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閥吳佩孚到愛國將領馮玉祥,不能不說的河南博物館前世今生

要說河南博物館的創建,不能不說中原文明,見證中原文明的標記有很多,仰韶文化遺址可以說代表著華夏文明的象徵和傳承。正是因為有象仰韶文化遺址這樣的文化精髓所在,使得河南成為神秘、文明、厚重、傳承的代名詞。

從軍閥吳佩孚到愛國將領馮玉祥,不能不說的河南博物館前世今生

隱居泰山時的馮玉祥

因為河南的文化歷史悠遠、厚重,河南博物館的出現便使得這種厚重的歷史遺蹟、方物得以傳承,而河南博物院的建立與這些遺蹟、方物的不經意間得見天日有著一定的關係,也可以說是河南博物館創建的歷史機緣。

從軍閥吳佩孚到愛國將領馮玉祥,不能不說的河南博物館前世今生

當時的軍閥三巨頭,馮玉祥(左)、蔣介石(中)與閻錫山(右)。

1923年的夏天,在被稱為黃帝故里的河南新鄭,有一個叫李銳的士紳在自家的庭院裡打井,那時的打井還沒有先進的鑽井設備,一切都是靠人工挖掘。在挖掘過程中,竟然無意間發現一座古墓,並在古墓中發掘出100多件青銅器,怎麼辦?李銳不敢據為己有,慌忙向北洋政府作了彙報。

從軍閥吳佩孚到愛國將領馮玉祥,不能不說的河南博物館前世今生

馮玉祥

當時的河南還被北洋政府所控制,北洋陸軍14師師長得到這個消息後,感到事情重大,知道這是文物,也慌忙向軍閥吳佩孚作了彙報。吳佩孚便命令該師長將出土文物妥善保護運到河南開封保護,當時的開封是河南首府所在地,軍政大員都在此辦公。吳佩孚雖然要求保護文物,也只是命人把文物看管起來,並沒有想到它具有的傳承和歷史意義。

到了馮玉祥主政河南之時,馮玉祥進入開封。這時候的馮玉祥是中國政界巨頭之一,他的官方身份是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開封政治分會主席,總攬豫陝甘三省黨政事務,兼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河南開封便為馮玉祥的統治中心和大本營。

從軍閥吳佩孚到愛國將領馮玉祥,不能不說的河南博物館前世今生

民國時的開封

馮玉祥主政河南之時,北洋政府已經終結,蔣介石統一了南北各方的割據勢力。馮玉祥知道河南是華夏人文的發散地。他又是一個十分重視文化教育的人,因而,他一到河南就頒行了十條“治豫大綱”,把重視文化教育作為執政的重中之重。

馮玉祥在頒佈的治豫政綱中提出“教育為立國根本要政”的主張,並身體力行,極力扶持文化教育事業。當他得知,在開封封存著100多件青銅器,覺得應該讓世人知道,中原文化的悠久歷史傳承。於是他覺得應該建立一個博物館將這些珍貴文物珍藏起來,既可以讓人們記住歷史,又具有歷史傳承意義。1927年7月,馮玉祥指令由省政府委派郭須靜、徐金泉 、何日章三人組織籌備建立河南省博物館,併成立了河南博物館籌備委員會。這一組織隸屬河南省教育廳主管,郭須靜、徐金泉 、何日章三人經過徵求各方意見,選定開封市三聖廟街(今開封三勝街)也即河南法政學堂和河道總督衙門的舊址,作為河南博物館的館址,這應該是河南博物館的建館之始。

從軍閥吳佩孚到愛國將領馮玉祥,不能不說的河南博物館前世今生

美國雜誌上的吳佩孚

最初,河南博物館的名字一直存在著爭議性,該叫什麼名字呢?馮玉祥考慮到河南博物館應該具有的歷史作用應該與他的執政綱領保持一致性,同時也考慮到河南各民族的現狀,馮玉祥感到博物館所具有的人文教育意義應該與民國政府倡導的“五族共和”相呼應,博物館應該具有宣傳民族共和和世界大同的理想,於是,決定將河南博物館改名為“民族博物院”,並決定由河南省政府直接領導。

從軍閥吳佩孚到愛國將領馮玉祥,不能不說的河南博物館前世今生

民國時的河南省政府指令

與此同時,馮玉祥還指示有關部門劃撥劉師古堂充公遺產的一部分為專款修建博物館展廳並要求限期開放。博物館改名“民族博物院”後,民族博物院提出了以“啟發民眾知識文明、激增命思想、促進社會文明”的辦院宗旨,向社會各界徵集有關歷史歷史、自然科學、農業、藝術、生理衛生等方面的實物料,從而使得民族博物院藏品和展出的文物數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使得民族博物院一躍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國家級博物館院。

1930年初,馮玉祥與閻錫山組成討蔣聯軍,但討蔣失敗後,馮玉祥隱居山西汾陽峪,後隱居泰山。而新任的河南省府主席又將將“民族博物院”恢復為“河南博物館”,並確定為社會教育機關,直屬省教育廳領導。12月23日教育廳委任關百益為館長,並收回民眾師範房舍為古物陳列室。

從軍閥吳佩孚到愛國將領馮玉祥,不能不說的河南博物館前世今生

河南博物院

為更好的保護和展示文物,河南省教育廳於1931年頒佈了《河南博物館組織條例》,條例明確提出,發揚歷史文化、倡導學術研究,把文物保護和展示作為增長民眾知識,促進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年,河南博物館新成立了保管部和蒐集研究部兩大部門,充實了歷史文物的研究價值。

從軍閥吳佩孚到愛國將領馮玉祥,不能不說的河南博物館前世今生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文物

抗戰爆發後,河南博物館也遭到劫難,河南省政府為確保文物安全,按國民政府的指令先後搬運、轉移到武漢、重慶保存。新中國成立後,南京國民政府將存放於重慶的原河南博物館文物中的珍貴文物5119件,圖書1450套(冊)裝38箱與國立故宮博物院部分文物藏品悄悄運往臺灣,後成為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的主要藏品,留在國內的沒有來得及運走的僅剩30餘箱,其中就有後來成為河南博物館鎮館之寶的蓮鶴方壺。

新中國的成立,又對位於河南開封的河南博物館進行了整修,使得河南博物館再次出現生機,蓬勃發展。

從軍閥吳佩孚到愛國將領馮玉祥,不能不說的河南博物館前世今生

河南博物館展出的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

河南省省會從開封遷至鄭州後,河南博物館也於1961年由開封遷至新省會鄭州市的人民路11號。但當時的規模很小。1997年7月,河南省政府決定,將中原石刻藝術館與河南省博物館合併,重新組河南博物館。1998年,河南省博物館從鄭州市人民路搬遷至鄭州市農業路中段,名稱改為更名為“河南博物院”,並被國家定為國家級博物館。從此,河南博物院開始展現他新的歷史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