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菜随想丨“澄城水盆”与澄城人

原创: 李军 陕菜网 2018-12-03

在省城西安,说起与澄城县相关的物事,

影响最广泛的莫过于“澄城水盆”。

位于建章路高堡子村的

“古徵雷记澄城水盆羊肉”店就不得不提。

陕菜随想丨“澄城水盆”与澄城人

“古徵雷记”的就是一家专门从事售卖澄城水盆的老店,

老板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澄城老哥”,

老板多年来以“振兴陕菜·传承澄味”为己任,

更是一位优秀的爱心民营企业家。


相传“澄城水盆”

是由商周时代的“羊臐”演变而来,

秦汉时称为“羊肉臐”,

唐宁时又叫“山煮羊”。

陕菜随想丨“澄城水盆”与澄城人

《山家清供》一书中,记述了煮羊肉汤的技巧,指出“羊肉脔,置砂锅内,除葱椒外有一秘法,槌真杏仁数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烂。”


《宋书》讲道,南北朝时,有个叫毛修之的人被俘,由于他有烹调手艺,向宋武帝献羊肉汤,味道鲜美,由俘虏变为太官令,以致后来高升至南郡公。

相传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准备离开西安前往攻打北京之际,关中的老百姓纷纷用水盆羊肉慰劳义军,将士们食后精神焕发,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

至于说“澄城水盆”到底起源何时,我认为已经显得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从澄城当地传承几千年至今,这就是充分的说明水盆羊肉已经成为了澄城美食标志代表之一。


“古徵雷记”讲究货真,价实,肉烂,

汤清,烧饼酥脆,并配一小碟秘制小菜。

爱吃水盆的人,大多都是食肉的行家,

抿口汤就知道熬得是否到位,

吃口肉就知道师傅在不在行。

陕菜随想丨“澄城水盆”与澄城人
陕菜随想丨“澄城水盆”与澄城人

店里来客人时,师傅会先舀一勺子熬了十五六小时的老汤倒进炒瓢内,再放些清水,烧开后再放入切好的羊肉及一些配料,烧滚后到进碗里,放一些香菜,带两烧饼就上桌了,其它配莱也是随后就到的。


这水盆一端上来,汤清亮,一眼能看清叠在碗底的羊肉,听说这汤要瓮锅大火烧滚,小火慢熬,煮好得十五六个小时。每份水盆都可免费续汤,保证你喝到舒坦,也为辛苦熬汤的师傅争了脸。

陕菜随想丨“澄城水盆”与澄城人

而这羊肉,必然用的是“绵羊”。绵羊的肉质鲜美、肥而不腻、脂尾较大、皮薄骨细,自古以来就是“澄城水盆”的主要原料。从开店至今老板一直坚持普通水盆是2两肉,优质的水盆的分量用师傅说的话,“扎实有料,撩滴很!”

一一打量过水盆的汤与肉,而后到了这“月牙饼”。月牙饼用木炭炉烘烤,最佳状态是黄而不焦,胀而不破,这热腾腾的饼上还散发着阵阵面香,顿时勾起了人的食欲!

陕菜随想丨“澄城水盆”与澄城人
陕菜随想丨“澄城水盆”与澄城人

....

通常会先用一个饼加上小菜和肉,然后一大口夹馍就着羊汤,羊肉软烂鲜香,小菜清爽,跟着酥脆的月牙饼,对于腹内空空的食客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安慰,此时一定要舒坦的吐出一声“啊~”,仿佛五脏六腑都被羊汤清洗个通透!

在急促的用夹馍裹腹后,此时将饼子掰碎,泡在汤里,一只手捏蒜,一只手握筷子,边吃边喝,慢慢享受羊肉的油脂在舌尖的触感,和清汤划过喉咙所带来的畅快,两种吃法一动一静,一快一慢,将一碗水盆吃的淋漓尽致。

陕菜随想丨“澄城水盆”与澄城人

吃一碗澄城水盆羊肉,又把人拉回了第一次与之相见时的模样,食客们吃肉喝汤的哧溜声与鬓角的微汗浑身舒坦,都跟随美食的力量跃然于眼前。

除了澄城水盆,“古徵雷记”也备了最地道的澄县美食,羊肉墩子、羊肉拼盘、蒜泥羊肚、羊头羊肚、蒜泥羊血、豆腐丝拌粉条 ......要想感受澄城老哥的实在和品味澄城地道美食,“古徵雷记澄城水盆羊肉”是您不二的选择。

戊戌年冬于弥阙斋

陕菜随想丨“澄城水盆”与澄城人

【作者简介】李军、男、合阳人、中共党员,中国社会质量监督员、中国伊尹饮食文化传承人、中国食文化传播使者、改革开放40年贡献人物、陕西餐饮30年优秀饮食文化传媒人物、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理事、陕西(餐饮商会、饮食营养、壹加壹公益中心)副秘书长、(节庆、民俗)理事、西安(饭店与餐饮)餐饮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合阳县伊尹研究协会会长、(青年志愿者、元圣伊尹文化保护发展)协会名誉会长、李军伊尹文化工作室负责人、《西安青年》编委、《酒店尚子》专栏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