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晚期的贤臣,与唐武宗合作无间,晚年却遭到了五连贬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是具体有神奇色彩的王朝。唐朝既是辉煌发展国家的象征,同时也是晚年最惨的国家。在唐朝后期的官员中虽然有不少好的官员,但是这些好官员都未能坚持一心为主,最终他们都卷入了一场权钱争夺的乱战之中,其中就包括贤才李德裕。他在唐朝的末年也算是一介人才,但是他却卷入了唐朝著名的“李牛之争”,李就是指他李德裕。虽然他一段时间确实是顺风顺水,但是这种风光的时期对于凭借实力上位的李德裕并没有长存。

他是唐朝晚期的贤臣,与唐武宗合作无间,晚年却遭到了五连贬

李德裕少年时期就是很出名的才子,他的父亲也是当朝宰相,因此李德裕本来已经有着飞黄腾达的前景,可是他的父亲为了避开嫌疑选择了到地方出任官员,他也只能跟从,后来李德裕没有通过科举就进入了官员队伍。在唐穆宗时期,因为唐穆宗对他父亲很是尊敬,故此把李德裕调往了翰林院,担任了学士。李德裕还得到了唐穆宗的重用,很快又提升了一级。

他是唐朝晚期的贤臣,与唐武宗合作无间,晚年却遭到了五连贬

李德裕的父亲在朝担任过宰相,自然也结下了不少仇家,其中就包括了当朝宰相李逢吉。李宰相怎么肯看到昔日的仇家之子飞黄腾达,李德裕在朝廷的为官之路更是艰难,后来李逢吉年事已高,他向朝廷引荐了牛僧孺想让他接替自己的位置,可以说“李牛之争”就是在这里开始的。当时李德裕深得皇帝重用,他很有可能出任宰相之位,可是李逢吉为了消除李德裕的威胁,主动把李德裕调往了浙西出任观察使,后来牛僧孺成功上位出任宰相。

他是唐朝晚期的贤臣,与唐武宗合作无间,晚年却遭到了五连贬

李德裕虽然被排挤出了朝廷,但是他在地方出任官员之后一点都不沮丧,后来李德裕为浙西百姓做出了许多贡献,李德裕在当地也深得民心。在唐敬宗时期,他曾经不畏权贵,直言进谏,得到了唐敬宗的赞赏,本来皇帝想要把他调回京城,可是碍于牛僧孺与李逢吉当政,所以皇帝最后没有把李德裕调回京城。直到唐文宗时期,李德裕才被召回了朝廷,可是朝廷上不仅有牛僧孺他们,还有宦官干政,他们都害怕李德裕的到来威胁到他们的权利。

他是唐朝晚期的贤臣,与唐武宗合作无间,晚年却遭到了五连贬

不久之后,李德裕再一次被调回地方,可是李德裕对朝廷的事情都十分关心,朝廷有一点风吹草动他就写奏折向皇帝出谋献策。李德裕的才华得到了唐文宗的认可,皇上不畏宦官与牛僧孺的阻拦执意把李德裕调回了朝廷。李德裕不久后才出任了宰相之职,而牛僧孺则被贬为淮南节度使。正当李德裕想要大展拳脚为朝廷出力的时候,唐文宗病倒了,而在此期间李德裕遭到了陷害,再一次被调出了朝廷。唐武宗继位之后又把李德裕调回了朝廷,并且还让他官复原职,出任宰相。

他是唐朝晚期的贤臣,与唐武宗合作无间,晚年却遭到了五连贬

其实唐朝末年,不仅是朝堂之上争夺不断,皇帝的后官也是明争暗斗。唐武宗有个皇叔李忱,他从小就要装疯卖傻来躲过皇太后的迫害,他虽然是皇叔,可是他年纪与唐武帝相近,故此从小也遭到这个侄子的欺负。李德裕是唐武帝提拨的,自然也是忠心于唐武宗。可是不久之后,唐武宗却患病去世了,而宦官集团为了控制皇权,所以拥立李忱为帝。而唐宣宗也十分痛恨唐武宗,所以他也讨厌李德裕,在他登基的第二天就贬了李德裕,后来李德裕还遭受了五次贬官,最终在崖山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