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福德的人沒福氣

沒福德的人沒福氣

達摩西來,見梁武帝,武帝問我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無數,有多少功德?達摩答並無功德。

至於原因,達摩的回答直指本源,一般人難以理會。所以後來又有人拿這個公案問六祖,六祖說確實沒有功德,不要懷疑祖師。然後六祖進行了明確的解釋,主要在澄清了兩個概念:福德和功德。

福德和功德是不同的,如梁武帝那般做許多事,只有福德,沒有功德。功德關係的乃是本體,這個詞的同義語就是自性妙用,“功”即妙用,“德”即自性,“功德”即從體起用、攝用歸體,遍在一切事相卻超越一切事相。福德,則只在事相上,關係的只是我們通常所謂的福報、福氣、福分之類。

這樣看來,功德是勝於福德的。但這勝於是說,從最終境界上看,福德是含攝在功德之內的,功德可包含福德,福德卻不能包含功德。所以世間多的是隻修福德不思功德之人,這當然是錯,即是《金剛經》破斥的“住相佈施”,如梁武帝。但只看功德而不修福德,也同樣是錯。因為沒有福德的人,是不可能有功德的。

佛法三藏十二部,根本教義說到底,就是個緣起性空,功與德正分別對應之,功對應的就是緣起,德對應的就是性空。而佛家又講“加行”,意為加功用行,又叫前行、先行、資糧位,即正式修道前的準備工作,如同劇烈運動前的熱身動作,沒這熱身動作就可能影響效果、做不下來甚至受傷。而修福德,對應的正是這加行。

這個意思是說,功德之功即是緣起之無始無終無極,功德之德即是這無盡緣起自然顯現的本性,功與德是一體兩面、本來一個,真空妙有與甚深緣起本就是一回事。所以沒有緣起就沒有性空,沒有功就沒有德,只有通達於無盡緣起之境,才可能顯現真空本性,禪宗所謂“性在作用”。而修福德,正是做的這樣一份工作,總結起來便是:成功德是以性空攝緣起,修福德是以緣起入性空。

修福德的真正意義,就是進入緣起、打通緣起、化入緣起,則性空之顯現就是自然而然的事。若沒有這緣起上的通達,又如何見性空?這便是無福德便無功德。

你可能會說,這些只是漸悟之事,禪宗則有頓悟之直指見性,何必拘束於此?但“見性”二字大有說道,一來古代“見”通“現”,見性即是現性,正乃顯現和契入,而不是你用眼用意去見。黃檗禪師便說本性“有而不可見”、“默契而已”,克勤禪師也說自性“諸佛諸祖亦不敢正面覷著”。因為一切皆從道流出,道便不能成為對象,如眼見一切而不自見。二來《楞嚴經》中也講到過見性,其意則是能見之性,能見之性即自性,依然不是去見個性,還是在顯現和契入,所以這一章主旨就叫“顯見”。三來就算見性之見是動詞的見,也只是譬喻而已,喻的只是“得了”。

所以,即使是禪宗所謂利根頓悟,依舊不脫緣起性空,依舊是由緣起而性空。所謂利根只是他們於緣起的感應通達之力更強,所謂頓悟只是他們於機緣之下打通了核心關竅。禪宗重機緣,機緣本就是緣起,機緣悟道即是緣起性空。而若相信三世因果,便未必不能說他們只是福德攢夠了。如《金剛經》中佛自述過去五百世做忍辱仙人,方得燃燈佛授記成佛。

故福德是不能不修的,如緣起是不可不通達的。天地萬象,有兩大根本性質,一曰存在,二曰關係。所謂通達緣起,通的就是關係,達的就是存在。而性空,只是這通達的總中樞。

綜合起來,修福德要以功德為向,方能不打折扣、事半功倍。修功德要以福德為基,方能扎得深、立得穩、走得遠。

修福德以通達緣起,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結緣”。結緣也分質與量,所謂質量。質即是善緣還是惡緣、深緣還是淺緣,量即是結緣的多寡廣狹。去多結緣、廣結緣、深結緣並且結善緣,就是修福德。所謂善緣,總是開放的、利他的,老子所謂“以其無私而成其私”“為人而己愈有,與人而己愈多”;所謂惡緣,總是封閉的、自私的,老子所謂“多藏必厚亡”。緣起之通達,便是結緣之昇華,通達而昇華出的,便是道、真如、自性、如來。

而要實現這點,就離不開世間道場,離不開菩薩行,離不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各色人。世間萬法,皆是結緣,讀書是,思考是,做事是,交際是;順逆得失是,悲歡離合是;時時處處皆是,大大小小全是;就在生活中,就在當下。全看有無此意,全靠自己用心。所以佛家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所以儒家講“下學上達”、修齊治平,所以道家開口便是天地萬物。該怎麼做,已經不用多說了。

自身境界的成就離不得這點,世間功業的成就何嘗不是如此。比如,你只有瞭解更多的信息,有著更全面而深刻的認知,認識和結交更多的人,對一件事有著足夠深入的鑽研把握,才能發現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的助力、駕馭更大局面,以機緣、資源、貴人成就天時地利人和。而所有這些,全屬結緣,全是結緣之利。無論世出世間,皆無福德者不成就,無福德者無前途。

功德,則是終極的福德。覺悟,則是第一的福氣。因一切如意不如意,皆在這裡點化為世事通達、無礙自在。雲門禪師雲:“日日是好日。”

緣起無常,福德是人唯一能夠把握的部分。運氣是靠不住的,福德卻靠得住。一切有賴福德護佑,一切都要託自己的福。

沒什麼別沒“福”,缺什麼別缺“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