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首张大仙
金融市场投资理财,不同的产品对应的风险不同,不同年化收益率的产品对应的风险也是不同,有言是“收益越大,风险越高”。那么,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不愿意投资4%-5%的理财,而情愿去银行做2%-3%的定期存款呢?
一、银行理财需要正确看待,有低风险也有高风险。
银行将理财产品的风险分为了五个等级,分别为R1、R2、R3、R4、R5,从低至高为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激进型,常见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等风险、中高风险以及高风险等级理财产品。五个等级的理财产品对应的风险系数以及投资渠道很是不同。
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很低,投资渠道为低风险、无风险的货币类产品:国债、国债逆回购、银行存款、大额存单、保险理财等。一般年化收益率在2.5%-5%之间,产品的期限不同、方式不同对年化收益率有一定的影响。
中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在市场上最为常见,可以说是理财产品中的主流产品,主要投资低风险、无风险的货币类投资,除了能投资低风险理财产品可投资的产品以外还能投资信托、货币基金、银行理财、高信用等级债券等。现阶段的年化收益率在3%-6%之间,产品的方式、期限不同,年化收益率的呈现也是不同。
中等风险,这类产品对本金就可能存在受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风险。投资渠道除了能投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可投资的产品以外还能投资总资金比例30%以下的高波动产品,股票、商品、外汇等,结构性产品的本金保障比例需要在90%以上。
中高风险、高风险等级理财产品,这两类理财产品的风险系数就很高的,本金具有风险,投资渠道能更大程度的投资高波动股票、外汇、期货等产品,高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还能投资次级债以及利用杠杆资金进行投资,风险比较大。
银行理财的年化收益率很不错,就算是低风险的理财,年化收益率也是能达到2.5%-5%之间。但是,理财不是存在,存在一定的风险。而理财投资者有着不同的需求,不能因为年化收益率高就忽略了风险的存在,这需要对应需求。
二、银行定期存款,虽然年化利率低一些,但安全系数高。
大家一看到银行理财的年化收益率往往就忽略了风险,金融市场中“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这是需要谨记的。银行理财的年化利率虽然低一些,但安全系数却很高,就算是银行倒闭、破产,也能获得存款保险的一定上限额度50万元的先行赔付。
现在银行各时间定期存款的年化利率是:三个月是1.1%,六个月是1.3%,一年期为1.5%,二年期为2.1%,三年期为2.75%。通常各个银行有不同程度的上浮,15%-30%之间。当然,为了满足一些大额度储户的需求,银行还推出了“大额存单”的理财方式,一般在基准利率的标准上浮40%-45%之间,部分银行能达到50%水平,这就需要投资者在各个银行咨询一下了。
总结:投资者对理财的风险理解不同,有的更加偏爱低风险、无风险的投资,有的偏爱一些年化收益率高一些的理财。这就需要依据每一位投资者的需求,需求不同,做出的选择也就不同。当然,在对比之下,选择年化利率低的银行定期存款,也没有错,安全系数要比银行理财高。对应,理财呢?也有不同风险等级的选择。在不同产品的选择情况下,投资者也可以进行一些搭配投资,既降低了相对风险,又提高了收益。
厚金说
可能是观念不一样,前几年某宝还有5%的收益的时候,我帮我爸下载安装了一个,放了几万块钱进去,还给他设置了重重密码,结果我爸一天到晚的念叨那个钱要打水漂了,非要我给他取出来存银行,最后拗不过他就给他提出来了,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接受新的理财观,思维固化。
淅淅沥沥807
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认可了,习惯了,懒得搞了。
我跟我家人推荐过理财产品,结果很多人根本就不在乎那一两个点的收益,更在乎的是本金的安全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跟你们的长辈推荐过理财产品,我反正推荐过,因为我理财受益了,所以我也想我的长辈推荐过理财产品,当然都是些风险很低的,结果他们的反应却让我很意外。
很多人跟我说,不就比银行还那么一点吗,搞来搞去多麻烦,我才知道对他们来说那一两个点的收益根本就没入人家法眼,还是习惯了放下银行了,懒得折腾了。
现在理财骗局的频繁出现让人们对理财产品望而却步
e租宝等的理财骗局,骗取的金额高达几百亿,说明我们国人对还是很喜欢接受这种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的,当时长期银行保本保收益的理财观念让大家都忽视了理财风险,人们买这些理财产品的时候还以为这些理财产品跟银行一样,保本保收益呢,结果随着这类理财骗局的不断出现,人们的理财观念也从不考虑风险到看什么都是风险。人们无法分辨甚至懒得分辨现在这些4%,5%到底有多大风险,本着不投资就不被骗的思想,人们还是更认可银行理财产品的。现在有人给我家人推荐理财产品,他们一律都是按骗子对待的。
所以现实就是很多人不懂复利,不在乎那一两个点的收益,况且理财骗局频频出现也让人更愿意接受银行理财产品。
出海抓鱼潜水摸虾
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去买4%-5%的理财,非要去存2%-3%的定期呢?
算个账就大概清楚了。
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100万买一年期理财,一年下来能有4万块钱收益,大银行低风险理财已经拿不到5%收益率了。
而银行存款就不同了,50万以内有存款保险保障本息安全,所以没必要一定选大银行。现在上浮50%很正常,一年期利率2.25%,100万存一年,2.25万元,比理财产品只低1.75万元,但根本不用担心风险。
如果资金长期不用呢?存款可以用时间换空间,收益超过理财产品。
问一句,都是三年期限的理财和存款,你选择哪一个?
要是二选一我会选择存款,理财我只会买一年以内期限的,而且一般银行发行理财也以短期为主。实际上存款和理财我都买了,确实也是理财买一年,存款都存三年,这么操作的。
三年的存款利率超过一年的理财逾期收益率,整体下来都能超过4%。
其实买理财的人并不少啦,要不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会持续降低了,去年这个时候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还是5%左右的。
银行理财打破刚兑是有亏损可能性的,部分投资人曾经投P2P损失怕了,投股市被割韭菜,只敢存银行,安心工作挣钱也挺好。
财来不会晚
我的钱有70%左右都在4%—5%的理财中,剩余还有30%在股票里。从风险偏好上来说,我自认为应该算是平衡型的客户群体。
我的父亲几乎所有的资金都在大额存单之中,还有一小部分在余额宝里。他的大额存单,存款期限较长(三年),存款利率在4.1%左右。从风险偏好角度来说,他算是稳健型客户群体。
我的祖父将所有的钱都存成了一年定期,一年去一次银行,办理转存,不厌其烦。从风险偏好角度来说,他算是谨慎型客户群体。
我是银行从业者,每年都在向家里人灌输如何理财的观念。父亲和祖父各自坚持着自己的投资选择。我们三代各有各的选择,也各有各的追求。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除了风险偏好各有不同以外,存款的特点与方式也影响了我们的选择。
我的抗风险能力强,理财虽然不保本,股票虽然容易被跌停,但它们都给了我财富增值的希望。我需要这样的希望让我在领到薪水时不至于失望。
大额存单的起存金额比较高,非常适合父亲这种攒了一辈子钱的人。让我去存,我还够不到起存金额。再加上,三年期间不用往银行跑,满足了他嫌麻烦的诉求。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也满足了他对本金不能损失的坚守。
祖父的金额不高只有四万块钱。对于快八十的他来说,不折腾就是最好的选择。别说存款本金了,就是存款利息出了点问题,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承受不了。
我们祖孙三代的做法只能覆盖一部分人群,还有一类人群却相对可怜。
因为我的存在,经常在家里讲一讲什么产品好,什么值得购买。可是,还有很多家庭没有如我这样了解银行产品的人存在。对于他们来说,每选一次理财产品都是拿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在“赌”。
单就从风险偏好的人群数量来说,风险偏好较低的人数远远大于风险偏好较高的人群。这与理财知识有很大的关系。你在农村推荐理财,得“连哄带骗”。办存款办成了保险也多出现在这些地区。你在城市推荐理财,就像推荐存款一样简单。
没有理财知识,风险偏好低,不愿意“赌”,结果就是选择了利率低的存款。
总结:
你有你的利率追求,他有他的风险考量,大家都在理财。只有选择之差,没有高低之分。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银行研究僧
年化利率4%-5%的理财收益确实比银行2%-3%的定期收益高,但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情愿去银行存定期也不愿意投资理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理财虽然收益高,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些理财的风险虽然很低,但也很难保证不会出现本金亏损的风险,而银行定期存款是属于保本保息的投资,不仅本金不会有损失的风险,还有稳定的利息收入,对于投资观念比较保守的人来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虽然银行的定期利率低了点,但至少本金是安全的。
第二,现在很多银行除了卖自家的理财产品外,也跟保险公司合作,帮保险公司卖起保险产品,近几年来也经常看到网上有客户到银行买理财却被工作人员忽悠买了保险还浑然不知的新闻,而就是这样的新闻让不少客户对理财敬而远之,虽然理财的收益高,但是也存在被骗的风险,还不如存银行定期来得实在。
第三,社会上很多人的存款都是通过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攒下来的,每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好不容易攒个几万块,拿去投资理财,万一失败,本金损失,几年的工资就这样没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了确保自己存款的安全,银行定期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选择。
梦幻财经
近期,有媒体报道,现在很多内地市民宁愿去银行存定期,也不愿意购买4-5%的理财产品。所以,该媒体得出的结论是,部分中老年储户理财思维不更新,不去学习,自然只能跟着惯性思维,有钱就存银行,几年下来,存单并没有增加多少钱,更跑不赢日益上升的通货膨胀。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理财的方式,并无所谓对与错。这些年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却变成了购买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或者飞单,这种事情比比皆是。而那些风险厌恶型的储户为了资金的安全,宁愿把钱存银行,这也无可厚非。
事实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与把钱存定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早在2018年5月资管新规落地之后,国家就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理财产品,因此,现在我们购买的理财产品都属于不保本保息的。虽然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本身具有的风险性并不高,但是对风险极度厌恶者,是无法接受任何风险的。
与之相反,存款则不一样了,在我国,存款可以享受《存款保险条例》的保障,在50万元的范围内,这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储户的利益,即使银行破产也可以获得全额赔偿。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存款是属于刚性兑付的产品,银行到期必须无条件还本付息。
而理财产品已经是不保本不保息了。而且理财产品给出的4-5%的利息,对于存款来说差距不大,因为,如果你选择大额存单,定3年期,或者存定期3年,利率也能达到4%以上。既然这样,广大储户为啥一定要选择理财产品呢?
更关键的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只是预期收益率比定期存款要高一些,但也存在着流动性不佳的风险。也就是说,客户如果买了理财产品后如急需要用钱之时,理财产品是基本属于封闭式运作模式,即在产品未到期之前是没办法赎回的,所以碰到这种事情就比较麻烦。虽然说银行推出了理财转让平台,但是挂单转让也要有人接手,否则仍然无法提前赎回本金。
与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欠佳相比,银行的大额存单往往具有靠档计息的功能,属于随时都可以取现的产品,且利息损失也较小。即使不是大额存单,如果一旦客户有急用,定期存款最多算是活期储蓄,本金还是能够及时提出来的。所以说存款的流动性远远高于理财产品。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很多储户更是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任何一个产品,其收益率的高低背后是有特定原因的,收益率是各家银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得出来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高一些,但是风险和流动性就会比定期存款要差一点。而一些中老年储户厌恶风险、追求流动性安全的,自然会选择银行定存,而且目前银行定存三年期的利率也有4%以上。在银行理财产品优势不太明显的情况下,人们选择把钱存银行存款也并不能说失当之举。
不执著财经
前几年余额宝出现之前,很多P2P平台给出的理财收益非常高,大部分达到年化10%以上。可是结果这些平台大部分跑路了。也就是说,这种高收益的平台风险非常大。可能会导致血本无归。
而余额宝出来之后,理财的收益达到5%以上也是常有的事,又安全又有高收益,大部分人也喜欢把钱存到余额宝里面去。可是,这两年来,余额宝的收益也降下来了,基本都在3%以下。而且余额宝又有很多的限制。这就使得大部分的投资者都不想往里面存了。
银行上面也有4%以上的理财,也有2-3%的定期存款。可是经历了太多的理财出事的问题,人们的心理变得保守了。定期存款再怎么样也不会没了。而4%以上的理财上面也注明了不保本的收益。说是4%,到最后真的不知道有没有。
虽说银行也是比较安全的,按理说一般推出的理财收益也能达到。可是,也有达不到而拿不回本金的情况,经过媒体不断报道,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就更小了。
比如说,我有10万元的资金交给我老婆时,这笔钱是用来将来小孩上学用的。可以存一段时间。当我打开银行上面的理财时,看到上面的风险提示,心里还是很虚啊。不能为了多两三个点的理财就赔本了,这是小孩上学的费用啊。所以,最后还是会狠下心来做定存,即使利息只是理财的一半也愿意。因为安全无风险啊。相信大部分也是这种感受。
股海重生2015
之所以有很多人宁愿选择利率低的银行定期存款,而不去购买收益率看起来更高的理财产品,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人相对于收益来说更看重本金安全。
近年来金融领域乱象丛生,骗局层出不穷,P2P平台爆雷事件一茬接一茬,私募基金都有跑路的,可以说怵目惊心。资管新规的实施,在一些人看来更像是银行的一种甩锅福利,保本理财产品逐步退出市场,理财风险将全部归于消费者身上,理财风险将急剧上升。
实际上,银行资金池有一定的合理性,只要银行严格审核企业资质和资产,以较高的利率发行理财产品,完全可以通过资金池消除坏账风险,哪怕利率低一点,不会损失本金。但是打破刚性兑付后,理财产品发行将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专利,最坏的情况下理财子公司破产,银行不会损伤分毫。实际上,当消费者承担全部风险时,银行子公司几乎可以躺着赚钱了。
购买理财产品,有两个问题必须清楚,一是收益率不等于最终实际收益,二是一旦出现亏损,可能本金减少的就不是一个小数字。
实际上,当下的定期存款,如果有5万元,存三年就有很多银行达到4%的年收益率,跟理财产品相差无几,但是更安全稳定,旱涝保收。哪怕没有5万元,也可以选择购买三年期国债,或者选择民营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享受差不多的收益率。
对于资金较多的家庭来说,如果资金达到20万元以上,还可以选择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可以达到4.20%左右,超过了相当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要知道如今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也不过是这个水平,2019年5月22日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更是下降到了4.11%。
P2P是一个很不错的创新,但是由于没有设立严格的规则,没有诚信体系的制约,在平台有爆雷征兆时有关部门没有及时止损并介入,使得P2P成为诈骗与非法集资的乐园。消费者有追求高收益跑赢通货膨胀的意愿,但是显然还没有满足这种意愿的土壤,于是过去的二十年炒房才成为最赚钱的项目。
保本理财产品明年就会退出,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率远低于P2P平台,但是存在一定亏损概率。投资P2P资金得不到保障,将来投资理财产品也会遭遇同样的问题。100次的盈利也许比不过一次彻底的亏损,这将是理财产品无法回避的问题。未来敢于投资理财产品的人,一定要资金分散,并且选择靠谱的产品,风险级别低的产品。
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降低,风险增大。与其选择理财产品,就不如选择民营银行、国债、大额存单、中小银行存款,获得更稳定安全的收益。
财智成功
确实在同等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4%-5%的预期收益率比银行定期存款2%-3%的收益高出不少。既然同样是银行的产品,为什么有的客户不选择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选择收益率低的定期存款呢?
在银行工作多年,个人分析了一下,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选择定存产品类客户群体多为年龄较大的老年人<strong>
这类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弱,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偏好保守型的安全性高的理财方式。理财产品尤其是非保本浮动型收益类,许多老年客户一听到“非保本”这三个字就顿时一阵迷糊,没有了继续了解下去的欲望。
二、购买手续复杂
理财产品的购买不像办理定期存款那么简便,只要将现金交给柜面,在业务受理单上签字或按手印就行。
理财产品购买,需要填写风险评估单、产品协议书、风险揭示书等,还需要抄写一段风险揭示说明,很多老年人识字不多或者眼睛老花,抄着抄着就烦躁起来了,有的索性在办理的途中就放弃了产品的购买。
三、客户偏好资金长期理财<strong>
这点是不分客户选择定期存款而不选择理财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都认为理财产品收益高于定期存款,在前几年这个论点是肯定的。但是最近两年,理财产品收益率逐年下降,现在三年期大额存单的收益几乎和理财收益率持平,收益差距越来越小。
很多客户在外地工作,年初除去年尾回来,没有时间购买短期内就到期的理财产品。存个三五年的定期存款,收益率可以保证的同时,省心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理财产品购买门槛高<strong>
虽说最近两年有的银行推出了一万元就能购买的理财产品,但是发行的规模小,利率不高,并没有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5万元起存,以1000元的整数递增。很多客户的资金达不到5万元的购买起点,即使想购买理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理财产品多为电子式凭证,很多老年客户不为理解;理财产品中途不能赎回,提前支取不灵活;很多银行在同等条件下,向客户推荐的是存款而不是利差更小的理财产品,所以在实际客户购买选择过程中,还是倾向银行定期存款的客户多。
<strong>
<strong><strong>