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还击初战告捷:步兵第384团1营长条山进攻战斗始末

1979年2月11日下午,在广西宁明县爱店方向执行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任务的陆军第128师384团1营奉命配属团无坐力炮连一个排、侦察和工兵各半个班,攻占长条山,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保障382团歼灭540髙地地区之敌的左翼安全。师对营的战斗部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一个连于攻击发起前迂回至扁复南侧无名髙地,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以一个连夺取长条山,并巩固占领的要点;以一个连为营预备队。师炮兵群以部分火力支援1营战斗。营长李毅瑛受领任务后,于2月12日晚召开党委会,传达上级意图和营的任务,初步研究确定了战斗计划,进一步落实了临战训练和做好战斗准备等事项。

对越还击初战告捷:步兵第384团1营长条山进攻战斗始末

地形和敌情

第二天,团、营组织连以上指挥员到现地进行了侦察,15日上午,又组织连以上指挥员进行沙盘作业,进一步研究了打法和协同动作的方案。根据上级通报和现地侦察,对长条山地形、敌情了解如下:

地形:长条山位于中越边境线50号界碑以南、扁复村以北地区,东靠513.8髙地南侧无名髙地,西与540髙地相望,班听河环绕西、南两面,河宽40至50米,可以徒涉。长条山呈南北走向,北髙南低,东陡西缓,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2.5公里,由四个(编为1、 2、3、 4号)无名髙地组成。3号髙地比较孤立突出。主峰为2号高地,海拔约460米。除2号高地光秃外,其余各髙地茅草丛生,草高约80至100厘米,3、4号高地还有茂密的小松树林(3号髙地东北侧已被火烧)。长条山南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简易公路,东至那岗方向,西与支(马)禄(平)公路相连,西侧有一条小路,北通那党,南经50号界碑、1、2、4号高地西侧,与简易公路相连。长条山地形特征明显,便于迂回包围和隐蔽接近。

对越还击初战告捷:步兵第384团1营长条山进攻战斗始末

敌情:据上级通报长条山有敌10余人,判断可能是敌之翼侧警戒。13日,组织现地侦察时发现3号髙地人员活动频繁,有30余名敌人从扁复村进入了 3号髙地,并发现3号高地有敌观察哨。通过观察看到各高地均构筑有一至二道堑壕,2、 3号高地有三个地堡。2、 3、 4号高地各有一间草棚。根据以上情况判断,3号髙地有敌约一个排的兵力,其余髙地虽未发现敌人活动,但可能也有敌防守。

决心与部署

根据敌情、地形和任务,营长李毅瑛决心成两个梯队,集中主要兵力从两翼攻击,以一部兵力利用夜暗直插敌侧后,坚决歼灭长条山之敌。具体部署如下:1连配属重机枪3挺、无坐力炮4门,侦察、工兵各半个班,从交蛙山东南侧出国境,以一部兵力沿1、2号髙地西侧,秘密进至3号髙地西北侧占领冲击出发地区,由西北向3号髙地攻击;连主力沿1、 2号髙地东侧,秘密进至3号髙地东南侧占领冲击出发地区,由东南向3号髙地攻击,歼灭3号髙地之敌后,视情况向2、4号髙地发展进攻;2连配属重机枪3挺、无坐力炮和60炮各2门,攻击发起前沿513.8髙地东南侧,秘密进占扁复南侧无名髙地,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保障营主力攻歼长条山之敌;3连配属重机枪2挺、无坐力炮1门,为营预备队,配置在交蛙山至513.8髙地之间,随时准备在1连方向进入战斗。营迫击炮首先在交蛙山东北侧占领发射阵地,尔后枧情况转移到交蛙山东南侧,以火力直接支援步兵战斗。营指挥所在513.8高地西北侧开设。

对越还击初战告捷:步兵第384团1营长条山进攻战斗始末

战斗经过

经过简短的战前动员,2月16日18时,全营从待机地域出发,于24时进至交蛙山至513.8高地一线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次日3时30分,2连首先从513.8髙地东侧越过国境,沿513.8髙地东南山谷向扁复南侧无名高地穿插。在3号高地东北800米无名髙地遇敌雷区绕道秘密通过,尔后在扁复东北500米处偷渡班听河,于6时30分占领了扁复南侧四个无名髙地,随即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切断了长条山、扁复、班派之敌退路。4时30分,1连分两路在交蛙山东南侧越过国境,连主力(欠2排)沿长条山东侧小河沟向冲击出发地区前进。

6时30分,1排进至3号高地东南小路时遭敌火力阻击,在散开的时候不慎踩响一组地雷,因为队形比较密集,被炸伤12人。副连长林德先左小臂负伤,骨头外露,他强忍剧痛,一面指挥抢救伤员,一面鼓励战士们坚决消灭敌人为战友报仇,同时重新进行了战斗编组,进到3号髙地南侧占领了冲击出发地区;与此同时,3排(欠9班)在3号高地东北侧占领了冲击出发地区。2排(配属9班)沿长条山西侧向3号高地迂回,途中将2号髙地错判为3号髙地,在2号髙地西侧占领了冲击出发地区。6时30分,预备队3连进至交蛙山至513.8髙地之间地区。

对越还击初战告捷:步兵第384团1营长条山进攻战斗始末

全营各分队陆续到位后,营迫击炮于7时对3号髙地进行15分钟火力急袭,1连(欠2排)利用炮兵火力效果,迅速攻占了 3号高地第一道堑壕。当向第二道堑壕冲击时,遭到高地北侧敌暗堡火力压制,前进受阻。7班战士马国民挺身而出,在全班火力掩护下,用炸药包连续炸毁敌人3个暗堡、火力点,拔掉了冲击道路上的钉子。8班也以火箭筒摧毁敌一个地堡。战至8时15分,1连毙敌30余人,攻克了3号髙地。在3号高地打响的同时,2排从西侧向2号髙地发起攻击,因敌人工事坚固、火力强,数次攻击均未奏效,伤亡较大,连长刘再高也负了重伤,被迫停止进攻。

8时45分,1连副连长林德先命令8班肃清3号高地残敌并固守该高地,自己带领1排和7班搜索了扁复后,从东南向4号髙地发起攻击,当进至敌阵地前30米左右时,遭到敌人暗火力点射击,林德先和3名战友牺牲,攻击受挫被迫返回3号高地。这个时候班若方向越军纵深炮火向3号高地和382团已经占领的540高地进行火力急袭。正在指挥战友隐蔽的1连指导员蔡建华牺牲。

对越还击初战告捷:步兵第384团1营长条山进攻战斗始末

师前指判断越军有可能实施反击,命令1营“迅速夺取长条山,保障主力翼侧安全”。中午时分,配属1连作战的团通信连报话员苏建中胯骨被炸断,仍然坚守通信岗位3个小时,保持了和营指挥所的联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向战友李光德交代了特殊情况下的通信联络方法和排除敌人干扰的措施,保证了1连和营指的通信畅通。

根据战斗进展,在1营加强指挥的副团长彭福钦和营长李毅瑛判断长条山之敌不是一个排,至少是一个连。为保证战斗顺利发展,决心以预备队3连进人战斗,首先集中兵力攻歼2号髙地之敌,控制制髙点,尔后歼灭4号髙地之敌,随即将决心上报,请求上级火力支援。并调整了部署:1连(欠2排)坚守3号高地,并密切监视4号髙地之敌行动;3连以一部兵力在2号髙地北侧钳制敌人,连主力在2号髙地东北侧占领冲击出发地区;1连2排和9班分別在2号髙地西南侧、东南侧占领冲击出发地区。

对越还击初战告捷:步兵第384团1营长条山进攻战斗始末

13时6分,师炮兵群向2号髙地进行15分钟火力准备,3连连长黄家齐率3排和1排2班利用炮火袭击的效果投入战斗。在火力组掩护下,连长率2班从西北侧,7班从西侧,8、9班从北侧和东侧向2号高地发起冲击。当接近堑壕40米时,全排投出手榴弹,趁着爆炸的瞬间冲破敌阵。2班直取高地顶端掩蔽部、其余三个班分别消灭了堑壕之敌。战至14时30分夺占了2号髙地,全歼一个排,俘虏军官士兵各1名。

攻占2号髙地后,营令3连迅速调整部署,查明4号高地敌情,除以一部兵力控制2号髙地外,主力继续向4号髙地方向发展进攻,同时令1连以火力支援3连战斗。15时,3连以3排(欠8班)坚守2号髙地,连主力向4号高地两翼迂回,17时占领了冲击出发地区。在师炮兵群对4号髙地迸行15分钟火力准备后,该连分3路向4号髙地发起冲击,经30分钟战斗攻占了该高地,歼敌一部。

对越还击初战告捷:步兵第384团1营长条山进攻战斗始末

部分残敌沿班听河北岸逃跑,被2连4排和重机枪1排击毙13人。为全歼逃敌,营长令2连以一部兵力北渡班听河,连长误将一部兵力听成一个连,率部于18时在扁复村东侧北渡班听河向4号高地前进,途中2排击毙从扁复向东逃跑的6名敌人。战斗至18时40分,长条山各制髙点均被1营占领。

18时50分,1营拫据师的指示转入防御,以1连坚守3号髙地,3连坚守2、 4号髙地,2连仍坚守扁复南侧无名髙地。19时,各连按营的命令调整部署,3连指导员将坚守2号高地误听为撤出阵地,带3、4排各一部回到国内峙浪(18日14时返回归建)。2连北渡班听河以后未返回原阵地,连长于19时擅自决定撤出战斗回国。

对越还击初战告捷:步兵第384团1营长条山进攻战斗始末

18日1时,师令营检查2连阵地情况时方知该连已回到国内那党,营令其立即返回,于18日6时又重新占领了原阵地。师规定的进攻任务已经完成,1营随即转入控制要点清剿残敌。9时,3连2排配属无坐力炮2门,重机枪2挺进至4号高地南侧无名高地清剿,边搜索边侦察敌情,简短的组织战斗之后发起冲击,在火力掩护下经20钟战斗歼敌19名。至此,长条山之敌已经全部被歼。

战斗简析

此次战斗于13时结束,共毙敌113人,俘敌2人,缴获60炮2门、火箭筒5具、轻重机枪6挺、步枪和冲锋枪17支、望远镜1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一部。1营伤44人,亡27人。战后查明,长条山之敌为禄平县独立营3连,比战前1营判断的一个排的兵力多出两倍多,这主要是由初战缺乏经验造成的。

在战斗过程中,发现敌人兵力比预判的要多时,能及时改变决心,调整部署,使用预备队投入战斗,从而加快了整个战斗的进展。把主攻点选择在地形突出孤立,便于隐蔽接近,又是敌连指挥所所在地的3号高地,完全符合抓住弱点、要害开刀的进攻作战原则,是这次战斗获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