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燕《馳想日》英文版將在愛爾蘭科克出版

蕭伯納、喬伊斯、王爾德、葉芝……愛爾蘭誕生了多位文學巨匠。科克是愛爾蘭的第二大城市,同時是上海的友好城市。這一詩人、小說家和藝術家輩出的地方還於2005年被命名為“歐洲文化之都”。

陈丹燕《驰想日》英文版将在爱尔兰科克出版

11月8日,“上海科克心意相通——《馳想日》(英文版)推介會”在上海朵雲書院舉辦。主辦方供圖

11月8日,由上海市作家協會、愛爾蘭科克市政府和愛爾蘭駐上海總領事館共同舉辦的“上海科克心意相通——《馳想日》(英文版)推介會”在上海最高書店-朵雲書院舉辦。會上,科克市市長約翰希漢(John Sheehan)議員宣佈上海作家陳丹燕的英文版《馳想日》將於2020年由科克市政府所屬的市立圖書館出版。

從2004年開始到2013年,陳丹燕在愛爾蘭發現了地理閱讀的可能性。她在愛爾蘭各地摸索著自己合適的地理閱讀方式:一路走,一路讀《尤利西斯》,然後回來寫讀書筆記。再去,再看,再寫。年復一年。十萬多字的閱讀筆記《馳想日》,讓陳丹燕前後去了4次愛爾蘭,寫了3年,總共花了9年時間。

致敬一本好書和孕育了這本好書的土地

1978年,陳丹燕成了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的學生。在歐洲文學史課堂上,老師提到了“天書”《尤利西斯》。“那時我還不能讀到它的完整中譯本,但意識流的寫作手法已經深深吸引了我。”於是,認真地讀一遍《尤利西斯》,成為了陳丹燕的一大心願。

但對於這份閱讀,後來她開始了許多次,卻總覺得自己“只是翻完了而已”。

直到她第一次站在貝爾法斯特長途汽車站的月臺上,看到了都柏林的名字,《尤利西斯》立即浮現了出來。“在那一刻,我知道我要帶著書,再來愛爾蘭。”

此後,陳丹燕又有三次到訪愛爾蘭,每次都帶著《尤利西斯》,跟著故事裡提到的點點滴滴,去讀這本汪洋大海般的意識流故事。她在四十步潭旁邊讀完第一章,在農場牛棚旁邊的農舍裡再讀一遍第一章,因為第一章裡提到了新鮮的愛爾蘭牛奶和農婦;她在艾倫島上讀第二章,跟著一箇中學語文老師去到島上,因為那位老師曾在島上學習凱爾特語;她去了都柏林的國立圖書館讀第三章,那正是書中故事發生的地點。在那裡,她對照了原文的《尤利西斯》。

“地理閱讀的好處,當你置身於書中的故事發生地,故事就立體起來,變得容易理解了。”在愛爾蘭,在《尤利西斯》裡關於氣味、食物、光線的描寫都有跡可循的地方,陳丹燕終於讀完了《尤利西斯》。

陈丹燕《驰想日》英文版将在爱尔兰科克出版

陳丹燕旅行文學作品《馳想日—《尤利西斯》地理閱讀》於2016年在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作家陳丹燕的12本旅行文學叢書當中的一本,通過帶一本經典文學作品去當地閱讀,得以深入理解。

她將自己每一次的旅行閱讀筆記整理進《馳想日》。書中不光記錄了都柏林的布魯姆日紀念,也追尋了《尤利西斯》在九十年代中國的故事,意識流在中國文學中的深遠影響。2016年,這本書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陳丹燕說,《馳想日》,是對一本好書和孕育了這本好書的土地的致敬。

借他者之眼,重看習以為常的世界

在上海市作家協會和科克市立圖書館的努力下,英文版《馳想日》將由喬伊斯成長之地科克的市立圖書館出版。英文版的譯者是愛丁堡大學翻譯教授狄星(Esther Tyldesley)。

陈丹燕《驰想日》英文版将在爱尔兰科克出版

英文版《馳想日》將由喬伊斯成長之地科克的市立圖書館出版。

陳丹燕也坦言,將《馳想日》翻譯成英文、在喬伊斯的故鄉愛爾蘭出版,可謂一次“冒險”。“一個東張西望的中國人記在自己筆記本里的旅行體會,將要在喬伊斯爸爸的家鄉科克出版,就好像要打到別人老家門上去,告訴人家,這個中國人到底在書裡讀到些什麼。說實在的,是有點害怕,怕自己不夠地道。”

她說:“這些自我懷疑,來源於《尤利西斯》的偉大。我知道至今我熱愛讀這本書,不論從哪一章開始,我都能讀下去,而且獲得濃縮的閱讀和溝通的喜悅。讀到在我二十歲時老師提到的那一長段沒逗號的莫莉華彩意識流,我仍舊充滿了喜悅與欽佩,世界上沒有多少書能經得起這麼讀的。”

譯者狄星特別提到,幾乎所有的英語遊記都是由母語為英語的旅遊者撰寫的。大多數英語讀者從未想到,對於那些居住在遙遠他鄉的人,英語世界早已習以為常的生活充滿了別樣的情趣。

“在這裡,鏡頭調轉了過來,聚焦在一個充滿豐富、獨特的文學文化傳統和迷人景緻的英語國家,英語讀者得以透過地球那邊一位飽讀詩書、滿懷同情、善於觀察的探索者的眼睛觀看這個文化。”

狄星說:“就像中國人自己說的,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一點非常重要,提醒我們只在我們自己的文化之外尋找冒險,滿世界搜尋奇聞異事盯著看是不夠的,我們也需要像他人看我們一樣看自己,轉過來體驗他們的凝視。”

狄星是英國人。但恰是因為翻譯了《馳想日》,她才有了自己的第一次愛爾蘭之旅。換言之,即使同樣說英語,即使距離很近,也不意味著真正的瞭解。狄星告訴陳丹燕,那一次愛爾蘭之旅讓她發現“處處有新意”,發現自己喜歡上了愛爾蘭。

陳丹燕對此深有感觸:“在另一本地理閱讀筆記《捕夢之鄉》裡,前半部分寫塞爾維亞,後半部分寫土耳其。塞爾維亞人是討厭土耳其的,因為土耳其侵佔了他們六百年。但我的塞語翻譯告訴我,他看完書竟有了一個強烈的心願,就是去土耳其看看。”

讓世界各地的人更瞭解自己,更瞭解他人,或許就是文學這扇窗的魅力所在。

陈丹燕《驰想日》英文版将在爱尔兰科克出版

科克

文學,讓上海和科克緊密相連

科克是一個活力充沛的文化藝術之地,它以久負盛名的盛大節日著稱,如三月國家詩歌節、每年的世界短篇小說節、五月的合唱節,九月的民間文化節、十月的國際電影節和爵士樂節等。

陈丹燕《驰想日》英文版将在爱尔兰科克出版

科克是愛爾蘭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國和愛爾蘭締結的第一個友好城市。

近年來,上海和科克在文學上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增多。2009年至2014年,上海市作家協會與科克蒙斯特文學中心互換駐市作家3批, 2010年愛爾蘭當代詩選在上海世博會上首發,2017年愛爾蘭小說家科納·克里頓成為上海市作家協會成立十週年的榮譽嘉賓。

科克市市長約翰·希漢(John Sheehan)笑言:“我聽說陳丹燕在科克感受到了熱情,對喬伊斯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甚至學會了如何用傳統方式擠奶。”

他說:“作為友城,科克和上海在商業、教育、衛生以及許多領域建立了重要合作,而在文學和寫作方面的緊密聯繫更是為我們城市之間的作家群體的交流創造了機會。 明年,英文版《馳想日》將在科克出版,這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將不斷通過文學和寫作的強大力量,使兩個城市的文化和人民永遠融合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