你隨便怎麼說都行,再說康熙這樣的人精,會偏聽偏信?

康熙當然不會偏聽偏信,他自有印證,那就是老十三和老四商量後,要鬧就鬧個驚天動地的思路。在張五哥問斬之前,老四和老十四一定跑到康熙的跟前,如實的向康熙彙報了與張五哥所有的情況,包括江夏鎮,包括劉八女,包括阿蘭與十三爺,至於從哪個角度來講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至少康熙知道了這個張五哥串起了兩大集團,所以殊為可用。

康熙的身邊正需要這樣一個誠實忠勇之人,一方面能彌補他作為父親的缺憾,另一方面,為構建繼位人儲備人才。

為什麼說張五哥是康熙需要的人,忠勇仁孝不必說了。從現實情況來看,他是深受八爺黨迫害的人,對八爺黨可謂痛恨不已,八爺黨想收買張五哥這樣的人,估計很難了。張五哥的妹妹阿蘭還與十三爺有私情,十三是老四胤禛的人,所以,張五哥顧忌到阿蘭,也決然不會輕易背叛老十三和老四。張五哥還是自己親自救下的,這裡面其實還有老十三和老四的功勞,張五哥也清楚,為了感恩,張五哥也不會背叛老四老十三和自己。總之,這個人留給老四那是鐵定合適不過了。康熙心中中意老四,為他留個人,也是替他鋪路啊。

綜上若干條理由,張五哥都值得康熙一救。從後來的情況看,張五哥也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了康熙和雍正交給他的各項任務。所以,這就是康熙不走尋常路,親赴法場救張五哥的原因所在。


青燈問史


張五哥孝順父親,令康熙感動。同時,張五哥武功底子很紮實。需要張五哥形象榜樣給自己的眾多兒子做表率。


康熙身為九五之尊等於國家領導人,親自為一個平民保價,為何?

九阿哥胤禟的門人任季安被抓去刑場砍頭,他竟然買通監獄各個通道的頭頭找個平民代替他被砍頭。康熙經歷了除鰲拜收臺灣打葛爾丹的驚心動魄的事情,從來沒經歷過替補砍頭的事情,震驚的親自趕赴刑場救下張五哥。

康熙深感自己經營王朝要倒塌了,自己的刑部部門竟然能被任季安掌控,再不出手,整個天下要拱手讓人了。

康熙親自去刑場救張五哥,就是刺激任季安背後的幕後BOSS大老闆。一舉消滅了這個幕後BOSS大老闆,自己的天下就保住了。發個諭旨無法刺激幕後BOSS大老闆,這叫引蛇出洞。


康熙親自去刑場救張五哥,就是刺激任季安背後的幕後BOSS大老闆。一舉消滅了這個幕後BOSS大老闆,自己的天下就保住了。發個諭旨無法刺激幕後BOSS大老闆,這叫引蛇出洞。

康熙親自去刑場救張五哥,就是刺激任季安背後的幕後BOSS大老闆。一舉消滅了這個幕後BOSS大老闆,自己的天下就保住了。發個諭旨無法刺激幕後BOSS大老闆,這叫引蛇出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