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免疫微環境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為攻克肝癌提供新思路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北京11月1日凌晨電 記者詹媛10月31日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彭吉潤課題組瞭解到,該課題組有關肝癌免疫微環境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系統分析和比較肝癌組織、癌旁正常組織、肝臟周圍淋巴結、腹水和血液中免疫細胞的組成、功能狀態、發育軌跡,及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該成果於北京時間11月1日凌晨在國際頂尖科學雜誌《細胞》上發表,鑑於該研究成果對人類攻克肝癌的重大意義,《細胞》雜誌於10月31日首先在其官方網站面向全球在線發佈了這項成果。

肝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排名第三的癌症,我國的肝癌發病率居世界之首。作為在國際上具有開創性的工作,這項成果可為研究肝癌和其他癌症的免疫逃逸機制,開發更先進的臨床檢測與免疫治療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對探索攻克肝癌的手段有很大潛在價值。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創新性地同時使用兩種生物基因測序技術開展研究。他們在肝癌組織中,發現了一種高表達LAMP3分子的新型樹突狀的細胞,在免疫微環境中表現活躍,可以從腫瘤遷移到肝臟周圍的淋巴結,並能改變人體內可“殺死”異常細胞的T淋巴細胞的狀態,而且無論在人體內還是人體外,這種細胞均可被激活並生長成熟。這一發現為基於該細胞的肝癌細胞療法提供了新思路,未來或可通過調節免疫微環境進行腫瘤治療。

同時,研究者還發現,肝癌患者腹水中的髓系細胞和淋巴細胞不僅來自血液,也有一部分來自腫瘤。例如,可“吞噬”細胞環境中異物的巨噬細胞亞群,表現出不同的轉錄狀態並能從腫瘤向腹水轉移,而腹水中具有增殖活性、能殺傷癌症細胞的T淋巴細胞亞群來自腫瘤。這意味著可利用檢測腹水來取代檢測血液或活檢,以更準確地觀察腫瘤狀態。

該研究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張澤民課題組以及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究人員與彭吉潤課題組共同開展。據彭吉潤介紹,從肝癌組織、癌旁正常組織、肝臟周圍淋巴結、血液和腹水中精準收集病理標本,是這項研究順利完成的先決條件。此次也是我國首次精準獲取肝癌患者多個部位病理標本,並對其中免疫細胞進行大規模單細胞測序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