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物美整合麥德龍中國的三點思考

行業|物美整合麥德龍中國的三點思考

來源 | 聯商網資訊

作者 | 潘玉明

麥德龍1996年進入中國拓展市場,到2019年約有95個店鋪,繼法國家樂福之後又一家觀望式退出中國業務。“時代變化”帶來內部機制拉傷,做此決斷應屬明智。

物美購併麥德龍,是國內品牌接盤海外品牌的新看點,隨著市場影響因素的快速而且深刻的變化,這樣的案例應該不是結束。如何對接、做好國際化融合這個功課,不僅是物美集團,也是所有中國零售品牌的戰略課題。

行業|物美整合麥德龍中國的三點思考

國內零售市場近些年增速在明顯下滑,大約在2011年以後,消費者可供消費的收入額已經接近峰頂,加上影響因素的複雜化,經濟指標不樂觀,消費指標也在徘徊(參見圖表)。這個時節的戰略整合,容易引起聯想。

一、價值工具認同

物美集團和麥德龍的交易在價值工具這個層面上無疑是雙向滿意的,雙方交易標的以及指向的預期價值,在雙方面向媒體的發佈會中已經說得比較清楚:

第一、物美集團可以藉助麥德龍的國際化供應鏈管理,尤其是食品追溯標準化工具,加深專業化和標準化的水平。

第二、麥德龍可以藉助物美的數據化產品,包括多點以及面向C端顧客的服務方法,從熟悉批發業務轉向中國數據化程度比較快的新零售市場。

第三、麥德龍作為國際化的零售集團,對於中國市場升級,並不是非常適應。包括店鋪鮮度變化、業績增長、數據化工具的運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改變。

作為企業一個海外經營項目管理角度看,麥德龍基於企業收益、品牌推廣和國際戰略的平衡,採取屬地合作方式,一是贏得相對而言的超級資本回報,二是贏得了作為德國知名零售品牌在中國的擴張機會,三是保留了一定的團隊和品牌的運營資質,為下一步的擴張或者是完全撤退,保留了較好的彈性空間。從德國傳統價值觀的獨立、創新、嚴謹角度看,麥德龍這樁生意採取的戰略可進可退,符合其背後的價值觀念。

二、價值資源分享

價值資源有很多方面可以討論,在此僅列三點:廠家履約、資質信用、物流渠道。

企業之間的購併和整合,在短週期的價值工具操作層面比較容易達成一致,並且在談判桌上互相認同,展開廣泛的合作,這一點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有相似特點。

進階一個層次分析,也就是在價值資源分享的層面上,就開始遇到挑戰。其中包括:

第一、生產廠家的契約管理。大型綜合零售商,上游供應鏈上的生產廠家非常複雜,與他們的契約管控、履約監查、監視評價,每一個點都是不容易見效的苦差事。特別是大力提倡自有品牌、創新市場機制的當下,在快消品市場,尤其是食品加工市場,包括合作賬期、及時準確結算等日常業務,合作各方如何規範化、確保產品安全,是企業、社會監管面對的共同話題。

第二、產品資信的適效管理。簡單來說,產品批次檢測報告、產品配方真實素材、產品成分的安全性等指標,取得公正合法的資質檢測報告,是一項看上去簡單、實施起來很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在國際化生產監管企業,雖然也有問題,但是風險概率較低,中國和德國或者說資信審核規範的市場體制比較,在安全資質和信用管理上存在著比較大的差別。物美集團張總在公開場合和內部信息中明確表示,會藉助麥德龍的產品標準化和追溯體系,引進麥德龍的管理方法來提升物美集團的管理力。筆者樂觀地希望,在投入具體運營的過程中,能讓消費者像吃德國香腸、喝德國啤酒一樣放心地光顧、消費。

第三、物流配送體系數據化。在麥德龍的物流配送體系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國際品牌,來源於國際渠道配送,相信物美集團將會藉助麥德龍的國際化渠道,改進自己的物流配送方法,同樣可能在麥德龍物流渠道中裝置自己的數據化系統。

值得關注的點在於,依靠數據化手段提升以後,雙方的物流配送、倉庫週轉監控、全渠道調配、店倉宅配等整合業務,採取什麼樣的合作政策,涉及到了雙方客戶定位、信息系統政策等上一個層級整合,據說目前在兩個門店初步嘗試合作,希望儘早在全局顯示出強勢。

三、價值觀念融合

價值觀念的融合,主要指經營戰略主張以及其背後的指導思想的融合。價值觀念的融合,不管是在一個文化體系內部還是跨文化體系的企業,核心層的融合與合作都存在著比較大的障礙,在這方面,物美集團和國內的品牌合作具有良好的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積累。與國際品牌的合作,特別是與具有一定的底蘊的、品牌管理規範的麥德龍集團合作,如何在價值觀念上取得認同和融合,這是深層次值得關注的問題。摘要分析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角色轉換

經營角色的適應和轉換,是經理層級接觸以後第一道課題,很多企業融合初期,經理層級無法適應和完成角色轉換,只好走人。如何能在中國市場的背景下,採取互相高度認同的戰略視野,形成決策層、經理層的角色融合與轉換,比如物美的經營管理者能夠站在麥德龍的角度進行戰略評價、麥德龍的管理者能夠站在物美的角度,充分理解中國市場的獨特屬性,有助於消除團隊心理阻抗、順利完成磨合,實現角色轉換,打通團隊合作深層次上的心理障礙。

第二、團隊慣性

團隊管理的慣性,是習以為常形成的,很難說對錯,但是初期的刻印和流傳習慣,很難轉變。在日本零售業有兩個案例值得一提,一個是三越伊勢丹集團。

三越百貨團隊本身資格老、優越性很強,伊勢丹百貨整合三越以後,希望用自己的時尚和快節奏,帶動三越百貨的管理,實際情況是團隊之間的關係長時間處於磨合狀態。與此對應的是大丸松坂屋百貨,2000年代,松坂屋百貨很早就注意到大丸百貨轉型成果,希望與大丸百貨戰略合作,但是大丸百貨並沒有急於整合,經過幾年的沉澱,用轉型業績帶動了松坂屋團隊,致使對方完全認同大丸百貨的“去百貨化”的經營價值觀,整合以後,集團內部合作比較愉快。

物美集團和麥德龍集團各自都是實力團體,決策層價值觀文化差異明顯,團隊內部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運行手段,看似雷同,實則不然,口頭言語一致,大腦內存的內隱言語不會輕易融合,團隊慣性磨合不可避免,希望在較短時間完成流程合作。

第三、價值觀念

德國教育家赫爾佐格對比德國東西部價值觀時說過,在外人看來,兩個地區的主要差異是經濟,其實那只是表象,最大的、難以彌補的差距在頭腦。從兩個地區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角度看,他們根本是兩種人,西部人崇尚自由、獨立和創新,而東部人則順從、呆板和懷舊,在西部行之有效的東西,在東部實施則非常艱難,價值觀並沒有真正融合。集中、保守的思維模式在經營戰略拓展上,會出現下意識的或者集體無意識的慣性阻力。

經營價值觀融合,經營戰略的主張究竟能不能走到一起,是核心的問題。在國際上,70%以上的企業整合,都存在深層次價值觀、意識形態的衝突。

行業|物美整合麥德龍中國的三點思考

前文提到,目前中國零售市場總體上趨冷,銷售總額的增長率在持續下降,三年來物價指數在持續快速增高。2017年以來,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在不斷地淡化,加上線上網絡零售新平臺的快速崛起和多元化的分流,實體零售行業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在這樣的背景下,物美集團如何確保與麥德龍集團在合作心態、價值觀念層次的持續認同,需要在未來三到五年之間進行深度的磨合。換句話說,麥德龍集團未來三到五年會採用規避退卻還是堅持合作的戰略政策?物美集團大規模擴張店鋪的舉措,如何平衡商業地產平臺與零售平臺,保證資本安全有效、保證全渠道產品線高效應答?不好揣測,有待於進一步學習。

零售行業擴大規模,應然增加自己的供應鏈和產品平臺的對話能力,在傳統的零售平臺話語體系中,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價值。在網絡數據化的今天,商品採購渠道、配送的渠道逐漸形成國際精細化格局,假如銷售效率不能顯著提升消費者認知度、交易產品不能更順心地完成轉化,消費者就可能利用手中的智能平臺,跳轉到產品差異化、個性利用價值更親和的站點,這顯然是性質不同的全新的消費時代,這樣的消費刺激,在很大程度上,是激化了零售企業合作關係。比如在美國本土,沃爾瑪的全景式俯視之下,今年上半年有9000多家零售企業關門,比去年全部數據還多。

從目前實際情況看,實體零售店大部分面臨著供過於求、產品老化、週轉不靈敏等基礎性問題,甚至很多企業已經積重難返。希望看到物美集團用獨家數據化工具,系統性提高全鏈條的效率,從顧客看得見的店鋪形象的提升入手,與麥德龍一起打造新一代甚至跨時代的店鋪形象,開闢獨特的新零售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