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孩子有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父母需要多陪伴

作为孩子安全感所有来源,就是陪伴自己时间最久的父母,把父母成为孩子安全感的来源。家长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坚强的后盾,在父母这把安全伞的庇佑下,孩子才觉得安心,才可以更加快乐安心的成长。

成长过程中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变化,一旦有这几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家长就要注意了!

一、经常吃手、啃指甲

若孩子有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父母需要多陪伴

是不是经常见到身边有小孩子习惯性的吃手指、啃指甲,其实那是因为孩子属于通过咬、嚼等一系列的感知方式来认识世界,属于正常现象。是孩子们探索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做父母的这个时候不要过多的干涉,父母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要教导孩子时刻保持手部清洁,及时为孩子修剪指甲,以防发生孩子用指甲刮伤皮肤。这才是正确做法,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和阻止。但是如果孩子三岁以后还只经常性的啃指甲、啃手指,诸如此类的行为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二、已经分房了但是仍然会经常想要和父母一起睡

若孩子有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父母需要多陪伴

分床分房这个问题,一直是小朋友们无法逾越的一道鸿沟,当家长郑重其事的告诉孩子:以后要分房睡觉了,其实最难过的还是孩子。和父母一起睡已然成为习惯,突然告诉孩子以后你要自己睡了,爸爸妈妈不能陪你了。孩子难免会在心里一时半会儿无法接受,又因为孩子没有单独睡觉的经历,所以害怕。以至于分房很长时间了每次还是会偷偷溜进父母房间,和父母睡在一起才安心。这也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三、关了灯睡不着,必须开灯睡觉

若孩子有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父母需要多陪伴

分房睡觉后,孩子从刚开始的抗拒到后来的接受。但自己睡觉时,一般选择晚上睡觉不关灯,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明确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又一表现,父母可以仔细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来分析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例如:偶然间看到的恐怖画面或者是经历过的恐怖的事情,导致孩子心理产生阴影,致使孩子产生缺乏安全感的状况。

四、睡眠比较浅反复惊醒

若孩子有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父母需要多陪伴

前天看到一个育儿问题咨询:孩子为什么睡眠特别浅,一有动静就醒了。醒来之后还会发生哭闹的情况,家长如何安抚哄睡都没有用。评论里遇到同样问题的家长不在少数。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观察一下孩子睡眠周围的环境是否存在让孩子恐惧的东西或是物品存在;再者就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孩子睡眠差,是否因为身体缺乏哪种影响睡眠的物质。或者是回想一下是否因为自己的哪些行为给孩子留下了比较深刻的不好的印象。

五、对家长过度的依赖

若孩子有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父母需要多陪伴

孩子在家表现的都很好,懂事听话。但是一带出去见到亲戚朋友就开始像变了个人,行为也变得奇怪起来。父母走到哪,就要跟着到哪,一分钟也不能离开。一旦和陌生人待在一起就开始哭闹、敏感,还无法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孩子这样的表现就是说明了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要注意了。

六、脆弱易怒爱发脾气

若孩子有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父母需要多陪伴

有的小朋友在家里是家里的“老大”,但凡是他的要求家里人必须做到。如果没做到就会马上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在幼儿园的时候无法融入小朋友们当中,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稍微出了一点小问题就开始哭闹甚至动手。当孩子出现这种问题时,这全部都是孩子本身缺乏安全感而导致的。为了保护自己做出的一些过激行为。家长不要不当回事,要重视起来。

七、非常怕生,对不认识的人极力抵触

若孩子有这些行为,可能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父母需要多陪伴

“自来熟”的小孩子不论走到哪里,都让人觉得像个小话痨,十分可爱,能很快地融入陌生环境。而有一部分小朋友只对父母或者是已经熟悉的环境才可以很平静的相处,一旦接触了陌生人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躲躲藏藏,甚至不断哭闹。孩子的这种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就是说明孩子缺乏安全感。

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克服不安的感觉,逐渐适应陌生的环境,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不要着重的强调孩子哪一方面的缺点,尽管孩子真的特别胆小也不要老是和孩子强调胆小这件事,批评或者是谩骂都会导致孩子自卑。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孩子会特别相信。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不具备自己对自己做出评价的能力。所以对父母的评价格认真,父母一味的强调会让孩子不自信。

2.教导孩子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看到陌生人紧张、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不愿意和过于活泼的小朋友玩,这都是孩子性格的原因。怎样的环境待着舒服就在怎样的环境中待着,没有什么好与坏,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长处有短处,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

3.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肯定,经常鼓励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沟通。支持孩子的决定,经常带孩子出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从无到有慢慢来,不要过于强求孩子。只要孩子有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支持。经常去一些人多的地方,去的多了,慢慢的也就融入这个环境中了。

其实孩子以上的全部行为都是在给父母“发出信号”,也是孩子因为安全感的缺失为自己披上的“保护自己的外衣“,父母看到了吗?你家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