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胃腸道症狀的糖尿病友控制血糖防控併發症的有效解決方法

糖尿病性胃腸病也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

一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前多有胃腸道症狀及患病後早期就有合併胃腸道功能紊亂的情況,

2型糖尿病患者隨著病程的推延,胃腸道症狀的發生同樣會增高。有的是在患病前即有胃腸道症狀,

有胃腸道症狀的糖尿病友控制血糖防控併發症的有效解決方法

其中,胃的病變主要是糖尿病性胃輕癱。可能為短期的或間歇的,也可能延續幾個星期,甚至更長;

小腸的病變主要是腹瀉;大腸的病變主要是糖尿病性便秘;括約肌的病變主要是大便失禁。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

糖尿病性腸胃病一般表現為兩大類:

1、以胃部症狀為主,患病時間越久越明顯。由於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胰高糖素分泌過多導致胃張力下降,胃動力不足,胃排空延遲,出現上腹不適、食慾差,腹脹,噁心、燒心等。

症狀可短暫好轉,也可持續存在。做胃鋇餐檢查可發現鋇劑在胃內停留達6小時以上,胃蠕動減弱或消失,胃擴張,以上表現醫生稱之為“胃輕癱”。

2、以腸道症狀為主,患病8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容易併發。神經和微血管病變使腸道動力減弱,食物通過小腸時間延長,細菌大量繁殖及大量膽鹽分解可引起腹瀉,電解質失衡,胰腺分泌脂肪酶減少。

脂肪消化吸收障礙可引起脂肪瀉,一天3-5次,或20次以上,但多無腹痛。如胃腸動力差排空過慢也可致頑固性便秘,有的表現為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有胃腸道症狀的糖尿病友控制血糖防控併發症的有效解決方法

很多有胃腸道症狀的糖友不僅容易血糖控制不穩定,容易出現血糖忽高忽低,並且容易引發更多其它 的併發症,而治療胃病又反反覆覆總之復發,要想調理好胃腸的不適症狀你必須要了解人體的消化本能系統。對你找對調理方法會有啟發。

第一步:大腦--人體的消化第一步是從大腦開始的

有胃腸道症狀的糖尿病友控制血糖防控併發症的有效解決方法

1、消化的第一步從大腦就開始了。當你看到、聞到甚至想到食物的時候,大腦開始向唾液腺和胃發送信號,引起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消化是副交感神經系統支配的功能。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刺激身體在休息時(進食特別是進食後)發生的「休息與消化」活動,因此吃飯時進入這種放鬆狀態非常的重要。

2、大腦對於消化的影響存在的問題在哪裡

當我們準備吃飯時如果不能安靜和放鬆,大腦會處於交感神經模式,也就是「戰鬥或逃跑」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消化系統在某種程度上會被關閉,唾液會產生不夠,胃液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升糖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餐後血糖低波動差。

3、調理胃腸病及穩定血糖應該怎麼做❓

吃飯前放慢節奏,放鬆心情。坐下來吃飯,不要站著。吃飯時不要看手機、電視,也不要談工作。好好欣賞和品嚐你的食物。這種在應該放鬆的時候放鬆的習慣,不但對你的消化有好處,對你人生的其它方面也有積極的影響。

第二步:嘴--碳水類的消化從嘴開始

有胃腸道症狀的糖尿病友控制血糖防控併發症的有效解決方法

1、嘴的作用是以機械和化學的方式分解食物。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唾液澱粉酶在溼潤食物以幫助下嚥的同時,開始分解碳水化合物。因此,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在嘴裡就開始了。同時,牙齒以咀嚼的方式開始對食物進行機械分解。咀嚼越充分,接下來胃的負擔會越小。

2、嘴裡消化存在的問題在哪裡❓

如果平時飲水量不夠,或者吃飯時人不能放鬆,唾液的產生會受到影響,從而使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大打折扣。消化不充分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對胰腺是負擔,還有可能在大腸裡變成念珠菌的食物,造成腸道菌群失衡。

3、嘴裡消化存在的問題該怎麼做❓

細嚼慢嚥,嘗試每一口食物咀嚼20-30下才下嚥,或者養成每吃一口放下筷子或者叉子的習慣,有意識地把食物咀嚼得很細才接著吃下一口。這樣做對於胃病的康復及血糖穩定都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第三步:胃--胃酸(鹽酸)的充足對於胃的健康及營養成分的吸收至關重要

有胃腸道症狀的糖尿病友控制血糖防控併發症的有效解決方法

1、食物經過食管和賁門進入胃,開始刺激胃液的分泌。胃液中含有強度很高的鹽酸,一個健康人胃液的酸度應該在ph值1.5至3之間,這樣的酸度與未被稀釋的檸檬汁相近。足夠酸度的胃液非常重要,它起了這些作用:

o 滅菌和殺死食物中的寄生蟲

o 激活胃蛋白酶

o 刺激胃泌素的釋放

o 分解蛋白質

胃通過蠕動對食物進行機械消化。胃液中的鹽酸和胃蛋白酶起消化蛋白質的作用。經過胃消化的食物成為糊狀物,被稱為食糜。食糜最終通過幽門進入十二指腸。

有胃腸道症狀的糖尿病友控制血糖防控併發症的有效解決方法

2、胃的消化中存在的問題在哪裡❓

⚠️ 如果胃液中鹽酸不足,食物中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會突破我們消化系統的這道重要防線,在消化道引起各種問題。

⚠️ 胃液酸度不足會引起打嗝、反酸、燒心甚至胃食管反流症。

⚠️ 如果食糜酸度不夠幽門不會自動打開。食糜在胃裡停留的時間過長,會導致蛋白質腐爛,產生傷害胃黏膜內裡的有機酸,讓幽門螺桿菌等微生物有落腳之地。

3、胃酸不足該怎麼做❓

引起胃液鹽酸不足的原因很多(下一篇文章介紹為什麼胃酸不足)。服用胃酸補充劑及改變影響胃酸分泌的不好的生活習慣,是腸道健康最關鍵的一步。

第四步:胰腺、肝和膽囊---胰腺蛋白酶、澱粉酶和脂肪酶及膽汁的分泌與胃酸關係密切

1、當酸度很高(ph1.5~3.0)的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後,它會刺激小腸分泌促胰液素(secretin)。這個激素會通知胰腺釋放碳酸氫鈉,以中和食糜的酸度。只有當食糜的酸度恢復中性(ph7.0)胰腺才會分泌胰腺蛋白酶、澱粉酶和脂肪酶。

如果食糜中含有脂肪,小腸會分泌膽囊收縮素(CCK),這個激素的作用是引起膽囊的收縮,把膽汁釋放到十二指腸中。

膽汁的作用是乳化脂肪,將大的脂肪顆粒分解成小的。被乳化的脂肪在胰腺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十二指腸進一步消化和吸收。

2、胰腺、肝和膽囊的消化問題在哪裡❓

⚠️如果從胃進入十二指腸的食糜酸度不夠(PH>3.0),促胰液素不會被分泌,胰腺不會釋放碳酸氫鈉。缺少了碳酸氫鈉,食糜的酸度得不到中和,胰腺消化酶的分泌會受到影響。

⚠️未被中和的酸性的食糜會灼燒十二指腸粘膜,引起十二指腸潰瘍。

⚠️如果一個人長期是低脂飲食,缺乏油脂的食糜不會刺激膽囊的收縮,長期下來膽汁會在膽囊裡淤積,變得粘稠。

⚠️如果一個人經常用不好的食用油,也會造成膽汁粘稠。

⚠️膽汁粘稠不僅使膽汁的釋放不通暢,影響油脂的消化,還會引起膽結石和膽囊炎

3、存在胰腺、肝和膽囊的消化問題該怎麼做❓

服用胃酸補充劑及改變影響胃酸分泌的不好的生活習慣,飲食中不能太少油,而且要吃好油。什麼是好油(另外寫文章介紹)?

有胃腸道症狀的糖尿病友控制血糖防控併發症的有效解決方法

第五步:小腸---將營養吸收到血液中,通過血液在身體裡傳送

1、食物離開十二指腸進入其它部分的小腸的時候,食糜幾乎已經完全被消化了。一系列波浪狀的腸蠕動將這些可吸收的分子送到空腸和迴腸部分的小腸。

小腸裡有數以百萬計的絨毛,將營養吸收到血液中,通過血液在身體裡傳送。在正常情況下,只有完全消化的食物分子會被吸收,剩下的經過迴盲瓣,被送到大腸。

2、小腸的消化吸收問題在哪裡❓

食物在口腔裡咀嚼不充分,吃飯時不能放鬆和安靜下來,胃酸不足...這些都會導致食物沒有完全被消化。酸敗的脂肪、腐爛的蛋白質和發酵的碳水化合物會破壞小腸絨毛和微絨毛的完整性,引起腸道通透性增加(腸漏)。腸漏是引起各種食物敏感的最主要原因。

3、小腸營養吸收問題該怎麼做❓

從消化道的消化順序第一步的開始,找到影響食物消化的原因,恢復正常的消化能力。

通過三週食物排除法找出引起身體胃腸不適敏感的食物,在飲食中排除這些食物一段時間,讓腸漏得到修復。

有胃腸道症狀的糖尿病友控制血糖防控併發症的有效解決方法

第六步:大腸--管理廢物和形成大便,回收水份

1、在小腸吸收了主要的養分之後,大腸的主要任務是再吸收和回收。大腸菌群裡的微生物將殘留的廢棄食物轉化為有用的維生素K/B1/B2/B12和丁酸(butyric acid)。

大腸不僅僅管理廢物和形成大便,它還回收水份。

2、大腸的問題在哪裡❓

⚠️如果迴盲瓣失去調節能力不能正常打開和關閉,消化不良的食物有可能在大腸裡腐爛,引起菌群失調。失去健康的菌群,大腸細胞會因為得不到足夠的丁酸(調節腸促胰素GLP-1的分泌--維持胰島素的正常分泌調節及其它各項功能)而變弱,從而引起炎症或憩室,進一步導致腸易激、克羅恩病、結腸炎、乳糜瀉等疾病。

⚠️如果「第一步到第五步的」的消化和吸收不好,你的身體會試圖通過大腸做大量的回收,導致廢物通過大腸的速度減慢,水份被過度吸收,引起便秘。

3、大腸問題怎麼辦❓

仍然從消化道的第一步抓起,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補充胃酸,疏通膽囊,補充胰腺消化酶,排除敏感食物,修復「腸漏」,使用益生元和益生菌,改善腸道菌群平衡。

消化系統的問題是一個系統問題,每一個問題的出現並不是獨立的,要想真正解決問題必須從消化系統的每一個環節入手抓住核心去解決問題:順序不對,努力白費

1. 如果我們吃飯時不能安靜和放鬆,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會受影響;

2. 如果我們沒有細嚼慢嚥,未咀嚼完全的食物會對胃造成負擔;

3. 胃液分泌不夠或者酸度不夠,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引起打嗝、反酸、燒心等現象;

4. 酸度不夠的食糜不會刺激胰腺消化酶的正常分泌和碳酸氫鈉的釋放,使食物在十二指腸的消化受到影響;

5. 堵塞的肝臟和膽囊影響油脂的消化;

6. 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會破話小腸絨毛和微絨毛,引起「腸漏」,引發食物敏感;

7. 消化不良會導致食物在大腸裡停留時間過長,造成便秘。

因此解決胃腸道症狀正確解決方法是:消化道的第一步抓起,1、建立良好的進食習慣;2、補充胃酸,疏通膽囊,3、補充胰腺消化酶,排除敏感食物,修復「腸漏」;4、使用益生元和益生菌,改善腸道菌群平衡。

歡迎轉發分享,讓更多的有胃腸道疾病症狀的人受。如果你存在胃腸道健康問題或需要醫生營養師推薦的有效產品也可以也可以單獨私信諮詢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