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永縣:引進“手套車間”編織困難群眾脫貧夢

“周書記來檢查咱們做的手套嘍!”隨著一聲招呼,村民們紛紛圍攏過來。10月10日,在瀘州市敘永縣向林鎮棉竹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的勞保手套加工扶貧車間,瀘州市公安局派駐棉竹村第一書記周亞和村民們熱聊起手套的做工細節來。

地處川黔交界的棉竹村是省級貧困村,在實施精準扶貧過程中,原本散落在大山深處的 37 戶貧困戶易地搬遷到集中安置點。為了解決易遷貧困群眾後續發展的問題,第一書記周亞從去年5 月派駐棉竹村之初,就著手多方走訪調查,尋找適合在家門口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群眾不僅有家,還要有業,村上大部分勞動力普遍年齡偏大、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發展生產及外出務工有困難。”由於棉竹村竹資源豐富,周亞曾一度考慮引進竹編制品加工產業,但竹編工藝相對複雜和竹料運輸成本相對較高等原因,讓周亞不得不放棄。


敘永縣:引進“手套車間”編織困難群眾脫貧夢


敘永縣向林鎮棉竹村的勞保手套加工黨建扶貧車間

一個多月走訪中,周亞最終發現瀘州市江陽區況場鎮的勞保手套製作簡單,老百姓只要稍加培訓就可以上機操作,而且這個手套的銷路很廣,涉及使用領域廣泛,於是他迅速組織6名貧困戶到況場鎮,進行為期7天的實地培訓。同時,由於棉竹村委資金有限,周亞又聯繫到愛心企業碧桂園集團川東區黨支部,贊助4萬元用於扶貧車間的機器採購和場地的打造。

周亞介紹,棉竹村勞保手套扶貧車間正式掛牌成立後,首先由14名貧困戶到車間進行手套加工技能培訓,通過一個月的傳幫帶,目前已有40餘人參與,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5人,非貧困戶7人,投入機器從12臺擴大到現在的32臺,每個農戶操作熟練後每月可加工手套4000 雙以上,實現月收入2000元以上。

同時,為保障銷售渠道暢通,勞保手套廠採取“自主銷售”和“固定回收”兩種模式。“固定回收”模式無風險,車間與況場鎮勞保協會簽訂合作協議,由協會提供半加工材料,對貧困戶等困難群體進行崗前培訓合格後,由農戶在家中或者集中進行加工生產,每加工一雙手套得勞務費 0.5 元左右,加工合格的手套由村集體公司交與況場勞保手套協會統一回收,保證了村民基本所得。另一種“自主銷售”模式是勞保手套縫製廠生產的勞保手套自己聯繫商家,銷售成品手套,其銷售範圍包括化工、建築、爆破、煤礦、工地等單位。


敘永縣:引進“手套車間”編織困難群眾脫貧夢


敘永縣向林鎮棉竹村的勞保手套加工黨建扶貧車間,瀘州市公安局派駐第一書記周亞(左)將手套成品搬送上車

半年多來,在周亞積極推銷下,瀘州市內相關企業和單位已紛紛與其簽訂銷售協議,勞保手套已銷售三萬餘雙,銷售額近10 萬餘元,村集體經濟收入3萬餘元。

“我們將在全鎮開展勞保手套縫製試點培訓,投入設備 60臺,採取分批次、人員遞補的形式開展,合格一批,結業一批,遞補一批。經過前期的宣傳動員,向林鎮共計 100 餘人報名參加培訓,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0餘人。”敘永縣向林鎮黨委書記畢猛表示,周亞引進的勞保手套縫製廠,作為“扶貧車間”,既節約企業投資成本,又給貧困群眾提供了就地就業的機會,解決了貧困群眾顧家與務工不能兼顧的問題,是一條企業降低成本、農戶脫貧增收的雙贏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