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欧洲军队,为何在蒙古铁骑前不堪一击?

xieshulang


任何一次军事较量,制胜的关键因素是智慧和胆识。我们今天说说十三世纪欧洲骑士和蒙古骑兵的一次决战。

十万欧洲骑士对抗六万蒙古骑兵的场景发生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此时,蒙古正组织第二次西征,在赛约河,几乎全歼了来自欧洲的十万联军,战斗的经过非常精彩,可圈可点。

蒙古军取得的这一胜利,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在蒙古灭亡金国以后,西边还有尚未臣服的钦察,幹罗斯等国。于是,窝阔台整顿兵马,挥师西进。元太宗八年(1236年),术赤长子拔都被任命为统帅,速不台为副帅,率领总共十五万的部队开始了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

蒙古军气势如虹,势如破竹,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就已经攻占了乞瓦城,占领了钦察,幹罗斯等地。在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蒙古军留下了三万大军镇守幹罗斯,其余部队兵分三路,继续西进,准备进攻匈牙利和波兰。

此时,德、意、奥等国正卷入十字军东征的泥潭之中,欧洲的形势对蒙古军极为有利。

这十二万大军中的三万人马,由察哈台长子拜答儿统领,直指波兰。就在这一年的三月,波兰首都克拉科夫城犹如没有大门和城防的废都,轻而易举地被蒙军攻克。随后,这一支蒙古军继续向西,计划进攻西里西亚。

西里西亚的国王亨利二世联合波兰、日耳曼以及条顿骑士,集结三万兵马,在勒格尼兹与三万蒙古军展开对决。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四月初,亨利与蒙古军正式交战。没想到蒙古军一触即溃,亨利二世奋起直追。然而,亨利二世压根就没想到这是蒙军的计谋。他们先佯装撤退,然后伺机反扑。

亨利二世在突如其来的反击中与后方部队失去联系,然后被打得溃不成军,被蒙古人俘虏后杀害。拜答儿乘势将捷克摩拉维亚地区洗劫一空,并打算与中路进攻匈牙利的拔都会合。

中路蒙军是由拔都和速不台带领的六万大军,其目标是拿下匈牙利。而此时匈牙利的国王是贝拉四世,他集结了十万欧洲联军,驻扎在佩斯城,抵御蒙古人的进攻。

贝拉四世是一个深谙战法的将领,他坚守佩斯城不出,不与蒙古军正面交战。面对坚固如铁、高大无比的佩斯城,蒙古军老虎吃天,久攻不下。

因为擅长骑射,蒙古军攻坚不如野战。于是,拔都没有继续强行攻城,而是佯装撤退,引诱匈牙利军出城追击。果然,看见蒙古军慢慢撤退,一向很是谨慎的贝拉四世出城。最终,双方在赛约河两岸对峙起来。

赛约河西岸,为防止蒙古军进攻,贝拉四世的一千人驻守桥梁。

赛约河东岸,蒙古军兵分两路,夜里发动突袭。而正面交锋,善于骑射的蒙古军对装备先进的匈牙利军队几无办法。

拔都正面应敌。速不台带领另外一股力量从河的下游偷渡到对面,迂回到匈牙利军的侧后方围歼匈牙利军。同时,蒙古军扬己之长,避敌锋芒,采用迂回骑射战术,不断“放风筝”。

骑兵的机动性攻击,加上弓箭手的远程射击,敌军难以应付。

我们有句老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胜。匈牙利军队显然适应不了这样的战法,他们措手不及,暂时退回营地。

终于,拔都终于成功歼灭守桥军,攻占桥梁;速不台突袭成功,两路兵马成功合围匈牙利军。蒙古军

火箭焚烧匈牙利军营寨,一片混乱。

在短兵相接中,蒙古军队的比较优势很是明显。他们采用围三缺一,给匈牙利军对留开一个溃逃的口子。果然,无心恋战的敌军士兵纷纷逃窜,正好成为蒙古兵斩杀的好机会。

一个战术机动灵活,一个装备精良先进。然而,再先进的装备也敌不过智慧的大脑。即使自身损失惨重,但是匈牙利的有生力量基本被全歼。

贝拉四世仓皇逃命,佩斯城被蒙古军占领并焚烧。

之后,整个东欧都已落入蒙古国的势力范围内。在控制了匈牙利的大部分地区之后,蒙古人继续西征,马蹄直指维也纳。

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年底,窝阔台汗去世。拔都率军返回,在伏尔加河畔,蒙古军结束了第二次西征。不久,他们建立了金帐汗国,领土范围正是这次西征拿下的基本区域。


文踪旅迹


在冷兵器時代,决定战争胜负的往往是人的整体生活环境,加上带队的指挥官的智慧勇气就能获胜。蒙古国整个地域处于内陆地带,长年干旱少雨,沙漠草原上生活的人群,过的是游牧生活,无有定居点,靠养马羊群为生活主要来源,从娃娃小孩开始就生活在马上,骑马技术相当娴熟,在这方面,欧洲地域人群与蒙古相比就显得逊色。在跨時代的历史上,偶尔出现个别智慧超长领袖人物,就能带领本族人对外扩张而取胜。


石荣作


这里就要说明,13世纪的欧洲军队,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强大,无论是从装备上、战术上、兵源上其实都不如蒙古人强大。

装备上,13世纪的欧洲军队多穿的是锁子甲,另外一些西欧国家在甲胄上融合了西亚札甲的特色,将部分甲片固定在锁子甲的上以增强防御力。斯拉夫人的甲胄可能要更好一些,因为他们有全套的札甲。而锁子甲面对刀剑的攻击时还可以有效防御,但是面对箭射枪刺时,就不那么有效了。而蒙古人最擅长的武器,就是骑射。相比于欧洲人的甲胄,蒙古人的札甲结合了宋金为首东亚风和中亚风特点,将防御力和灵活程度相结合,在当时是绝对完胜欧洲的甲胄的。


除了装甲,蒙古人的钢制兵器也要胜过同时期中欧和东欧的兵器,就说蒙古弓箭的穿透能力,是可以轻松的穿透欧洲锁子甲的。除了单兵武器,蒙古人还有东亚的巨弩、火药和中东的投石机科技,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这简直就如同撒旦的军队一般可怕。

战术上,虽然东欧和中欧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在历史上也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骚扰,但是这已经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事了。可以说13世纪的东欧和中欧军队,已经失去了直接和游牧民族作战的能力,所以当蒙古人展开帕提亚战术时,日耳曼联军表示是懵逼的。当然这还没完,如果只是游牧民族的这种战术,那么蒙古人根本没希望征服世界。整个蒙古大军真正的王牌,就是重甲具装骑兵,他是模仿自西夏的铁鹞子,连作战方式也是如出一撤。当轻骑兵用骑射把敌军消耗的焦头烂额时,在阵后的蒙古铁骑便开始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整齐的冲锋,将拦路的欧洲联军纷纷击破。相比于当时欧洲重骑兵的骑士精神,蒙古人更讲究团队合作,三五个骑兵一组,用短弩射击,另外几个持骑枪冲击,还有几个用骨朵补刀。在这种混合战术下,欧洲联军很快就失去了招架的能力。



最后就是兵源的问题,蒙古人的军队里面只会有强壮的游牧民和当地精壮的战士,而欧洲当时的军队多是临时招募的农夫,战斗力还远不如宋军的禁军,而真正担任主力的骑士少之又少。再加上当时的欧洲人身高并不高,至少是没有东亚人高,而且也是没什么肉吃,所以体力是无法和喝奶吃肉的蒙古人相比较的,故而在双方交手时,欧洲人只有吃败仗的选择。


火器工坊


因为“弩”,成吉思汗征服欧洲的时候带去了大量的弩以及3000多架床弩,致使欧洲军队,像割麦子一样被成片杀死。

说白了就是工业水平的程度不对称,军备落后的欧洲军队当然是被打败的那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